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從道士下山開始的仙路

第四十五章道可道,非常道(二合一)

叮!抵達打卡之地!請選擇是否打卡!

正當何維同準備翻閱手中經典的時候,腦海中出現了這么一句話。

何維同楞了一下,這系統這么久沒反應,他都快要忘了他還有一個系統了。

何維同看著面前并不存在的文字,在心中默念了一聲“打卡!”

叮!打卡成功!

打卡地點:武當山藏書樓

背景介紹:武當派道教典籍的存放之處,但因為身處亂世,安靜研究經典的道士越來越少,藏書樓便慢慢衰敗。

獎勵:專注特性(接收之后,可在宿主學習時幫助宿主以更高的智慧學習。)

看到這么一個獎勵,何維同有些驚訝,這還有改變智力的東西,不過這驚訝也就是一瞬,然后便選擇了接收。

面前的文字化作一道綠光進入了何維同的腦袋。

何維同看著消失在額心的綠光,但是過了許久,他身體一點變化都沒有。

見沒什么反應,何維同便不再關注,而是把關注點再次放到了手中的經書上,既然是學習專注那就試試。

何維同手中的是一本叫做“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的經書。

何維同看了看冊子的腐朽程度,猜測這經書應該成書很久了,至少數十年是有的,因為這裝訂的方式與如今不同。

這本經書何維同聽說過,具體作者不詳,自王重陽創立全真教后,《清靜經》就成為了全真教的日常功課,作為非常重要的經典被重視。

何維同不是全真道,他師父應該是正一派的道士,所以他也應該分屬正一派。

何維同之所以選擇這本經書,而不是選擇道德經,是因為他想了解道教,道德經成書的時間遠遠早于道教,其中自然不會有道教的東西,道德經講述的是天地大道,宇宙至理。

他看過,自認為對他目前修行沒什么用。

而《清靜經》則是講述道士該如何去修道,這是他急需要了解的東西。

前世的何維同其實并不關注道教,對道教經典也是一知半解,對于道教文獻,他只知道幾本,而且都還不是道教人物所書,列如老子、莊子等。

他之所以知道這本經書,是因為它曾出現在他看過的小說里。

就是因為好奇,所以他才去網上了解了了解。

這是他唯一看過原文的道門經典。

他至今還記得,當初從網上看到的資料。

“《清靜經》是道教煉養術的重要資料之一。經文不講有為的修養方法,而是要人從心地下手,以“清靜”的法門去澄心遣欲,去參悟大道。經中以發揮“清靜”兩字為主,簡明地敘述了道家修心養性的基本原則。”

何維同想起了當初看書時的感覺,翻開了封面,露出了里面古樸的文字。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何維同從右往走,一列一列的念道。

念到這里,何維同停了下來,然后細細的思考其中的意味。

經過后世的九年義務教育,何維同別的不怎么精通,但是對解釋古文倒是有點技巧,更關鍵是他曾經看過白話譯文,所以細細一思考,這段話的白話意思,他便懂了七七八八。

太上老君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道是至高無上的,是在沒有天地之前,有一個沒有形狀的最高能源,《道德經》中說她“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世間萬物都是由她所生。《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天地萬物皆為“道”的化生,故注稱“大道”。

她是不可名狀之物,而又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為陰陽。無形,視之不見。生育,育,養育,長養陰陽,所以叫生育,陽為清,上升為天,陰為濁,下降為地,此言大道是永恒不滅的,天地萬物,都是從她而生,由她所養,最后由她化解,她是萬有之源,萬化之本。所以說她生育天地。

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至高無上,極尊至貴的道。無情,沒有偏愛及私情。運行,旋轉運行,此處指化生萬物。日月,指日月星辰及世間萬物。此句言人有喜、怒、哀、樂等表現,都是從一個“情”字中而來,然而不可名狀的大道,雖然萬物都在她的包容之中,但她則是一視同仁,沒有半點偏愛和私護,在大宇宙中旋轉運行,沒有止息,也沒有偏差,試想這種充沛的能力及行為,是誰給她的呢?那就是沒有一分一毫私情的大道。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無名,是指無形無象的混元大道,因無形無象,所以叫無名。《道德經》云:“道常無名。”無名指有功而不為名的意思。《道德經》又云:“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不有指不為已有,也是指無名之意。長養,生長養育。萬物,指世間萬事萬物。此句言大道自生萬事萬物而不為已有的博大胸懷和無私。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吾,即我。不知其名,不知道她的名稱,如何稱謂她。強名,勉強稱名。此句言大道是萬事萬物產生、發展、滅亡的根源,就連太上老君都不知道怎么稱呼她,給她定稱,就勉強稱之為“道”。《道德經》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這意思總結起來就是,太上老君教人知道什么是萬事萬物的根源,她是沒有形狀、沒有情欲、沒有名字的大道之體,她是天地萬物的運作長養的惟一操作者。沒有她,世界將毫無生機可言,凡是有智慧的人士,應當觀察她的永恒常存,向她學習。

一要學習她的無形。“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又何患”。

二要做到無情,無情就是無念,就是沒有七情六欲,心地才能清靜,本性才能永住。

第三要做到無名。萬事萬物都是從無名中生出,修行的人,如果能做到舍去有形之身,忘掉肉體之我,即是大道無形之功;能做到一念不動,心地圓滿無缺,即是大道無情之功。能做到這些,在你的性海中無一物可思,無一事可言。達到不可名狀的元始先天境界,即有無名的大道之體了,到此則萬福并致,圓滿無缺,常此先天大道必然有成了。

不知道是不是專注特性的原因,導致他前世的記憶在這一刻完完本本的釋放了出來。

他曾經看過的每一個字,都浮現在了他腦海中,是那么的清晰,就如同是剪輯過的影片,在他的腦中滑過。

看著面前的經書,他的大腦從未有過的清晰,看世界也有了一絲不同。

他以前看這本經書,書就是書,字就是字,看著除了莫名感覺高深之外,其他什么感覺都沒有,但此次不同,他好像感受到了什么不同的地方,那種感覺就像是經久不用的機器突然上了潤滑油,非常的清明。

何維同抬起頭,看向窗外的世界。

青山,浮云,流水好像都有了生命。

這種變化,讓何維同眼前一亮,這便是道中的世界嗎?何維同不禁自問。

這專注特性,讓何維同對這段經典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字還是那段字,譯文也還是那段譯文,但是何維同的心境變了,他從中讀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這是他曾經不曾感受過得。

何維同放下書籍,他很確定這種感覺就是因為專注特性而產生的。

到了今天,何維同才知道自己以往讀的書都算是白讀了。

在專注特性的加持下,何維同真正讀到了撰寫經典者的心境,也讀到了他所表達的東西。

雖然何維同依舊不知道該如何修道,但是他知道了什么是道,這就夠了。

何維同再次放開了手中的《清凈經》。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安靜的藏書樓,何維同全身心的沉了進去。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僅五百九十一字,只需要數頁紙便能書完。

何維同手中的這本古籍卻有著十數頁,其中大部分都是前輩高人對這本經書的理解,注解。

有些注解與何維同后世在互聯網上看到的差不多,但是有些卻大相徑庭,不過看下去卻另一番道理,何維同并沒有偏聽偏信,而是綜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理解。

就這樣,何維同在藏書樓里一待就是幾個小時,直到天黑,他才慢慢從書海中走出來。

何維同抬起頭,看向窗外天邊的一抹昏黃,然后緩緩合上了古籍,起身下樓。

何維同來到他拿起古籍的地方,這是靠近邊角的一排書架,把手中的《清靜經》放好,然后才出了藏書樓。

何維同,走在山間,緩緩往回趕。

回時的心情已經與來時的心情大不相同,何維同收獲良多。

看著朦朧一片的天地,何維同心中前所未有的平靜。

何維同在最后一抹陽光落山之前回到了居住地。

“何道長。”

何維同剛走進院子,就看到了在院子里休息的唐云龍父女兩人,他們躺在了竹椅之上,似是在望天。

“唐居士。”何維同點頭行禮。

“道長,這是去了何處?”唐云龍似是感受到了何維同身上氣質的改變所以問道。

“藏書樓觀書。”何維同答道。

“我觀道長渾身氣質較之前有所改變,道長可是從書中得到了什么?”唐云龍問道。

唐云龍因為女兒病情的事情,所以對這些超自然的事情非常感興趣。

何維同點頭道:“略有所得。”

“不瞞道長,我雖然不是道士,但是對道家修行一事卻有所了解,不知道長到底悟到了什么,可否與我一說。”唐云龍眼冒精光的問道。

何維同看著面前的唐云龍,然后突然微笑。

“也沒什么,就是今日我終于知道了“道”為何物?”

“道?”唐云龍皺著眉頭。

“沒錯,就是道。”何維同頗為高興的回道。

“還望道長解惑。”唐云龍想了想,然后行禮道。

“唐居士說笑了,我一個末學后進哪里能指點居士,我不過是觀經典也有感罷了,居士與其問我,不如自己去看,什么是道,前輩們已經在書中說的很清楚了。”何維同答道。

“敢問道長讀的是那本經典?”

“清靜經。”

何維同此話一出,唐云龍更加糊涂了,他能坐上海外道教協會高層的位置,自然對道教頗有研究,《清靜經》這般經典的文獻,他自然是研究過的。

“多謝道長。”唐云龍以為何維同不愿說,所以便知趣的沒有再問。

“不必謝,舉手之勞。”何維同笑著說道。

何維同的心情很好,對道的理解加深,連帶著猿擊術也有所精進。

何維同感覺,他就快要找到入門的辦法了。

猿擊術是一門帶有神秘色彩的功法,大有可為,比那些看不到摸不著的好上太多。

何維同手里的功法,唯一看的到前路的就是這門猿擊術。

何維同會的不多,猿擊術,太極拳(九龍合璧),一門導引術性質的筑基術,一門無名槍法,還有一門金光咒。

無名槍法顯然不能當作“根本法”來練,槍法只是制敵的手段,筑基術前期打打基礎,補一下精氣,延年益壽或許可行,但是也不能作為“根本法”修練,太極拳就更不能了,雖說他掌握了太極拳另一種用法,也就是九龍合璧,但是這九龍合璧說到底也只是一種制敵手段,并不能產生力量。

他之所以使得出九龍合璧,全靠他前十年的的修行,也就是道門筑基術還有太極拳運氣法,讓他的精氣很足,內氣充盈。

九龍合璧看著是厲害,但說到底只是一種對內氣粗淺的運用方法,若沒了內氣,九龍合璧根本就使用不出來。

金光咒或許可行,但它終究只是一門防御法門,無法長久。

所以這么一比較,最有希望的就是猿擊術了,采日月之精華,融于自身修行。

樹藤上毛毛蟲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阳市| 友谊县| 平凉市| 修水县| 广宁县| 楚雄市| 油尖旺区| 盖州市| 晋州市| 哈巴河县| 海城市| 湘阴县| 凤凰县| 恩施市| 西华县| 屏南县| 赫章县| 普格县| 大关县| 伊川县| 合肥市| 崇义县| 大同县| 杂多县| 饶平县| 交口县| 稻城县| 万年县| 嘉义市| 修文县| 台江县| 岢岚县| 元阳县| 无极县| 鲁山县| 萨嘎县| 台中县| 乌拉特后旗| 寻甸| 黎川县| 巴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