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老太太點點頭,也不準備隱瞞什么,“九年前,我的小孫子帶了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來家里吃飯,那是個落落大方的大家閨秀,我知道小孫子是偷偷帶著她出來的。我也知道,我們這樣的人家是配不上她的?!?/p>
鐘老太太眸中帶淚,“小孫子卻動了心,后來那大家閨秀拗不過家里,被迫許了人家,成了親,送了一支珍珠發釵給我那小孫子,說是真心不假。”
“那女孩子的真心不假,只是那女孩子是秦太尉的孫女,是要入宮做皇妃的。所以這珍珠發釵是訣別的意思了?!?/p>
“我的小孫子便把這發簪的珠子串成手鏈,貼身戴著。可后來......”鐘老太太站起身來。
“女孩子成了寵冠后宮的秦貴妃,最不容人提起的便是當年她和家中護衛的一段情。便對我家趕盡殺絕。都死了......我的家人都死了.....只有那日,我帶著小孫女外出,逃過一劫。”
聽到這兒,珍珠也沒聽到任何和慕白公子母親有關的信息。
也不知道他打聽秦貴妃的事情做什么?
慕白繼續問起,“您是說一家全是死在家里的么?”
鐘老太太搖頭,“我那小孫兒不是,他被調遣去運糧,失蹤的?!?/p>
“誰告訴您的?”慕白問。
“和我那小孫兒要好的一個士兵說的,他和我的小孫兒最好,不會騙我的?!辩娎咸?。
老太太顯然不知道。
他不是失蹤在運糧的路上!
他失蹤在齊國!
更有可能死在齊國。
死在章惠太子和太子妃遇難的蝴蝶谷!
而他也不是什么小乞丐,不是什么文二少爺。
他是齊國章惠太子和太子妃的獨子,沈辭。
在春日里,他如往年一般去往蝴蝶谷祭奠父母,只是接連幾日的雨,不經意撿到一顆刻有粉色珍珠,歲月沉淀,珍珠上雕刻的梔子花模糊了。
母妃的舊宮人說起,這珍珠發釵是當年太子與太子妃往楚國赴宴,賞賜給了獻舞的秦太尉的孫女。
秦二小姐早就做了皇妃,在宮里不可能出來,此物更不該出現在齊國。
女孩家能把發釵送給誰?
是情人。
女孩兒珍貴的發釵,只能是表達心意。
他得出這個結論,就派人到楚國來查。
很快就查到秦貴妃曾和家中護衛鐘彥有一段情緣。但鐘彥一個楚國人如何去齊國?
偏偏好巧不巧的出現在蝴蝶谷。
于是他來到了楚國,他要探清究竟。父王與母妃的死既然不是意外,身為人子,理所當然該要報仇。
“您的孫兒是什么時候失蹤的?”
鐘老太太道,“長康元年的春天。”
時間是對的,父王和母妃正是那年離世的。
都說連日大雨,山上大石滾落,那分明是一場陰謀。
謀殺齊國太子,這可不是就是楚國人的陰謀?不過現下只是推論,沒有證據。至于幕后之人,他一定要讓他們血債血償。
鐘老太太拉著沈辭的手,“老身可能沒多少時日了,你幫幫我,幫幫瑤兒,救救瑤兒。如果沒有了家,我的小孫兒可能再也找不回來了……”
老人始終不敢相信小孫兒是死亡,只是哪有失蹤這么多年,卻還遲遲不回家的人?
如果小孫女不替她守在這里,可能就永遠等不到小孫兒回來了。
“好。”沈辭答應鐘老太太。
“您去郁州避難吧?”
沈辭補充道,“至少該去那里等鐘瑤兒?!?/p>
只有找到鐘瑤兒,接近秦貴妃,才能查出關于當年蝴蝶谷的真相。
老太太這才點了點頭。她還有個小孫女,這世上再沒有期盼,也還有個親人的。
沈辭讓劍南送老太太去郁州安頓下來。
這期間珍珠一直沒有說話,而沈辭也沒有打算對她說什么。他似乎只是履行當時她對他話。
她想起那天坐在樹杈上,對文二公子道,“我既答應給你幫忙,你能否告知我,為何你要找鐘家人?”
所以文二公子帶她來了,純粹是為了滿足她的好奇心?
而文二公子只是問起的一個女孩的失蹤,又問起來一個失蹤許久的少年,還有一顆失蹤許久他撿到的粉色珍珠。
這其中,她可聯系不到什么。
或許正是這些信息對她無關緊要,所以文二公子才帶她來的吧。
次日一早。
沈辭已經雇了馬車,“我找了一輛馬車,你和你姐姐去京城吧!那三個你也帶上,雖呆傻了些,但好歹是男子,足以護你們到京城?!?/p>
沈辭想了想,“你們以兄妹相稱,也不怕別人欺負了?!?/p>
珍珠點了點頭,文二公子安排的十分周全。張三他們,珍珠原本也是打算帶上的。畢竟在亂世里相逢一場。
“你是去京城尋親的。好尋嗎?”沈辭又問。既然是幫人,索性幫到底。想來文太仆也還有點用處,讓他幫忙尋親不算困難。
珍珠搖頭,豈止是不好尋,是十分困難?,F在蘇丞相的妻子殷氏還不曾過世,蘇丞相是不會和福珠相認的。
沈辭提議到,“既不是一兩日,你便和你姐姐在文家做工吧,也好落腳了,慢慢尋親?!?/p>
“我寫個東西,你交給文太仆身邊的小廝,他一定會留你們下來的。”
珍珠點頭道,“好。”
為什么公子不隨他們一起回京城呢?
為什么公子還不表明自己文家二少爺的身份呢?
文二少爺在信函的落款上也只是慕白二字,而信中命令的口氣根本不像是兒子對父親。
文二公子的身世讓她好奇起來。
張三笑嘻嘻的看著馬車問,“咱們去哪兒?”
“哪兒?”李四也問
珍珠道,“京城文家?!?/p>
“文國丈家!”珍珠補充道。
文太仆統驊騮、乘黃、龍廄、車府、典牧、牛羊等署。說通俗一點便是御馬官員,乃是正三品大員。
文家?
文國丈家?
文國丈的名頭可比文太仆的響,因為文太仆的女兒文淑妃得寵,才一路提拔到了太仆寺卿。
說到底文家的恩寵是因為文淑妃。
“那可是個好去處!”張三想著文家的富貴道。
文家共有兩子兩女。
長子是與福珠小姐議親,被蘇筠瓔挑撥,遞給福珠小姐一杯毒酒的文景書。
次子是她上輩子的主人,文景淮。
長女文榴是宮里得寵的文淑妃。
次女文柿則是個刁鉆任性的女孩子。
除去宮里的文家長女文榴在宮里,文家現下便是大少爺文景書、二少爺文景淮、二小姐文柿。加上文太仆,文夫人。文家人口簡單。
張三嘀咕,“慕白公子什么來頭??!文家也能讓咱們進去?”
慕白公子是文家二少爺?
不,他不是。
坐在馬車上,珍珠攥著手里這封寫給文太仆的信,十分斷定,文二公子不是文二公子!
他是上輩子照顧它的文二公子,可他另有身份,而不是文家二公子。
她隱約覺得他似乎還沒想好要去文家當這個二公子呢!
上輩子她跟了文二公子三年,跟了福珠小姐兩年。在蘇丞相府的時候,她也偷偷回去看過文二公子,可是文二公子卻不在京里了。
文家只對外說,文二公子回私塾讀書罷了。
他要離開了,所以才把它托付給了福珠小姐?。?/p>
不管他是誰,他是她認定的人,他是喂養了她三年的人,他是她要來報恩的人。既然他不愿意別人知曉他的身份,那她只靜靜守著他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