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彭蠡澤西岸,張多部水賊營寨。
張多的水寨建在一個陸連島上,所謂陸連島,就是三面環水,一面與陸地相連的島嶼。
這種陸連島有個特點,就是多為石基,島上山多土少,一條低矮的小山嶺橫貫全島。雖然跟陸地相連,但是上島一條路,只要卡住狹口,想要從陸上登島難度很大;環島的話又有水寨保護,想要從水上登島,必須突破外圍船隊跟水寨的保護。
難度相當大!
于琦立在斗艦的瞭臺上,叉腰望著遠處星星點點的火光,那里就是張多的營寨所在。至于張多自己,根據于十三的情報介紹,居住在中間偏南的一個山頭上。
雖然這么說有些模糊,但是據于十三介紹,等踏上了島后,十分好認,可以說一眼就能找到——因為島上可以稱之為山頭的小山包一共就那么兩三個,非常醒目。
之所以要尋找張多所在的山頭,是因為在來之前,于琦就跟眾人反復確認過各自的任務,于琦的任務就是帶隊直撲張多的中軍。
眼看著距離約定好行動的時辰越來越近,于琦卻沒有絲毫的緊張,反而望著遠處的火光發起了呆:要是有一支特種兵,神不知鬼不覺的摸進去執行斬首戰術,使敵人群龍無首方寸大亂,那該有多好。
于琦正想的美呢,島上突然冒出的火光卻打斷了他的胡思亂想,提醒他:驚喜來了。
驚是真的驚,喜就未必了。
看著島上仿佛一瞬間冒出來的四五處火光,以及隱隱約約傳來的喊殺聲,于琦登時大怒。
也難怪于琦驚怒交加,畢竟為了提高這次夜襲的成功率,于琦提前一個月就做了大量的準備,今天出發之前,更是與眾將士反復確認計劃的落實情況,唯恐哪個地方出現漏洞而導致功虧一簣。
這不僅是關乎成敗的問題,為了這次行動,于琦可是壓上了全部身家,萬一失敗……
這可是汪洋大澤,跑都沒地方跑去。
按照計劃,之前混進島上的士兵,會在防備較為松懈的西南面的岸邊清理出一片區域,供官軍登陸所用。而于琦將率領一曲精兵,換乘走舸,趁著夜色悄悄的駛向岸邊,等到岸上舉火為號,于琦就率軍搶灘登陸;在于琦率軍登陸成功之后,于十三跟朱武將率軍依次登陸。
從水面力量的對比來看,官軍的舟師實力,不管是從戰船的數量還是質量來看,還是從士兵的水上戰斗經驗來看,都明顯要弱于水賊。
拿自己辛辛苦苦攢了一個多月的舟師去跟水賊在水上硬碰硬,于琦還沒傻到那個程度。
所以于琦將這一戰的勝負點,壓在了島上的戰斗上,為此,于琦甚至考慮到了在將士們的頭上纏麻布以作區分的法子。
于琦自忖已經考慮的挺周全的了,作戰計劃說不上完美,但是成功率跟可行性都非常高,沒想到事到臨頭,就差臨門一腳了,變故出現了。這就跟費勁心力好不容易討了個媳婦,新婚之夜把前戲都做足了,馬上就要劍及履及了,結果對方也掏出了大寶劍,這誰受的了?
讀者老爺們說說,這誰受得了?反正于琦是受不了。
不過變故已然發生,再糾結這些不僅沒用,反而會貽誤戰機,現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一面傳令全軍壓上去,于琦一面跳到早就準備好的走舸上,催促棹夫趕緊劃船。不管島上發生了什么變故,這個時候多耽誤一分,就多一分的變數,在這種需要爭分奪秒搶時間的情況下,速度快捷的走舸顯然要比斗艦更具優勢。
“快點,再快點!”
于琦一面不停的催促棹夫,一面緊緊的盯著越來越近的岸邊:雖然被選作登陸點的西南岸在整個島子上屬于防備比較松懈的區域,但防備松懈不等于沒有防備,按照情報,這里平時也是有一隊水賊駐守的。
現在島上突發變故,這隊水賊肯定是有所警覺的,之前混進島上的那些士兵,他們的行動應該是不會跟計劃安排的那么順利了,于琦現在也不求他們能解決掉這隊水賊,只希望他們能拖住水賊,讓他能順利的蹚過淺水區踏上陸地。
果然,就在于琦出發沒多久,岸上就傳來清晰的慘叫聲跟喊殺聲,應該是之前安排的士兵們跟水賊交上手了。
讓于琦驚喜的是,就在走舸駛進淺水區的時候,岸上清晰的喊殺聲逐漸低不可聞,反倒是遠處的喊殺聲逐漸清晰起來。緊接著,于琦就看到岸上出現了之前約定好的信號——士兵們竟然解決了這隊水賊!
果然沒有遇到阻攔。
蹚水來到岸上,早有士兵上前接應,情況緊急,于琦跟這名帶隊的隊率三兩句話就把情況搞清楚了:他們天黑之后就從島上各處陸陸續續匯集到這里,準備時辰一到就按照計劃襲殺駐守的水賊;島上最近也沒有什么異樣,他們也不清楚島上具體發生了什么事情。
對于驟逢變故,卻能當機立斷指揮士兵發起攻擊的隊率,于琦很滿意,只是他刀盾在手,不能拍拍這名隊率的肩膀以示親近,只好沖他點點頭,夸獎并承諾:“干得不錯,給你記一大功。”
回頭看了看還在陸續上岸的士兵,現在也無所謂暴露不暴露了,于琦直接揮舞著閃亮的環首刀吆喝道:“快點快點,各伍長什長負責收攏你們的部下,以什為單位列好隊形,快點!”
吆喝完了之后,于琦又轉頭對那名隊率道:“你跟你的人就留在這里,負責接應后續的部隊。”
“點起火把、篝火,把這里照的亮堂堂的,把聲勢給我造起來。”
隨著士兵們陸續上岸,并按照各伍各什的建制基本規建,于琦當即揮刀下令:“跟緊我,保持隊形,都不要亂!”
“走,跟我上。”
簡短明了的下令之后,于琦持刀挎盾,一馬當先的沿著道路往島上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