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版《赤伶》評論區(qū)撕逼的同時,TT音樂已經(jīng)為兩種版本的《赤伶》打出了評分。
這是TT音樂的打分機制。
人們可以通過看那些著名歌手、專業(yè)音樂人員點評評分,從而來決定一首歌的質(zhì)量究竟是怎么樣的。
畢竟這些專家都是從專門的音樂學院畢業(yè),一個個的造詣和賞析水平,遠非網(wǎng)絡(luò)上的那群網(wǎng)友可以比較的。
因此,TT音樂特意設(shè)定了專業(yè)評分和網(wǎng)友評分兩部分。
如果發(fā)現(xiàn)網(wǎng)友評分發(fā)現(xiàn)了惡意刷分行為,那么該歌曲會被TT音樂強制下架。
至于專業(yè)評分,不會受網(wǎng)站管轄。
但是如果睜眼說瞎話,那些點評人也會在名譽上受到影響。
就好像這次的赤伶評分。
韓版評分9.2。
陳錦弦評分7.1。
其中就有一位名為“夜鶯”的點評人給陳錦弦版本的赤伶打了9分。
結(jié)果微博豆瓣等各個社交軟件都被AST的腦殘粉沖爛了,不得不被迫把評分改成了6分。
作為點評人,名聲尤為重要。
別人一點開你的主頁,發(fā)現(xiàn)你的主頁評論區(qū)都是各種各樣的罵聲,對于你的評分不會太相信。
就好像店鋪在外賣APP滿是差評,食客們不會傻乎乎的再去選擇你。
畢竟當下捧韓流踩國風是主流,只要稍微夸一下棒子國,就能夠有更多的人氣和流量,那些人何樂而不為呢?
只要把國風踩的夠低,韓流捧的更高,那么點擊量肯定不會低,而且還會收獲大量贊譽的聲音。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該怎么做。
例如一位名叫“張星宇”的歌手,各種無恥的舔韓言論頻出。
但是,因為有大批棒子國粉絲的追捧,所以人氣一直不低,僅僅在TT音樂平臺上就有五百多萬的粉絲。
這次,他主動開團怒懟國風。
“人在酒店,謝邀,聽說最近有首戲腔歌火了,專門聽了一遍,順便給這兩首歌打個分。”
“首先,我聽的是AST天團的版本,雖然是韓版的歌詞,但是旋律卻是可以和華夏靈魂相通,輕松悠揚的旋律極其輕松歡快,整體聽了下來,歌曲的水準很高,而且還是自己作詞作曲。”
“至于這個國風版《赤伶》,我只有兩個字送給他——“垃圾”,對,就是垃圾,如果說韓版《赤伶》是懸掛在天上的太陽,那么國風版簡直就是低如塵埃的石子,污染我的耳朵。”
“這里肯定會有很多人罵我,問我為什么只給陳錦弦6分的低分。”
“這里我來一一解釋一下,首先,國風本身就垃圾,先扣2分,其次,陳錦弦的演唱水準不行,想要唱高音卻又不會,只能依靠戲腔強行彌補,這里再扣一分,最后就是整首歌的選材問題,京劇本就是文化糟粕,自古就有戲子無情的說法,陳錦弦的歌中卻把戲子美化成了重情重義的人,恕我直言,像陳錦弦歌里面的戲子,我從未聽聞!!”
張星宇的長評一出。
頓時又掀起了娛樂圈的波瀾。
雖然國風確實拉垮,但是像張星宇這樣直接貶低國風,抬高韓風的,簡直是聞所未聞。
即便韓風是娛樂圈的主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韓風。
兩首歌的差距很明顯。
外行人或許只能聽見歌曲旋律的差距。
但是,內(nèi)行人都懂得兩首歌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說是云泥之別,一點也不為過。
只不過這里面的“云”,指的是陳錦弦版本的《赤伶》,“泥”才是棒子國男團的水平。
……
星城。
天籟錄音室。
經(jīng)過了數(shù)十次的重復錄制,陳錦弦終于把這首《赤伶》演繹的無可挑剔。
無論是陳錦弦,還是負責吹笛子的李陽都累的夠嗆,拉二胡的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翁,面對巨大的工作量不但沒有任何抱怨,反而很看好陳錦弦。
演唱完畢后他就立刻走了,陳錦弦連他的名字都沒來得及問。
“哎,小李,那個拉二胡的老大爺叫啥名字啊,我咋沒在你們工作室的員工列表上看見呢?”
懷著困惑的心思,陳錦弦詢問躺在沙發(fā)上的李陽。
“他啊,不是我們工作室的正式員工,據(jù)說是一位拉二胡的老前輩,他的二胡,在華夏難逢敵手!而且他貌似是聽說你要來我們工作室錄歌,所以才大老遠跑來的,這會兒估計回去了。”
李陽起身坐在沙發(fā)上,倒了一杯茶,開口解釋道。
“哦,這樣啊。”
陳錦弦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這次的錄歌自己其實挺滿意的。
尤其是負責拉二胡的那個大爺,水平高深莫測,絕對是華夏頂級大師。
剛剛聽到二胡聲,陳錦弦就恍若重回那個烽火連天的戰(zhàn)亂年代,演唱過程之中,更是感覺親自降臨那個時代……
情緒的感染力,可見一斑。
陳錦弦有信心,待到錄制版本上線各地音樂平臺,肯定能夠掀起一股國風熱潮。
趁著歌曲還在后期調(diào)整的時候,陳錦弦順便打開了微博,想看看最近的熱度怎么樣了。
然而,陳錦弦剛剛打開微博就愣住了。
微博熱搜第一名的確還是赤伶,只不過不是自己的那首《赤伶》,而是棒子國男團翻唱的韓版《赤伶》。
抱著質(zhì)疑的心態(tài),陳錦弦從兜里掏出了藍牙耳機,點開AST發(fā)布的那條微博視頻。
點開視頻,前奏剛剛響起。
陳錦弦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原本他以為棒子國男團AST會按照原曲唱歌,沒想到他們不僅僅把歌曲旋律改的面目全非,而且演唱水平更是不堪入目,也就國內(nèi)藝術(shù)系大學生水平。
聽完AST唱歌后,陳錦弦心里十分氣憤。
要知道,《赤伶》背景故事本來就是比較悲傷,體現(xiàn)了戲子的愛國情懷,寧死不屈,到了他們口中,反而成為了一首輕松幽默的歌曲?
此刻,陳錦弦怒火中燒。
但是他也知道,現(xiàn)在這首歌的評論區(qū)都是粉絲控評,無論怎么罵,最終都只會石沉大海,渺無音訊。
稍微平復了心情,歌曲的后期也差不多完成了。
畢竟有系統(tǒng)在,自己的歌聲不需要怎么后期混音,簡略的調(diào)節(jié)音質(zhì)即可。
音樂制作完畢,陳錦弦也是沒有絲毫猶豫,沒有經(jīng)過任何宣發(fā),直接把這首《赤伶》傳到了TT音樂上。
孰高孰低,一較便知。
他們的粉絲腦殘,不代表所有人腦殘。
國風式微,不代表沒人支持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