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跑單員把網點設在三北市場跟老板聶飛的指示不謀而合。足見公司能人眾多人才濟濟全是有商業眼光的人。
既然他們幫著在這里“安家”,那么“住戶”就得要到附近走走看看。探尋一下這個商圈中暗藏的商機。
宋時達提議到三北市場走走。
神通快遞公司慈溪分部設在一樓占了兩個門面直接對著大街很顯眼。
走出公司分部大門從正門進到市場。原來匆匆忙忙急著進市場的人,到了這里就不得不放慢步伐,想快也快不起來。
腳尖接著腳跟地走路,人山人海。
三北市場由左右建筑組成,分三層與建筑之間有橋式走廊連接,大門口第二層頂樓上用金字標題寫著“三北市場”四個大字。大門囗兩邊有之字形樓梯,可以直達二樓,大門口一條街通向底兩邊都是鋪面。大樓內部設有環形狀樓梯,非常的寬大,足夠并排行走七八個成年人。
姜茶茶樂呵呵的說:“這地方真好。”
聶雲感慨道:“真美呀!你們看黃色的雨棚,圓形的采光窗戶多有藝術美感?!?/p>
宋時達說道:“就知道抬頭看。請兩位注意‘鳥瞰遠方耳聽八方,人頭躁動熙熙攘攘。’別忘了哪些才是我們來的目的?!?/p>
“唉!”姜茶茶與聶雲同時發出嘆息的聲音。
宋時達問:“怎么?我說錯了?!?/p>
聶雲說:“宋哥,大煞風景了。事情要做游玩的心情也要有嘛。工作與玩耍兩不誤。特別是跟茶茶姐出來的時候,你更應該保持一顆青春少年的心?!?/p>
宋時達問:“我很老了嗎?”
姜茶茶說:“人不老,還沒過18歲。聶雲陪我選衣服,買包包去?!?/p>
聶雲跟在姜茶茶的后面走了兩步,然后轉身過來朝宋時達用手指指頂點告訴他說:“你呀。不明白女孩子的心?!?/p>
三北市場,到處都是賣衣服皮包鞋帽之類的東西。
姜茶茶看上了一款新潮的單肩小挎包。宋時達抓緊機會就問老板娘,這個挎包是打哪里進貨的。沒想到老板娘根本就不想理,宋時達就多問了兩句。老板娘一生氣給他一句:“北門頭人”。
什么是“北門頭人”?宋時達他們三個人一個人沒聽懂。還以為人家在問他們是打哪來的。
宋時達回答說道:“我們是剛從杭州來的?!?/p>
老板娘還是不信,因為從他們的口音來聽一點都不像杭州人,杭州人說話多帶“兒”字,就拿剛才老板娘罵宋時達,他們“吵架”杭州話要說成“鬧架兒”又比如現在是“傍晚”,杭州話應該說成“晚快邊兒”。
宋時達解釋自己是重慶人,在杭州工作剛剛到慈溪,在這里開了一個專門幫別人運送貨物的公司。
沒想到老板娘聽說可以幫著運輸貨物后就對宋時達一行人再也沒有戒心。非常熱情的說要給姜茶茶買的這個包包打七折。
對于是定價來說,進貨渠道是個秘密。商業機密怎么能夠隨便告訴別人?所以之前宋時達問起貨物是從哪里進的?老板娘一聽就生氣了,怕他是同行來打聽消息的。所以就用當地的一句話罵了他們。
在慈溪有個被稱為“北門頭”的地方,老城門附近是過去的看守所,所以“北門頭人”在以前是一句罵人的話。
神通快遞公司慈溪分部設在三北市場很顯眼的地方。在宋時達他們來之前的兩三天就已經掛上了牌子,這里的商戶來來往往都看到過,因此當宋時達說起他們是這個公司的人的時候老板娘就知道他們是三北市場的人了。
在跟老板娘深度交談之中。宋時達知道,單單是這個市場對于快遞這方面的需求非常的多,不只是老板娘這一家,整個市場都有這樣的需求。
當宋時達把托運貨物的單價報上后,老板娘大方的將宋茶茶的包包免單了。這是宋時達他們來到慈溪以后接的第一單,從這里開始神通快遞公司慈溪分部就算是正式開張。
一傳十十傳百,神通快遞公司慈溪分部名號從賣包包的老板娘這里開始到整個三北市場再到慈溪方圓1300多平方公里內的客戶都來到神通快遞公司慈溪分部郵寄業務。
業務量大了,公司的壓力也變大了。
一個月過后神通快遞公司慈溪分部再也承受不了來自慈溪本地和外地進入慈溪的貨物承載量。
聶雲和宋時達必須要解決這個重大的問題。
慈溪分部已經不再是一個月前只有他們三個人,現在的員工就有一千多人,除了三北市場分部208人外其他的分布在大大小小58個分站點內,不只是三北市場分部爆倉58個分站點都上報過來說包裹堆放地方都沒有了。
事態十分的嚴重。
聶雲緊急召開管理層會議商討對策。
58個分站長忙完一天工作,連夜趕到三北市場分部。
將近4月份的慈溪天氣還是那么冷,晚上10:00大概6℃左右。六十來號人就聚集在三北市場分部大門口借著路燈開了一場簡陋卻又重要的會議。直到第二天凌晨1點會才開完。
會議中各網點的負責人各抒己見,為網點爆倉出謀劃策。有人提出增加人手人多力量大;有人提出加大網點門面面積;有人說設立倉庫等等好的建議。
聶雲早有打算各網點負責人的建議和他的想法大同小異。他的想法是要設立一個大型的快遞中轉站。收集到會議上定負責人的建議和意見聶雲與宋時達熬夜制定方案。
最后確定聶雲的想法是可行的。
他們計劃在慈溪郊外租住一處大型廠房空地,將其改造成快遞包裹處理中轉站,來往快遞要統一到這里分類,分發,然后再派發到各個網點。大體的操作步驟是,每個網點送來收取的外送包裹,中轉中心負責分類,各個網點卸下自己的貨物后再領取自己網點的快遞包裹回去,第二天分配到每個快遞員手上,進行區域派送。
一個快遞包裹中轉中心的雛形,在聶雲和宋時達不斷推敲演練完善中漸漸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