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笑了笑,沒有說話。
沈宴溪與陸宜霜離開京城不久,京城便掀起了一波動亂,燕朝的皇帝陷入昏迷,以二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七皇子等五位皇子為首的五人,掀起了昭仁年間,史書記載上的五王亂。
最后,六皇子陸宇勝出,在其外祖林家支持下,不顧昭仁帝,便已經插手國政,宣帝狠辣無情,做事隨心所欲,貪圖享逸,導致民不聊生,各地揭竿而起者數不勝數。
都盼望著能有人結束這亂世。
但燕朝經歷了五王亂,皇室早已經千瘡百孔,唯一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外出替太上皇尋藥如今新歸的九皇子身上。
但據說九皇子經常打罵身邊的侍俾,為人跋扈,睚眥必報,連如今昏迷的太上皇都不喜這個樣貌頗似其母的兒子。
但因“五王亂”,四位皇子同時進詔獄,昭仁帝一病不起,朝中大臣憂心無主事之人才心不甘情不愿的請見九皇子。
要說在罄竹難書的斑斑事跡中尋得幾件這位九皇子繼位以后做的有利于國家社稷的事,還真有那么幾件。
比如說將宋大人家的女兒賜婚于沈丞相家的公子,比如說親近為人進退得宜的沈大人。
史官評定宣帝功過,宣帝繼位,本是無奈之舉,若是大燕朝滅亡亦與其肆意行事不無關系,正史多抨擊,褒貶分歧極大。
這位登上皇位不足半年的帝王很快被其弟取而代之,九皇子陸宜霜端坐高殿,威武霸氣,稱景帝,手握司禮監的韓歸俯首稱臣,官居一品的沈相稱拜帝王。
景帝繼位不足百日,便有傳遍較廣的,人們津津樂道的,百花齊放的各種版本層出不窮的野史。
景帝將宋大人之女賜婚于沈丞相家的公子這件事正史有記載,是景帝為數不多的勉強能稱得上功績的一件事,然而在野史上,這件事依舊眾說紛紜。
野史有云:景帝心悅于宋大人之女,立其為后的圣旨就擺在案頭,不日就要昭告天下。
但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那宋大人之女是沈少爺的心上人,兩人相識相知相許那皆是天地作證,日月為媒啊,景帝這個不要臉的那是以帝王之尊橫插一腳,破壞良人姻緣。
據說啊,沈少爺得到心上人即將進宮的消息以后那是日夜難眠,寢食難安,最后還是咽不下這口氣,沖進皇宮,勢要找那罪魁禍首要一個說法。
最后的最后,還是景帝忌憚于沈家,不得不暫時妥協,心不甘情不愿的將立后的圣旨改成了賜婚的圣旨。
沈少爺喜極而泣,由于急于迎心上人入府,盡可能的縮短了籌備時間,規矩是能省則省,大婚當日,沈少爺入宮拜謝。
估計是景帝羨慕嫉妒恨恨恨恨恨恨!又把沈少爺打的滿身是傷,可憐我們沈少爺還是看在景帝賜婚于他的圣恩上原諒了景帝的暴虐行為。
“那后來呢?這件事后來怎么樣了?”聽客們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催說書的,快說,快說啊。
從一個最不受寵的皇子一朝逆襲成天下共主,九皇子陸宜霜的登基稱帝的歷史堪稱一段勵志傳奇的奮斗史。
“后來啊,宋小姐和沈少爺生活和美,艷羨旁人,景帝是看不過去了,三兩頭便要來找沈少爺的事情,沈少爺入宮一次便受傷一次,沈丞相鞠躬盡瘁一生,哪能讓沈家的公子受這等侮辱,自然是要理論一番的,景帝再胡來也不能不顧忌天家臉面,沈丞相聲嘶力竭進諫,朝臣聯合請命,這件事漸漸的也就作罷了。”
原來如此,眾聽客恍然大悟,似明白又似不明白,反正他們都一起點頭,不懂不是就比別的人蠢笨了么,那不能!!
*
承恩殿。
此時的‘宋小姐’一副魘足的抱著沈宴溪,“阿宴,你究竟什么時候下聘啊?”
沈宴溪推開他,自顧自的穿衣服,陸宜霜就跟狼崽子似的,把他身上咬的全是傷,也怪不得外面人說陸宜霜殘暴不仁了。
“下什么聘,你沒聽外面都說你橫刀奪愛?”沈宴溪笑看著他。
陸宜霜從匣子里拿了珠玉,戴在沈宴溪的耳側,仔細打量,“可沒有什么宋小姐,不過倒是有我,你嫁我,還是我嫁你,選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