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斷更后,剛好有親戚仙逝,參加了兩場葬禮(過程冗長),頭暈腦脹的,就徹底斷了。
2、能力不足以完本,即使再寫,也會難產,畢竟書里引用的東西太多,如果后面不繼續,會顯得沒意思。
3、已經在計劃新書,不過懶癌發作,同時發現自己喜歡寫“陰陽怪氣”的寫實風格,這樣又會回到上本書的情況,也就是說,A不了錢,連簽約都會很難,就算簽了也只能靠全勤,所以現在新書猶豫難產。
4、對不起關心的書友,實在是看的人太少了,沒有動力,麻煩靜待新書吧,等有幾萬字發出來試一試。
另外,我說個有關哲學的事情。
西方哲學的幼年啟蒙書應該是《蘇菲的世界》,這本小說,把哲學家和哲學思想,通過一個小女孩串連起來。這樣的小說結構,貫徹了西方個體敘事的視角,再輔以歷史或偽歷史來點綴,記得上學時,讀起來像冒險一樣,非常生動有趣。
而中國的啟蒙讀物,至今只有《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側重點還是死記硬背類型,雖然同樣蘊含哲理,但非??菰?,因為啟蒙的視角是宏大敘事。
宏大敘事比起個體敘事,優點是真,缺點卻是沒有代入感,比如小學語文有一篇“小蝌蚪找媽媽”,這就是個體敘事,孩子讀起來有代入感。但很多教文,感覺就沒意思,要靠死記硬背了。
個體敘事,優點是有代入感,但缺點卻是什么樣的人都能來寫,比如十幾年前的網文,非?;靵y。當然,這是要我學習的東西。
又比如《泰坦尼克號》,眾所周知,電影用個體愛情來表達,喜獲認可。但宏觀來看,完全沒意義,因為二戰時期德國也拍過,他們重點突出德軍主角的英勇獻身,關于船上到底哪個國家的人懦弱無恥,誰拍的電影誰說了算,甚至還扯上華人,有興趣了解的可以搜索相關,挺有趣的。
所以我覺得,國學的本質,是向西方學習,找到一條個體敘事,又蘊含宏大思想的方法。
再回到網絡小說,作者風格,就是要找到一條個體敘事,三觀正還不影響YY的方法。
而網絡中的輕小說,源自島國,是個體敘事的極致。
代表作是《文學少女》,喜歡輕小說的,可以看看,風格生活化,挺好的。
有讀者說我寫的是輕小說,其實是錯的,我寫的根本不夠生活化,因為習慣宏大敘事,省略的太多。
這是我要繼續學習的。
當然,參考島國的東西,不寒摻,該罵我照罵,胡服騎射,連古人都夸。
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