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課間活動解散后,阿萊搜尋小段,一眼就看到了他的后腦勺,小跑過去,拍了一下他,說:“我跟我媽說了,她支持我國慶節出去玩兒呢。”
小段眉毛上揚,驚喜地說:“阿萊你說的是真的嗎?那我們幾個人得好好商量一下啊,看去哪里合適。”
阿萊點點頭,因奚也追了過來,問:“你們說啥呢?笑得這么開心。”
阿萊:“我們在說,四人組合如果要出去旅游,可以討論一下。”
因奚說:“吃喝玩樂,必須是我在行啊!晚點拉上聶淮生一起說吧。”
小段先列出了幾個城市,長沙,重慶,大理,洛陽,廈門,武漢,他很早之前就知道一個小眾城市———騰沖。他沒有猶豫,把騰沖寫了上去,但也覺得這個地方應該不會在大家的考慮范圍之內。結果大家看到紙上面寫出的城市,覺得那些都是熱門旅游城市,國慶節又是黃金旅游期,大家肯定都會去那些城市游玩,那旅游就變成了換一個地方看“人山人海”了。
阿萊提議:“那我們去騰沖怎么樣呢?去看看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黑河—騰沖線,以前我也看過相關的旅游筆記,聽說那里很不錯呢!”
聶淮生提問:“靜爺你倒是說說怎么個不錯法呢?”
“那里人不多,還沒有被完全商業開發,有和順古鎮,銀杏村,北海濕地這些景點呢!也可以泡泡溫泉啥的吧!”阿萊回答。
聶淮生聽完以后覺得確實不錯,他看因奚,因奚也點頭,于是聶淮生拍桌決定:“那好!我們四人組合就向騰沖出發!明天就放假了,今晚波波發手機以后,我們就在群里繼續商議唄。”
波波提著裝手機的布袋過來,邊讓班長分發手機,邊說:“國慶節來了,祝大家都過得開心,但是作業記得按時完成哈,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太沉迷于網絡這些哈。”
底下的學生們一口應合著:“曉得嘞,我們都曉得嘛!波波你肯定要和家人出去耍哇,安逸,安逸得很!”
波波笑:“同學們好好加油,你們以后比我更安逸安。”臨近下課鈴響起,整棟樓都響起了歡呼聲,放假了!放假了啊!
小段知道了大家的決定后,迅速制訂了旅游計劃。他在群里說:“乘飛機去騰沖,大家有異議嗎?但是我們要在昆明中轉一下。”
三人一致通過:“無異議。”并且讓小段報價,小段拗不過大家,大家迅速在群里發了紅包。過了一會兒,小段又發了一張游玩計劃的備忘錄截圖:
第一天:到達和順古鎮,提前預訂客棧,兩男兩女各一間,順帶嘗嘗當地特色菜。首先我們得修養身心和做好充足準備,為接下來的旅行養精蓄銳。
第二天:和順——火山公園——銀杏村——北海濕地
第三天:滇西抗戰紀念館——國殤墓園——疊水河瀑布——熱海
第四天:泡溫泉?(備用計劃,不知道大家會喜歡嗎?)
第五天:旅行結束
眾人膜拜:“這就是學神的辦事效率嗎?小段你也強了吧。”
小段發了個沙雕表情包,并說:“可別捧殺我啊,好好說話。”
*
“媽媽,我去機場了哈,你們去成都好好耍,我和朋友們會注意安全的。”
媽媽還在要給他裝東西,沒空回。段爸在旁邊說:“行啊,我兒長大了,能出去和朋友瘋了,爸爸很是欣慰!”
小段心里想的是:“老爸你年輕的時候不也很會玩兒嘛?”
李清遠把行李箱拉好,小段接了過去,李清遠摸了摸頭,發現孩子真的長很高了。小段出門,段爸送他去機場,問他:“以前讓你出去玩兒也不去,現在這么積極了,一起玩兒的朋友中有你喜歡的人吧?”
小段別開臉,臉微紅:“昂,可能是吧。”
段爸打著方向盤,繼續說:“什么叫可能是,你我還不了解?不過你還是有我當年風范,是一個有擔當的人。凡事多想想,不打無準備的仗。”
“這些我知道啊,而且我有我爸這么好的典范對吧?我肯定會向您看齊的。”
段爸以前總覺得段銘梵這小子像老婆,今天聊聊,發現他隱藏的性格簡直跟他一模一樣。
“我走了,老爸。”小段下了車。
段越陽看著他的背影,想:“青春真是好啊!我老了。”
三個人在小段的帶領下,登記,下飛機,中轉,再登記。途中很順利,都沒有出現意外狀況。到達目的地后,他們在和順古鎮入住了客棧。因奚和阿萊一間,小段和聶淮生一間。
大家在客棧弄了一會兒行李,小段通知大家一起吃當地美食,土鍋子,這可是一道風格獨特的菜肴。
四人圍坐,乖乖等火鍋上桌。阿萊給因奚指:“你看,這鍋不是金屬的,是土陶火鍋哎!”
因奚餓得都快流口水了,只關注什么時候上菜……而聶淮生手里舉著筷子,萬事俱備,只欠鍋來!
小段接話:“阿萊,這鍋應該是只會使用騰沖城郊滿邑村燒制的土陶火鍋,講究慢火慢煮,因而菜味會鮮甜醇和。而土鍋子是當地人用來祭奠祖先和招待貴賓的必備菜肴。我們應該好好嘗嘗,我請大家吃哈。”
阿萊認真“聽講”,托著腮看他,和小段進行眼神交流。
終于上菜了,騰沖火鍋的用料及制作系以青菜、芋頭、淮山、紅苕、黃筍等,用鮮肉骨頭湯煮熟為底料,上鋪一層泡皮,而這泡皮的制作很獨特,它是用洗凈的鮮豬皮曬干后,用油泡炸出來的,再用冷水浸泡,然后切成了薄片。泡皮之上又點綴一圈蛋卷,即成一色香味俱佳的騰沖火鍋。
火鍋熱氣騰騰,大家酣暢淋漓,吃的肚子圓滾滾的。
他們歇了一會兒,就去逛和順古鎮了,就這樣慢慢地逛。它位于騰沖縣城以西4公里處,清靜的古鎮少了一些商業化,保留著原始的淳樸風格,很多當地人也一直居住在這里。
四個人被這一派和諧的田園風光吸引到了,感受著歷史遺跡和人文氣息,大家在用腳步丈量古鎮的過程中,他們也逐漸了解了當地的民俗。
陷河,就該泛舟其中,而田野園趣,也令人沉醉;看看圖書館,文昌宮,如果順路而行艾思奇故居,將會發現院內有串樓同欄,點綴西式陽臺。
樂此不疲,貪戀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