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兵愣在原地,手里面還拿著倒好的茶,都震驚了,回過神之后又看向唐寧,然后苦笑道:“要送一千箱飲料,廠子怕是負擔不起這么大的開銷。”
那領導大笑道:“送一千箱你們肯定得倒閉,這一次我是給錢的,我是來采購的。”
聽到這句話,唐寧坐在領導對面的沙發上,笑道:“您是哪個單位?”
那領導笑道:“哦,還沒有自我介紹呢,我是咱們市里面的國營商場總經理,前幾天領導喝了你們的飲料贊不絕口啊,而且電視上都是你們的飲料,他特意要求我們必須采購你們的商品試著賣一賣,老百姓肯定會喜歡的,我這就來了,剛看了你們的生產線,鄉鎮企業竟然有如此先進的生產線,的確是出乎我的預料啊。”
現在,生意終于來了!
唐寧立刻說道:“沒問題,一千箱,今天下午就送貨。”
等到一千箱貨從工廠被拉出去,站在廠子門口,唐寧知道接下來一切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只要大量出貨就行。
不過高建國和韓紅兵對這個好的開頭卻并不是很滿意。
“這才1000箱,后面不知道還有沒有。”
話音才落,大量的車開進來。
“這不是來了么。”唐寧掐滅了煙頭,轉頭拍了拍兩人的肩膀。
“算好賬,別弄錯了,領導需要的繼續送。”
接下來幾天,幾乎全部都是市內的大型國營商場,大量的藍牛開始鋪貨,隨著藍牛鋪貨,電視機上的市運動會已經接近了尾聲。
幾乎整個市都知道有這么一款連運動員和領導都喜歡的飲料。
一時間藍牛開始風靡起來。
連續半個月過去,韓紅兵進了辦公室,興奮莫名,拿著賬本。
“唐總,你知道咱們這一周出了多少貨嗎?”
“多少?”唐寧也很好奇。
“總共出了90萬箱。”韓紅兵激動的話都說不出清楚。
“而且不僅僅是咱們市內,就連省內的其他市也來了訂貨商,而且還都是國營大企業,這樣一來,咱們根本就用不著往小商店鋪貨了,光是這國營商場就已經足夠了。”
唐寧皺眉思索了一陣。
“你算算盈利是多少?”
韓紅兵立刻將已經算出來的盈利遞上去。
唐寧看著盈利的數據。
“每箱24罐,零售價5毛,批發價3毛,90萬箱,一共市640多萬,除去人工以及材料成本,還有運輸成本,總共盈利249萬。”
看到數據之后唐寧皺眉。
韓紅兵喜不自勝。
“按照這個數據,咱們一個月可以賺500萬凈利潤出來,一年就是6000萬,而且這還只是開始,后面肯定更多。”
但是在唐寧看來,這根本還不夠。
思索了一番開口。
“繼續招工,讓生產不要停下,工人施行兩班倒,將產量要提升到目前的三倍以上。”
打發走了韓紅兵,唐寧起身,他得出門一趟了,按照現在的盈利額,一年50億元根本不可能,還得繼續想其他的轍。
飲料畢竟是大眾快消品,只是走高端,并不能爭取最高利潤,現在高端市場上已經打開,接下來就是小商店了,不過小商店的渠道全部都被周秀梅廠子的那些渠道商把控著。
現在他就要解決這個問題。
出一趟遠門!
……
此刻周秀梅的生產線已經購買回來,并且安裝好,準備生產。
“周總,我可聽說了,唐寧那小子一個月就能賺接近500萬的利潤啊。”
張麻子咂舌說道。
周秀梅聽不得這種對于唐寧有利的消息,自從有了錢之后脾氣也暴躁了很多,起身怒道:“你特么住口。”
張麻子乖乖站在一邊。
周秀梅重新坐下思索了一陣之后冷笑道:“那是咱們還沒有生產呢,咱們的規模比他大,到時候價格比他低,就不信干不死他。”
這個時候江天龍說了一個問題。
“周總,咱們好像沒有配方……”
周秀梅倒是挺自信。
“一個破飲料而已,咱們隨便就用食品廠原來的飲料配方,還能比他差不成?何況小商店的鋪貨渠道都掌握在我手中,他永遠也別想鋪貨到小商店內。”
很快周秀梅的廠子開始生產,包裝也使用了易拉罐,而且名字也挺山寨,就叫黑牛。
而且他的渠道商成熟,可以直接向小商店以及商場鋪貨,這樣一來鋪貨量就要比唐寧的規模大得多,畢竟唐寧只有高端國營商場,購買渠道還是太少。
第二天,唐寧就啟程,這一次不是武漢,而是青島。
因為按照記憶中,這個年頭,真正擁有商業頭腦的冰箱生產企業就在那個地方。
到了青島之后唐寧一路就奔向當地的青島電冰箱總廠。
這個時候全國林林總總大約有100多家冰箱生產企業,而是跑到青島,主要原因就是這里出現了日后一個全世界都有名的白家電巨頭,海爾集團。
還記得那兩個只穿著褲衩的小孩么,這個家喻戶曉的品牌是一代人的記憶,尤其是小孩。
一路到了當地的廠子,到了門房直接打聽。
“你好,我找張瑞敏廠長。”
這一次門房倒是沒有為難,直接就帶著唐寧去了廠長辦公室。
一進門就看到了坐在辦公室內忙的焦頭爛額的儒雅中年人。
“廠長,這位年輕人找您。”
張瑞敏抬頭看了一眼,立刻起身將唐寧帶到會客區,倒上兩杯熱茶,一點都不擺架子。
“怎么稱呼?”
“唐寧,張廠長。”
唐寧自我介紹了一下之后說道:“我要購買冰箱。”
張瑞敏一笑。
“你這個年輕人倒是挺有趣的,開門見山,一點都不藏著掖著,不過我很好奇,你為什么選擇我們。”
唐寧繼續直來直去。
“因為只有你看到了未來的趨勢,愿意引進德國利勃海爾的生產線,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你砸冰箱的事情全國皆知。”
按照前世的記憶,張瑞敏為了質量,在媒體的監督下一次性砸掉了76臺冰箱,這一招營銷策略讓青島電冰箱總廠全國出名,這在當時生產資料缺乏的時代是一項十分大膽的舉動,畢竟76臺冰箱可是不小的一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