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定是新技能!
戴明月無比確定!
與自由穿梭技不同,那種力量與以往的任何感覺都不同!
那是一種……
世間萬物,皆逃不出我眼。世間萬籟,皆避不過我耳。世間百態,皆埋不住我心。
是的,就是這種感覺!
一切盡在掌控!
真正的、人島合一的感覺。
仿佛,自己的神經末梢遍布于整座海島……
對!
感觸!
這種新技能的精確描述,就是感觸!
身為島主,感觸島的一切!
戴明月終于找到了一個比較令他滿意的詞匯。
他將這個新技能定義為“感觸”。
然而,這并沒有得到系統承認……
咦?
難道這不是海島技能?
僅僅是我自己因為鍛煉而變得更強大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可就太厲害了。
戴明月有所懷疑。
感觸的能力,和他掌握的飛行特技完全不同,并非是他通過訓練而累積出來的效果。
感觸的能力,在他看來,更像是,一種覺醒。
就像覺醒海島之力。
感觸之力,應當是與自由穿梭技同等的層次!一定是這樣!
所以,這種能力,應當得到系統的祝賀。
應該也必須得到系統的祝賀!
戴明月就是有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信心。
這種信心,植根于他的內心深處,歷經十多春秋,變成了一股不可剝奪的信念!
失去信念,很多事就做不成。至少對戴明月來講,是這樣的。
以往的無數經驗證明,戴明月的信念從未出錯。
今時今日,一樣不會錯!
暫時把系統的忽視丟到一邊,戴明月仔細研究自己覺醒的感觸之力。
“不管系統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沙灘上,有螃蟹爬出來。一只、兩只……”
“峽谷里,有白色羽毛、青色長喙的鳥在嬉戲,高空一只老鷹在盤旋……”
“香蕉河畔,真的有猴子!我去,生的香蕉也吃,眼光真好。”
“棕櫚溪,海鷗……”
……
閉上眼睛,自己就是這座海島。
睜開眼睛,這種感覺依然強烈。
天人合一,大概如此。
戴明月將手貼到一株參天大樹的主干——
一瞬間,他的感觸靈敏了上百倍、上千倍!
“!”
這種靈敏度還在上升!!
“哈、哈哈……”戴明月大笑,“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與此同時,系統送來了祝賀——
“恭喜,覺醒海島技能——植物觸覺。”
植物觸覺!
我的信念不可動搖!
這感觸之力,果然是一種技能的覺醒!
另外,戴明月敏銳地覺察到,系統的措辭有些微妙的變化。
他仍然記得,之前獲得海島之力的獎勵,并掌握自由穿梭技之后,系統的建議是“請努力升級海島,解鎖更多海島技能!”
升級海島,解鎖技能!
那么,植物觸覺被系統承認為海島級能,但卻使用了“覺醒”這樣的詞匯,而不是建議里的“解鎖”……
這就意味著……
“恭喜,你通過自我修煉的途徑,覺醒了一種海島技能,而且是一種稀有技能。植物觸覺,不是升級海島就可以解鎖的。今后,你也可以通過更多的自我修煉,覺醒更多海島技能呢!”
自我修煉嗎?
戴明月品咂著系統的措辭。
升級海島,是解鎖。
自我修煉,是覺醒。
升級海島,只能解鎖固有的常規技能。
而自我修煉,則還有可能覺醒稀有技能!
原本,他只是想要在同等條件下,訓練出更高的技術,從而建立優勢。
想不到,竟然無意間打開了一道獲得海島技能的新法門!
太棒了!
升級海島,并非獲取海島技能的不二法門!
還可以有第二條途徑——自我修煉!
這可真是太好了。
比起依靠金錢力量的升級海島,自我修煉無需注入資本,純粹的自力更生!
妙啊。
不就是自我修煉嘛,這個我熟。
戴明月開心壞了。
他向來擅長自我修煉。曾經的他,最大的短板就是資源和背景。
如果只能拼資源、拼背景,那就完了。他完全不擅長這種套路。
但如果是拼個人修煉……嘿嘿!
普天之下,唯我獨尊!
這是自信,也是事實。
比起個人修煉的勤奮和努力、進步與堅持,戴明月誰也不怵!
他的過去,走的每一步,都以此為根基!
在個人修煉的戰場上,他有獨特的技巧和天賦!
這看似最艱苦的一條路,對他而言,卻是最容易、最簡單的路。
每個人,都有天賦!
有的人,出生即羅馬。
有的人,身在哪里,哪里就是羅馬。
可以預料,植物觸覺,不是戴明月的終點!
既然覺醒了植物觸覺這種稀有技能,就該利益最大化,發揮出植物觸覺的最強力量!
戴明月調整狀態,重新把手掌按在了樹干上。
洶涌的信息流如颶風過境,痛快淋漓!
由于已是第二次享受這待遇,所以戴明月不動如山。
待到身心俱疲之際,他便松開手掌,脫離樹干。
如此反復。
從最初的一觸即潰,到接受三秒、八秒、十秒、二十秒……一分鐘、兩分鐘……
半個小時之內,戴明月就適應了龐大的信息流,將連續接受時間提升至10分鐘以上!
更重要的是,他已完全適應了信息流的節奏,摸清了植物觸覺的路數!
現在,他已經能夠熟練應用植物觸覺!
他對這種系統稱贊的“稀有技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植物觸覺,就是引用植物的力量!
換句話說,只要是植物覆蓋的地方,就是植物觸覺波及的范圍。
這就是為什么,戴明月會有那種在島上無處不在的感覺。
這座海島,植被覆蓋率很高,植物觸覺的波及范圍遍布全島,并不意外。
換句話說,植物觸覺,就是把一切植物作為自己的耳目!
樹與樹接觸,樹與草接觸,草與草接觸……最終形成一條信息高速公路!
這條信息通道的效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需要不斷適應,才能運用自如。
然而,這種認知,還是有些膚淺了。
戴明月發現,植物觸覺,并非,一定要求植物接觸。
即使植物間不接觸,也能構成植物觸覺。
陽臺山下面的純白沙灘,是天然的植物間隔,零星小草,顯然不能構成連續的通道。
可是,植物觸覺依然有效!
經過測試,戴明月發現,植物觸覺在兩株植物間隔一百米的距離上,依然暢通無阻。
當然,這個測試結果并不準確,并非就是精確的一百米,也可能是一百二十多米、一百一十多米、一百零一米、九十九米四、九十五米七四之類的。
由此,戴明月推斷,植物觸覺是離散的。
所謂的“離散”,指的就是“互相獨立、互不接觸”。
植物觸覺,可以引用一系列互相獨立、互不接觸的植物。
假設,植物觸覺會因過大的距離間隔而失效。
那么,我們可以把這個最大的失效距離,定義為“最大離散距離”。
根據當前的實驗,可以得出這個最大離散距離不低于100米。
也就是說,植物觸覺的最大離散距離不低于100米。
哦,這個說法有些粗糙,直接使用“100米”這個不精確的實驗數據有違科學精神。
我們采用一種更嚴格的闡述——植物觸覺的最大離散距離不低于100米的距離量級。
很好,通過使用“100米的距離量級”這樣的語法,我們成功避免了粗略實驗數據帶來的困擾。
科學總是優美的。追求美,也是一種科學精神。
那么,讓我們再進一步,試著優化這個闡述,令其表述更加優美。
百米量級,如何?
不僅精簡了字數,還更美觀了,有沒有?
于是我們得到了非常令人滿意的表述——
植物觸覺的最大離散距離不低于百米量級。
為這個結論歡呼,為時尚早。
戴明月僅僅選用了十多種不同的植物進行實驗,并沒有涵蓋所有的情形。
比如,更多的植物種類、植物的高度、植物的生長狀況、植物的朝向、地形的變化等等等等。
這些因素會不會影響植物觸覺的最大離散距離,尚無統計數據提供支持。
實際上,這種完美枚舉法,幾乎不可能實現,也沒有必要。
因為,當前戴明月總結出來的實驗結論,已經夠用了。
如果這個結論有差,那一定是有更先進、更全面的理論問世,到時候視情況替換就可以了。
科學的發展就是如此。
人類的探索,總有其局限性,所得出的結論,總是有其適用范圍。
即使顛撲不破的真理,隨著時間流逝,也會出現瑕疵。
世界是發展變化的,人的認知也是與時俱進。
我們不能因為城墻最底層的那塊磚不滿足城墻高度,就否認它存在的價值。
否認歷史,就是否認現在。
否認曾經的我們,就是否認現在的自己。
過去的一小步,也可能變成如今或者未來的一大步。
……
植物觸覺,不僅擴展了戴明月的視野,還讓他整個人接受了一場覽盡宇宙萬物的洗禮。
通過自我修煉,覺醒的這個稀有技能,存在更多的奧秘等待發掘。
植物觸覺的極限在哪里,只能交給未來了。
戴明月隱隱感覺,植物觸覺的最大離散距離,遠遠不止百米!
他有這種感覺,說出來只能是猜想。
他的這種猜想是正確的,至少沒有方向上的嚴重錯誤。
在可預見的未來,他會發現,植物觸覺究竟是什么。
現在,戴明月依靠自己得出的結論,已然成為植物觸覺領域的權威人士。
放眼全球,沒有人比他更懂。
因為,除了他,全球還沒有誰覺醒植物觸覺。
這又是戴明月的一次重大勝利。
他比全球玩家擁有了更多優勢!
動用自由穿梭技,戴明月從純白沙灘上筆直升空。
他伸展雙臂,不再觸碰任何植物,便有關于整座海島的信息匯集而來……
現在。
整座海島,都在他的注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