不知什么時候開始,身邊看書的人越來越少了,碎片化的時間也都充斥著網絡的新鮮事物。我也以忙于工作為借口,常常將買來的書丟在書架上吃灰。
突然有一天,下班回來的時候,家門口多了一個書攤,我很好奇,什么年代了,居然有人擺書攤。我湊上前去看看,攤位上有幾個年輕人在給書做記錄,分類擺放。我隨便翻了幾本,便匆匆回了家,躺床上打開手機刷起了小視屏。
第二天回來路過樓下,我看那個書攤還在,邊上還圍了些人。今天我注意到了這個攤位還有個名字,叫“漂流書箱”。我對漂流書箱沒有什么了解,就沒放在心上,又一次略過書攤。我回到家看著書架上一些沒拆封的書,緩緩地把它們拿了下來,擦掉上面的灰塵。我已經想不起這是什么時候買的書了。
第三次遇見漂流書箱的時候,我停下了腳步,瞥了一眼。我在書攤上看到了一本已經絕版很久的書,也是我曾經一直在找的書。我欣喜若狂,當即抓起了它,看了下去。不知不覺,天已經黑了下來。
“您要是喜歡的話,可以帶回家去看的。”賣書的攤主邊整理著書邊跟我說。
我不好意思地抬起頭,略顯尷尬地笑了笑,把書合上問道:“好,這本我要了,多少錢?”
可我沒想到,攤主接下來說的話讓我驚了:“是這樣的,我們在做一個全國漂流書箱的活動,在這里,你可以隨時取走想要的書,也可以把自己看過的書傳遞下去。我們的目的就是喚回人們的讀書欲,讓書香流傳。”
我大致了解了漂流書箱的目的和意義了,我抱起這本書,道了聲謝謝,就回家了。回家后我把剛拿回來的書放到書架上就準備去洗洗。
當我再次下班的時候,漂流書箱的攤位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小房子一樣的書箱。里面放了一些其他人捐贈的書籍,和關于漂流書箱的記載。我快速回到家,拿了幾本我覺得不錯的書,把他們也放進了漂流書箱里。往后幾天,每天都會有新的書被人放進,里面的書也不斷被別人借走。
書箱上落了一片葉子,我心血來潮,取出一只筆,在落葉上提了一首詩,我吹干墨水,順手將落葉丟進了書箱。
我以為故事到這就結束了,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書地尾封上看到了一個手寫的啟示,大致意思就是說,有個女孩是個留守兒童,這個月21號是這個女孩的12歲生日,有人愿意一起陪她過生日嗎?下面是地址電話,再往下是兩個志愿者的名字,我拿起筆,在兩個名字后面寫下了我的名字,慢慢地合上了書。
某大學的圖書館里,一個女孩默默地翻看著一本老舊的書。突然從書里滑出一片枯葉。女孩撿起枯葉,發現在葉面上不知道是誰留下的一首小詩:
這個世界哪有那么多擁有超能力的英雄,
只不過是有些人放大生命的極限來保護你。
他們是海上指引方向的燈塔,
他們是晚歸時家門口的燈籠,
他們是久旱的甘霖,
亦是抗洪的泥沙,
而大多數時候,
我們都叫他們“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