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jié)五天假期,肖雅安排了三天時間游玩。這三天,兩個女人游走在揚(yáng)州的各個風(fēng)景區(qū)。從瘦西湖、大明寺、文昌閣到朱自清故居、關(guān)東古街,再到揚(yáng)州古運(yùn)河!每日里早出晚歸,再累也要到足療店做個足底按摩或者背部按摩。
這次出來,肖雅給遠(yuǎn)在老家的娘家人:媽媽、阿姨和外婆買了很多揚(yáng)州的特產(chǎn)。有牛皮糖、獅子頭、板鴨,還有謝馥春的香膏,摩登女人的雪花膏套盒,揚(yáng)州絲巾等~
這些天的游玩,每每看到路上結(jié)伴出游的老夫婦、一家三口一起出游,肖雅心里很不是滋味。平常買東西都要貨比三家,如今,這錢花得跟大風(fēng)刮來似的。但是,什么也抵不過‘開心’二字。
錢沒了,可以再掙。能為家人做點(diǎn)什么,來減少疏于陪伴的愧疚。
第三天下午肖雅和楊妙告別,各自回到那個生活的“牢籠”。
晚上七點(diǎn),肖雅下了車,往前走50米便是公交車站。
她每一個公交站牌前都一一停留,仍未見可以回家的公交車。默默地提著行李靜靜地走著,何去何從?三天前和張陽吵架了,現(xiàn)在打電話算什么?三天來,張陽從未主動一個電話、一個短信聯(lián)系過肖雅。
嘟~嘟~嘟~
“張陽,我到汽車北站了,沒有回家的公交車。你這會忙嗎?不忙來接下我!”
“我在公司忙,你自己想辦法回家吧!”
“呵~哦”肖雅平靜地掛斷。
果然,還是不該對他抱有希望。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了,肖雅向張陽的每一次求援,結(jié)果都是無疾而終。
記得有一次下班下雨,忘帶雨傘,本想快速的回家買菜做飯。半路下起了雨。離張陽公司很近,打電話讓張陽來接一下。張陽說:“我正忙著呢!你怎么每次都不安排好自己時間。我抽不開身,你自己想辦法回吧!”聽著電話那頭的埋怨,心臟好冷,比這更冷的便是那時冰冷的雨水。
肖雅淋著雨走到家,眼睛被雨打的睜不開,頭發(fā)貼在臉上,衣服濕透。即使回家后盡快洗了熱水澡,還是感冒了!
肖雅那時就在想:工作和肖雅,讓張陽做選擇,每一次被舍棄的都是肖雅。這樣的日子,很無力。張陽每一次的行動都在逼著肖雅獨(dú)立,肖雅甚至想“結(jié)婚,為了什么?”然而,細(xì)細(xì)想來的答案總是讓人難以接受。
肖雅拿著行李,坐在花壇邊上。拿出手機(jī),開始查找路線。離家也就六七公里,可此時卻覺得家像是在千里之外。
“算了,坐出租車吧!貴就貴點(diǎn),省的求人。”肖雅心里這樣想著。后悔極了剛才給張陽打電話的舉動。
回到家,家里沒有人。肖雅去超市買東西準(zhǔn)備做晚飯,她打電話問張陽“沐沐晚上吃什么?我在超市。”
“媽媽,我想吃西紅柿雞蛋面。”
“好,媽媽給你做西紅柿雞蛋湯面。半小時就可以吃啦,一會和爸爸回來喲!”
每次冷戰(zhàn),肖雅都采取這樣的方式來緩解。
女兒的一切,是夫妻兩個共同的話題。
晚飯快好的時候,再打電話催一下。
“飯要好了,再不回來面該坨了!”
“就到樓下了”
晚飯期間,沐沐開心地吃著媽媽做的面條。
“媽媽,還是你做的面條好吃!媽媽,你這幾天去哪啦?”
“媽媽出去玩了。”
“為什么不帶我?”沐沐開始大哭,似乎不滿意肖雅的做法。
“那你這幾天在家都做什么了?”
“我和爸爸去玩了,今天去廠里干活了。這幾天我們都在外面的店里吃飯。”
……
似乎,每一次的爭吵都是肖雅找話題妥協(xié),即使這次出去三天,回來依舊是這樣的。做出改變,對于張陽來說,真的太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