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乒乓?”
一開始,楊小龍還以為這人就是個中二病之類的,完全沒打算理會。
但是手中的乒乓球!
是38毫米的小球?
而不是現在比賽用的40毫米的大球?
這讓他稍微感覺有一點感興趣了。
關于這個神秘尾行者,楊小龍還特別去問了一下長野二郎。
“這個人,你認識嗎?”
楊小龍將手中38毫米的小球給長野二郎看了看。
這個38毫米的乒乓球,長野二郎當然一眼就認出來了。
“他果然來找你了嗎?”
“你真的去玩玩也可以。”
“只不過……”
“記得不要像那家伙一樣,把手感給玩壞了。”
“不過……”
“算了,以你的適應能力,應該怎么樣也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長野二郎說了一大堆,楊小龍是真的聽得有些著急。
他明明只是想問那個人是誰,沒想到長野二郎說了一大堆有的沒的,就是唯獨沒有說那個人是誰。
“哦哦哦……”
“會以這種方式和你打招呼的人,那肯定只有今敏那小子了……”
今敏。
鐮倉高校乒乓主將。
使用的是在職業選手中更少有人使用的長膠。
因為長膠回球不規則且反常規,甚至能通過長膠顆粒實現反旋轉的效果。
加上今敏特殊的手法,能打出正常選手和主流反膠球拍打不出的飄忽(因為旋轉很弱,在空氣阻力下左右晃動)和下沉(因為沒有旋轉,所以觸臺不跳)等神奇效果。
所以被人的稱作“鐮倉鬼球王”!
在2個月后開始的神奈川資格賽中,如果他也一直贏,將在8進4的關鍵一戰中與楊小龍相遇。
這不僅事關能不能進入4強拿到資格,長膠+小球的玩法也讓楊小龍頗感興趣。
可……
“人呢?”
到了寺院,稍微找了一下,楊小龍這才在后山的空地上找到了打乒乓球的地方。
“遮擋發球?”
在寺院后山空地的那一張乒乓球臺上,楊小龍只看了第一眼,就感覺眼前一亮。
遮擋發球,那可是消失了將近二十年的“違規發球”!
并且球速極快,用的還是38毫米的小球!
光憑這兩點,楊小龍就知道他沒有白來!
雖然看幾人的年紀,不太可能會是高中在讀的今敏,但還真的挺有意思的。
“無遮擋發球”,這一個沿用至今的乒乓球比賽規則,幾乎是和2000年時“小球換大球”一起提出的。
目的和換大球一樣,就是增加回合數,讓比賽看起來更有觀賞性,不至于比賽上噼啪兩下,很多時候觀眾都沒搞清楚發生了什么,那就已經拿下一分了。
要知道,在改革之前,遮擋發球可是中國選手的又一大利器,目前現任中國國家隊主教練的劉指導,那就是遮擋發球的高手。
甚至有一次,因為一直接不了劉指導的遮擋發球,一個外國選手被氣得當場摔拍,直接退賽不打了。
而除了遮擋發球外,這幾人的打法也是各種花里胡哨。
像什么轉身背打,左右手換手擊球。
要不就是打球時瘋狂轉手里的球拍,一下正面,一下反面。
可能那人接球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轉到了哪一面。
雖然這些技巧對實戰真的沒有什么用,甚至破綻很大,更容易失誤和丟分。
但管他呢?
就是秀!就是花里胡哨,讓人看起來覺得真的很厲害就夠了!
只不過如果不論技術,只論花里胡哨的炫技的話,楊小龍可也不是等閑之輩!
還沒有輪到楊小龍上場,他只是站在無人注意的角落,稍微用球拍來瀟灑輕松的來回切了兩下球,就已經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并且,因為之前上節目引起過熱議的原因,這些人一眼就認出了楊小龍!
“是他!是那個中國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