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王可愿參觀一下?”李祐發(fā)出邀請。
馬周對于這位燕王,處處充滿了好奇,自然不會拒絕,拱手道:“恭謹不如從命!”
李祐帶著他,來到一間用石頭砌成的屋子,是李祐專門為自己建的實驗室,絕對保密安全,因為石灰還沒有燒制成功,所以才選用石頭。
屋子朝陽面,是幾面超大的窗戶,都安裝了玻璃,采光極好。
說到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王府別院全部都是玻璃窗子,李祐能燒制玻璃,哪里不會虧待了自己,自然要先享受福利了。
除了面世和送人的幾面琉璃鏡,其他的,都被他按到府上窗戶上了。
“這……這未免也,太奢華了吧!”
看著這一幕,馬周不由地吞了口唾沫,在長安呆了這些天,他自然清楚,這個琉璃鏡有多值錢呀。
燕王不拿它們制琉璃鏡賺錢,竟全當窗紗用了!
這得是多少錢?。?/p>
不過,一進入屋內,他便覺得這么大手筆很值得,屋里十分明亮,比貼的窗紗不知好了多少,和在屋外是沒有兩樣,陽光能夠直接照進來。
很快,他的目光,被屋里千奇百怪的東西吸引了!
各種測量儀器,圓規(guī)三角板,還有不少銅線金絲,以及一個纏著銅線的疙瘩。
李祐適時地介紹道:“這間乃物理實驗室,這些都是實驗工具?!?/p>
“何為物理?”
“物理研究世上物質規(guī)律,結構的一門學科。研究對象主要分為聲、光、力、電、熱。”李祐解釋。
比如這個顯微鏡,便是通過光學原理所制成,能夠看到極其細微的,人右眼看不到的東西。
其實不止是顯微鏡,望遠鏡李祐也弄出來的,本打算獻給李世民的,結果自然沒送出去。
這玩意又不能拿出來賣了,對于古代而言,屬于戰(zhàn)場上的神器,擔心被敵國鉆了空子,所以至今沒有面世。
李祐說著,在上面滴了一滴水,調整好焦距之后,說:“你不知道,一滴水中便有很多細菌和微生物?!?/p>
馬周湊近目鏡一看,頓時就傻眼了,反復離開目鏡,確定眼中看的是一滴水!
“佛家有云:一滴水八萬四千命!原來是真的!”
馬周嘴巴微張,一雙眼睛瞪成了銅鈴,一臺光學顯微鏡,已經將他震撼得無以復加,可謂大開眼界!
李祐為他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激動得他渾身酥麻,心跳加速,寒毛都立起來了。
“神乎其技!神乎其技!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之前自己實在太孤陋寡聞了。”
我在給你講科學,你在跟我說玄學!
李祐一瞪眼,沒好氣地說:“此乃科學!”
“是在下失言了?!?/p>
李祐笑了下并未生氣,帶著他走進了另一道門,“這些量杯量筒,用于做化學實驗的。”
門內桌上放了很多瓶瓶罐罐,玻璃燒制成功后,李祐定制了一些記錄器,化學實驗必不可少的工具。
“化學其實無處不在,從分子、原子層面,研究物質性質等規(guī)律的學科?!?/p>
這次不等馬周問,李祐直接給出答案,又補充一句,“至于分組、原子比方才顯微鏡下所見之微生物,還要小的結構,以目前技術還看不到。”
“還有比它更小的東西!”馬周驚得尖叫出聲來。
只見李祐點點頭,道:“嚴格說來,微生物皆是以原子分子所組成的?!?/p>
馬周感覺整個人暈暈乎乎的,光學顯微鏡下的景象,對于她來說已是一個陌生的世界,他很難想象那是個怎樣的畫面。
“賓王自詡才華出眾,但與殿下一比,實在差之遠矣!難及殿下之萬一?!瘪R周作揖行禮,滿是佩服地說。
李祐擺了擺手,自謙道:“哪里哪里,這些不過是科學的分支罷了?!?/p>
“科學?”
有一個新的名字,聽得馬周微微蹙眉。
“科學是認識、總結世間萬物規(guī)律,并用于人們生活的學科……雖然不準確,但你可以理解成,儒家所謂的‘格物致知’。”李祐解釋道。
他突然想起一事,問道:“那敢問殿下,先前所傳的蝗災之因,屬于哪一科?”
李祐對蝗災的解釋,這么好的武器,李世民豈能放著不用,自然通過“流言”傳了出去。
“這個應該屬于生物學!”
馬周已經麻木了,深呼吸一口氣,令自己平靜下來,立馬作出一個決定。
他“噗通”一下跪了下來,極為真誠地說:“今日賓王才知,自己究竟何等的井底之蛙。我愿拜入殿下門下,學習科學,懇請殿下能收下我這個不成器的弟子!”
李祐先是一愣,隨后心中有點小激動,未來大唐名相拜自己為師,這個牛還不得吹一輩子。
但他第一反應是拒絕,上一世因為內心自卑,別說為人師長了,連學習組長都沒當過,哪里能教好這么一個名人。
“賓王你這是作甚!你比我年長,怎可拜我為師。”
“達者為師,有何不可!殿下不答應,學生便不起來?!瘪R周態(tài)度異常堅決。
這一小會兒工夫,他已經完全被科學折服了。
見馬周如此堅決,李祐只好點頭答應,他整了整衣衫,挺起腰,板著臉,做出一副為人師表的樣子,說:“那為師便定一條規(guī)矩!”
“凡我科學門人,都須為無神論者,相信科學,不信鬼神?!?/p>
“弟子謹遵教誨!”
馬周深深地一禮,面色極為認真地道。
……
太極殿。
經歷之前兩件事之后,李世民對于這個兒子,越發(fā)的關心起來,這不,今日突然想起一件事來。
“燕王近來可有好生上課?”
他召來李祐的老師問話,這小子成日忙這些事,不知他學業(yè)如何了?
大唐很重視皇室教育,除了太子在東宮學習,其他王爺開府之后,依舊有自己的老師上課。
其中比較有名的事情,便是李泰與他老師王珪,還得了一個“尊師重道”的名聲。
李祐的老師,雖不及王珪乃一朝宰相,但亦是朝中名儒,可今日見面李世民的問題,他支支吾吾地,最終硬著頭皮說:“回稟陛下,燕王殿下已告病假一月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