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朝以武功定天下,得天下之后,朝廷制度延續前朝,六部之外設六科。
六科掌印的為都給事中,正七品。
六科給事中監控六部長官,小官彈劾大官,這種制度的設計非常巧妙,避免了暗中勾結。
一方面給予給事中很大的權利,但是不給地位,造成了官做的再好,也升不上去的窘境。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給事中就乖乖“咬”人就好,仕途方面別想了。
正所謂無欲則剛,正是如此安排,造成這些朝廷一品大員,見了七品給事中,也會嚇的渾身發抖。
神武門之外。
朝臣們三三兩兩,等著上早朝,這是難得的社交場合,有人問候一聲,也有人會聊上幾句。
趙斌像往常一樣,來的很早,今天他有奏本,改革皇糧運輸,不過他深知,這不容易,那幫給事中肯定會阻撓。
就在此時,戶科都給事中孫尚大人正在和幾位其他科的給事中聊天。
趙斌瞥了他一眼,心中很不爽,戶部幾次改革失敗,都是孫尚阻撓的。
給事中七品官,但是能風聞言事,也就是說可以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彈劾上官,權利大的很。
此時孫尚也看到趙斌了,主動過來問好。
“趙大人,別來無恙?”
趙斌拱拱手,“托您的福,孫大人如何?”
“一切安好。”
兩人簡單寒暄之后,各走各的路。
朝堂之上,首先的焦點是北方的戰事,圣人對于戰爭情況很不滿意,要求兵部盡快拿出方案。
然后就輪到戶部了,趙斌的折子已經呈上去了,內容大家也都知道了,圣人讓大家議論可否。
就在此時,孫尚第一個表示反對。
他反對的理由很明確,皇家的事情由私人去辦,這不合朝廷的規矩。
“由漕幫運輸皇糧是不是能省錢,這個很難說,就算真的能省錢,難不成就應該如此?”
“改天,兵部是不是也能提出建立私人軍隊。”
“禮部是不是也能把科舉之事交給私人去辦?”
“此風不可開,一旦開啟,那么國將不國。”
好一個國將不國,這就是無限上綱上線了。
趙斌心中氣急,他通讀歷史,古來變法,往往毀于小人從中作梗。
武朝建立已逾百年,財政是每況愈下,很多政策都已經過時了,如果不改,那后果不堪設想。
但是這些言官是不管那么多的,他們只管彈劾,阻撓。
或許是忍耐太久了,這次趙斌決定不忍了,他拿出了戶部最近幾年的賬本。
“圣人在上,各位大人,這是最近幾年戶部的收支,年年虧損,這樣下去,我武朝有多少家底能敗?”
這是很重的話了。
趙斌繼續說道:“西北戰事,南方水澇,西南旱災,哪個不要錢?你們不管錢糧,是不知道戶部難做。”
“言官就是一張嘴,事情卻要我們去做。”
此話一出,在場的言官群起攻之,武朝百年,言官已經習慣風聞言事,想說什么,就說什么,連皇帝的事情他們看不順眼,都可以說,何況是一個尚書。
孫尚冷言冷語道:“太祖有圣諭,言官不可辱,趙大人要是想欺壓我們,那也是不能。”
這樣一來,局面僵住了。
大家都在等待圣人裁決。
這時寶座上的人開口了,“戶部尚書所言之事,和祖制無關,只不過是讓民間幫朝廷做點事,如若做的好,那也省下朝廷的力氣,如若做的不好,那以后就休談。”
“圣人所言極是。”
皇上說到這份上,那就是準了的意思。
本以為到此為止,沒想到此時孫尚還不饒,他冷笑道:“趙大人,這一百萬石,你拿了漕幫多少好處?”
……
……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死一般的安靜,這種話也只有言官敢說了。
趙斌也冷笑道:“怎么?孫大人現在連督察院的活都搶了?如若我拿了漕幫一文錢,那也是督察院來查我,與孫大人何干?”
孫尚一愣,他越線了。
“孫大人,風聞言事也要有個限度,朝堂是有臉面的。”
孫尚面皮漲紅,一時無法反駁。
就在此時,掌事太監喊了一聲“退朝”,眾人山呼萬歲,這事到此為止。
******
漕幫,議事廳中,董慶和薛蟠按齒序論定,董慶為兄長,薛蟠為弟,兩人結為異性兄弟。
“蟠弟,這一個頭磕下去,以后可就是生死兄弟了。”
“大哥,那是自然。”
雙方商定,漕幫借人給薛蟠,要多少,給多少,要什么人,就給什么人。
“大哥,這樣一來,漕幫和清水幫的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董慶表面上淡定,但是心中其實也是七上八下的,寇萬山是狠角色,后面的周師爺更是難對付,要不是薛蟠給他的籌碼實在太大,太誘人,他也不想和清水幫火拼。
“蟠弟,這個不用你擔心,咱們出來混江湖的,義字當先,為了兄弟,自然兩肋插刀。”
“大哥,此言差矣,為了這么點事,兩敗俱傷,不劃算。”
董慶一愣,事到如此,不流血可能嗎?
“蟠弟,你想說什么?”
薛蟠伸出右手,比了個手刀,“不如借刀殺人。”
董慶納悶道:“誰的刀能讓我們借?”
“龍禁尉的快刀。”
董慶笑了,“蟠弟,你的手段,哥哥我佩服,但是龍禁尉是皇家的,你怎么借?”
薛蟠胸有成竹。
“大哥,如果你相信我,那么把李狐借給我用,另外幫眾任由我調動,我保證借到龍禁尉這把快刀。”
董慶叫來李狐,讓他跟著薛蟠。
“以后你見了蟠弟,就如同見我一樣。”
李狐雖然心中十二分不爽,但也沒辦法,只能乖乖聽話。
借到了漕幫的實力之后,薛蟠就開始對于清水幫的復仇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