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的朝堂之上,所有人都面色凝重,方才這是恒皇登基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
恒皇眉頭緊鎖,坐在龍椅上,底下朝臣們都是主戰事的意思。
“簡直豈有此理,這幾年,咱們大周對他們羌族已是縱之又縱了!”
“陛下!不能太猶豫了!雖是對方人數眾多,但咱們大周這幾年,修生養息,實力早也不是羌賊所料想得那般了!”
“陛下,臣附議!羌族的,是鐵了心,要直驅我大周的心臟,應當即可發兵!”
“陛下!臣也附議!”
“臣也附議!”
恒皇狠狠一拍扶手,“要戰就戰!我大周也不是沒有人!
立刻叫四大軍團的,領下軍令!”
大周應戰的消息很快傳遍軍營。
由蒼龍、白虎、玄武、朱雀四家兵團為首,率領所有武道兵眾。普通將領殿后為最主要的作戰方針。
恒皇先是派遣蒼龍軍團去到防線的第一道,剩余三道軍團由白虎與玄武兩團,各守一道。
身為主要領朱雀軍團的周玢,第一個不樂意了,“皇兄,你怎么獨獨略過我呢?領兵打仗的,可是得一視同仁,與將士們同吃同寢的。”
“你莫急,你的朱雀與蒼龍部的實力相當,其余兩部也是朕的精兵良將,只是稍遜你家與蒼龍兩部。田徑賽馬的道理,你也是讀過的。”
周玢深以為然,立刻率先唱喏著:“皇兄,深謀遠慮,是皇妹思量不周。陛下英明!”
群臣也紛紛叩首。
對羌的抵御戰的部署,草旨已擬定,其余點兵之事也一應齊備。
蒼龍部全體,浩浩湯湯向前線開進前去。
這番戰役在民間也是熱議的話題之一。
周玢一直苦于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日日在宮里急的跳腳。
這下,周玢聞聽民間,也有許多想要奮身報國的百姓,立刻就生出一主張,朝著恒皇進言。
公主的主張也不復雜,每年朝廷征兵都有規定,這次就同再開恩科一般的法子。
在京城多出,設立諸部番號,想投軍的,就依著自己的喜好,征名登記就是。
這下,恒皇對此戰更是安心不少。
半月后的某一天夜里,禁軍侍衛跌跌撞撞跑進內殿。
撲通一聲跪倒在恒皇面前,“陛下!那起子羌賊!竟突破岳州,岳州守軍全軍覆沒,無一人還!”
那侍衛深深將頭埋進陰影里,不敢抬頭察看恒皇的臉色。
恒皇一下坐起身,睚眥欲裂,臉色陰沉,“你……接著說!”
底下那人瑟瑟發抖,“陛下……前線的線報還說……蒼龍全部的所有半靈之境的武者,也與失陷的岳州城也一并埋沒了。”
“你……你說什么!這幫羌賊!”
恒皇剛剛坐定,胸口氣血翻涌,幾下都平復不下,恒皇一口噴出,案牘上半副奏折都被鮮血染紅。
這一消息,不光是對恒皇,在朝上一經放出,立刻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的精銳的,竟就這樣被折損了。朝官們無一不捶胸頓足。
恒皇與眾臣們商議半晌,決定改變行戰方針,羌族已經攻破岳州,那么下一步定是要朝著中原周朝的腹地而來。
能用最快速度直取京都的,唯有分撥兩條戰線,從周朝京都的兩側,也就是灰州與瓊州,這兩處。
恒皇當機立斷,改派白虎與玄武兩部,也分成兩路,各自駐守灰州與瓊州。
原本打算最后壓軸的朱雀,也提前就布置在了京城附近。
恒皇焦急萬分地在內殿里,來回走動,他等得不是別的,正是今日要送進宮里的前線戰報。
這一次,白虎、玄武開撥前線,雖不敵蒼龍部那般強大。但恒皇還是從朝里,加派了不少半靈之境的高手,二一添作五地加了進去。
若這一次,還是不利的消息。
大周朝,當真是岌岌可危矣!
“報!”
恒皇雙目一亮,“速速說來!那些個虛禮不必了!”
“前線加急,灰州、瓊州兩處均已失守,白虎、玄武兩部兵團也與咱們大部隊失去聯系了!”
恒皇一個巴掌揮在那來人臉上,“胡說!”
隨即也清醒過來,“快!快!立即派朱雀部,傳朕的旨意,朱雀部集結全部兵力,朕在加派十位靈境的高手,務必給朕守住青州關!”
公主周玢連夜出發,連夜的急行軍,楞是在一夜的工夫,朱雀部就到了青州府。
這下,恒皇倒很是贊賞,“誰說女子不如男?此乃巾幗不讓須眉也!”
誰知,這話剛說完,還是上回那人,結結巴巴地說了半天。
恒皇這才聽清。
也就是這么一夜的工夫,由于周玢率領的朱雀全部,開青州前線,意圖在羌軍到來之前,就成防守。
誰知,那羌軍就像是可以提前預知周朝行軍的路子一般,羌軍并分三路,其中一路竟然早早就埋伏在了,大周將士的必經之路上。
周玢一行,乃是夜里急行,人困馬乏,正是要快快進到青州城里好好歇息,再作打仗的準備。
被羌軍這樣一搶攻,哪還有還手的余地。
其余兩路羌軍,已直接朝著京城來了!
給恒皇報告戰事的小太監,末了又加了一句話,“陛下,公主問您,是否撤軍,還是要一戰到底……”
恒皇急火攻心,“快給朕,把朱雀他們叫回來!”
朱雀一部往回撤的時候,就完全不是出發的意氣模樣了。
人人負傷不說,最叫恒皇揪心的是,自己的親妹妹,是被人抬著進來的。
周玢重傷昏迷,靠著一口金瘡藥吊著氣。
禍不單行,公主昏迷不醒不說,這樣一撤軍,也就意味著這次戰役,周朝的抵抗戰線全面失守,更是將京城直接暴露在羌軍面前。
恒皇承受不住,直接一頭栽倒在殿上。
更糟糕的消息,就傳來。
羌軍分三路的兵力,已經穿越過京城最正面的青州,自朝著京城而來。
這下,周朝里大部分可用的武道兵團,也盡數折損。
剩下的普通士兵,如何能是武者士兵相抵抗?
一時間朝野上下,哀聲一遍,軍里也是風言四起。
大周氣數將盡,已是四面楚歌的局面,遲遲未有破局之法。
永樂宮的內室里,孫儀運轉完最后被一遍的菩提之境的氣力。
這下,孫儀是胸有成竹,盤算了自己現有的實力,浮屠神典第二典、菩提之境的第二層,已經被自己穩穩收入囊中。
孫儀撐起有些麻木的身體,這次的入定,也是進步不小。以往最開始的坐個幾小時,就腰酸腿麻。
現在周天運轉,再加上自己功力高漲,打坐個幾日的工夫,絕對是綽綽有余。
入定一來,孫儀未求專心致志,不想外界隨時來擾,特意放出了浮屠神典的第一典,封閉了所有接收外界的渠道。
現下,菩提之境的第二層已是妥了,到了可以出關的日子。
孫儀收回了浮屠神典的第一典。
才剛剛收起,孫儀就能聽見,房間門外,有人焦急地來回踱步,走了幾步,就要上來捶門。
捶門的力道之大,孫儀覺得,這哪里是尋人敲門,分明是來拆門的。
“別敲了,再敲門就要壞了。”
砸門的動靜,立刻就停了,“孫公公,您快出來吧!出大事了!朝瑰公主出大事了!”
孫儀一聽,暗道不好,自己不過入關幾年,不知是何大事?
來敲門的是個臉生的小太監,孫儀心里也明白,大約是自己這幾年入關,永樂宮新來的小太監。
孫儀細細瞅了瞅,才是地境的第八層。
那小太監領著孫儀去的,正是杜景山處。
誰知還未走到地方,那杜景山就小跑著迎了出來。
“師父!師父您可算出關了!出了大事了!
數月前,羌軍來犯,接連攻破好幾個州府,公主奉命前去應戰,現下,不僅公主昏迷不醒,咱們的武道軍團也被折損了大半!羌軍不日就要兵臨城下!”
孫儀一口茶水還未送下,差點沒被嗆了個好歹。
“什么……什么?我不過才閉關幾年,才一出來,大周就要亡?”
杜景山也是幾乎要哭出的語氣,“那羌軍里面的新任可汗——拓跋恪,似乎也已經是武道的高品武者了。”
“拓跋恪?那不是才十幾歲的毛頭孩子?怎么就是高品武者了?”
孫儀朝著城外的方向,仔細感應了一會。
確實,杜景山這小子并沒有夸大其實,的確是一股十分其強大恐怖的氣息,就蟄伏在城外頭。
不過,孫儀盤算了會,應該是菩提之境的第一層,難怪,武道兵團的這么多人,去而不返。
這樣的高手,在周朝極是難的,除去孫儀自己,這么多年,孫儀也只見過羌族的那位妙華尊者。
除此之外,也再沒有了。
羌族,妙華,拓跋恪。
孫儀的眼神開始有些玩味,這三個人都是一個地方的,那拓跋恪不過才十幾歲的年紀,就是日日拔苗助長,也不至于,進步如此神速吧。
孫儀在心里,隱隱浮出一個猜想。
“也罷,杜景山,你好生看護永樂宮,周玢公主那邊,你也要留心消息。為師去去就回!”
杜景山也想跟著去,話還未說出口,孫儀早就飛身而起,沒了蹤跡。
孫儀并不急著出手,而是先去各處稍微轉了幾圈。
先是放出浮屠神典的第一典,將自己周身全部氣息封鎖,溜溜達達地逛了一圈,羌軍的大營。
孫儀僅僅只憑直覺就認出了,哪座是拓跋恪的營帳,悄悄跟在一將領身后,就混了進去。
孫儀將自身擰成一股輕風,視角也略有些偏矮,只見一虎背熊腰,背上兩把板斧,一條鼠尾辮子垂在脖子后頭的肌肉大胡子。
不知這兩人是何居心,居然在自己的營帳里,用漢語對話。
原來這大胡子,竟然是拓跋恪的徒弟,“可汗,徒兒不明白,徒弟手下的弟兄們也不明白。
為何咱們不能一鼓作氣直接攻進城去。非要駐扎在城外,拖延時間呢?”
拓跋恪只簡短回答了一句,“這不是作戰的最佳時間,只能等。”
孫儀略略感到有些吃驚,看來當年,羌族勾結藩王造反,也不全是虛與委蛇,還是下了功夫的。
這拓跋恪要等的,不就是那套陣法么。
貿然進攻,正是周朝將士們,士氣最盛之時,這士氣越盛,那陣法的效果也越強。
士氣由人發出,也是一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要好好拖上幾日,再高漲的士氣,也被拖得七七八八。
不對,那陣法雖有效,但也不至于叫羌族怕到這個程度吧?
只聽那大胡子又說了一句話,這次用得是羌語,孫儀也不氣餒,就見聽完這句話的拓跋恪,一下從桌案上將頭抬了起來。
又說了一句漢語,“那本就是我們的都城,我們不過是收復失地,那陣法光看那一層,自然不足為懼。
就連周人們自己也不會知道,那陣法還有一個效用,士氣越低迷,那陣法也就越沒用用。
只要咱們看準時機,獻祭一萬數的周人,就可激發陣法的反作用。”
只看那大胡子,雙眼一亮,也立刻從善如流地用漢語答道,“殺周人我喜歡!明白了!可汗好計謀!”
難怪這兩人要用漢語交流,這他們羌人早早就學過咱們的漢語,俗話都懂,師之技以制夷嘛。
不然,也不會對周朝都城的事知道得這么詳細。
不過孫儀在心里想,“我可不是夷,他們才是蠻夷。”
孫儀心下已經有了決斷,“既然他們羌人要等,那這邊就可先緩緩。”
也不再浪費時間,孫儀收起神典,撣撣袖子,飄然而去。
就在孫儀臨出門前,拓跋恪又惡狠狠吐出一句話。
“妙華尊者數百年前就開始布置,絕不能損失。
住著別人的家園這么久,也算算賬了。”
那大胡子,一手撫肩,“邊慶明白了,這就下去,好叫將士們,好好將刀刃磨光!”
孫儀雙耳一動,立在門口,又跟在那大胡子身后,走了出去。
正如拓跋恪所說,直逼京城而來的羌軍,下了戰帖,這一次,恒皇也沒有給對方面子,直接一聲令下,就斬殺了羌軍的使者。
這是宣告全天下,作戰兩方,勢不兩立,不死不休的信號。
但即便恒皇眾志成城,但軍心顯然就同拓跋恪所料想得那樣。
周朝軍中不斷有言論,說是我朝的高品的武道高手,早就折損在前線,與羌軍的抗擊戰中。
剩下的普通士兵根本就是自尋死路,毫無勝算的了。
也有人不服,不過幾個羌族武者,咱們這么多人,一起上,難不成還怕他嗎!
主敗的那方,也有了回應,對面的是比半靈之境還要往上的菩提尊者,咱們大周朝還能要到今日,若不是對面的故意放水。
只怕咱們這些人,連渣滓都不剩了。
此言一出,又能解釋羌軍為何止步不前的原因。就連剩余幾位的高品武者,也不敢出聲了。
軍心渙散至此,恒皇自己也是受到影響。
殿外要求見的臣子,跪了一地,但此刻的恒皇,誰也不想見。
身邊伺候的宮人,也一一被攆走。
就剩了一位,英皇留給自己兒子,影衛太監。
這位太監也是鶴發蒼蒼,但依然拘著規矩,身形穩健地站在恒皇身后。
“公公,您入宮的時日也有三十年了吧。朕無用,像您這般老者,只怕要在這樣的耄耋年華,還得飽受亡國戰亂的苦頭。”
聞聽這話,這位老公公,可是站不住了,立刻開口,“陛下,陛下怎么說出這樣的自輕之語。”
“朕的大周就要亡了!”恒皇重重說出一句,“還有什么自不自輕的。”
恒皇的眉眼低垂,不再出聲。
那位老太監又開口勸慰道,“陛下莫要擔憂,不如見一見外頭的大夫們,想來他們這樣苦苦求見,定是想出了制敵的良策。”
恒皇不置可否,老太監也不管皇帝的態度,徑直宣召外面的大臣。
只見丞相范晉,手握一信箋,急步走了進來。
恭敬朝著一皇帝一躬身,朝著皇帝呈上那封信箋。、
“陛下!前朝丞相尤肅,特托付臣,有事要奏。”
恒皇不語,老太監的的眼神一使,那范晉也會意。
“陛下!可請那位半靈之境的大太監王出山!”
恒皇臉色一變,看了一眼地上的范晉,這么多年過去,還記得那位的人不多,再說,那位已經避世多年不出了。
就算真的請動那位,不過是半靈之境的程度,就算真的出戰,不也是杯水車薪,白白折損。
但范晉的心里相當有譜,那位大太監王真實的實力,絕不可能只在半靈之境的程度。
就像當年,王美人一事,太歲門那樣了得的高手,那位太監王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全部殲滅。
這樣的手筆,怎么可能,實力還只在靈境呢。
恒皇這邊,也不是沒有想到過孫儀,但孫儀當年到底是……
那樣叫自己出了丑的,說完全服氣,自己是一國之君,是皇帝,怎么可能真的一點想法都無?
就是真的要打,也不必當著有人的面動手吧?
他打碎牙齒和血吞,才忍了這份屈辱,如今這范晉又貿然提起!簡直不知所謂!
可是如今什么法子都想過了,恒皇自己又如何不知,現在也只有孫儀這一條路可以搏上一搏了。
可……
這時候,恒皇的臉色,精彩紛呈。
范晉也吃不定皇帝的真實心意,見皇帝竟不是滿口答允,而是猶豫。
范晉狠了狠心,也沖著那位老太監,不動聲色地側了側頭。
只見那老太監,對著恒皇也是一躬身,“陛下,方才見您身子似是不太爽利,老奴也不敢貿然稟報。”
“嘖,都什么時候了,朕還有什么是受不住的。你說來就是。”
“陛下,朝瑰公主的人來報說,大太監王孫儀此刻就在公主殿的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