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后。
崇政殿中。
劉辯翻閱著奏折,甚至叫人將近兩年的奏折統統拿出來翻閱了一遍。
或許是修煉了帝皇心法的緣故,劉辯在翻閱這些奏折的時候十分清晰,比起之前來說要好很多。
只花了兩天時間。
他便將整整兩年的奏折統統翻閱了一遍!
這也讓劉辯對現在的形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陛下,司徒大人求見?!?/p>
門口的小太監稟報道。
“楊彪?”
“讓他進來吧?!?/p>
劉辯收起了奏折,吩咐道。
不一會兒,楊彪畢恭畢敬的走了進來。
“見過陛下。”
“楊大人今日前來,不知有何大事???”劉辯起身問道。
“回稟陛下,目前各州刺史紛紛剿滅黃巾余黨,不到兩日,各州百姓也安心了許多?!睏畋雽⑦@兩日的事情一一講了出來。
“沒想到還挺快的?!?/p>
劉辯點了點頭。
黃巾余黨為何遲遲沒有完全剿滅干凈,那是因為殘存的實力依舊強大,再加上太過分散,想要一舉擊潰需要耗費大量錢糧和兵力。
因此各州郡刺史大多也不當做一回事,主要心思都在其他州郡里面,導致下面的百姓過得并不安生。
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那些黃巾余黨不過兩日便不敢造次了。
“可…現如今各州刺史都按照陛下旨意,征討了黃巾余黨,現在他們可都盯著朝廷啊。”楊彪緩緩開口說道。
“我知道他們想要什么。”劉辯淡淡一笑:“他們想要的是更大的地盤,那我就把其他州郡封給他們!”
聽聞劉辯這番話,楊彪心中一顫,急忙進諫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現如今,大漢江山已然搖搖欲墜,若是再將江山領土封給刺史,將來只會培養出更多的董卓??!”
“還望陛下三思!”
劉辯微微皺眉,遲遲沒有開口。
沉默片刻,楊彪這才小心翼翼的抬起頭來。
“陛下?”
楊彪試探性的問道。
劉辯搖了搖頭說道:“楊大人,你不會當真以為,這天下只需要普通的制衡手段便能掌控在手中吧?”
楊彪沒有作答。
事實上他比誰都要清楚。
現在正處亂世,那些諸侯早已不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可是如果放任這些諸侯擴大領土,只會讓朝廷對諸侯們的話語權越來越微弱,最后導致諸侯權利比皇帝還大!
現在,諸侯或許還會聽朝廷的話。
可當他們勢大后,將來就未必會聽朝廷的話了??!
這時,劉辯目光鋒利的說道:“楊大人,現在這個世道,只能看誰的實力更強,也只有看誰的拳頭硬,誰才有話語權!”
“我之所以給他們土地,要的就是讓他們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州郡上?!?/p>
“而我們只有在趁亂之中,找到合適的空隙強大自己,才能夠在最混亂的局面扳回一城!”
楊彪有些難以接受。
因為這就是在賭??!
賭現在的朝廷,與外面那些諸侯,究竟誰才能更快的恢復實力!
一旦賭輸了,迎面而來的極有可能就是改朝換代!
“陛下…難道非要走這條路不可嗎?”
楊彪聲音有些顫抖。
因為在他眼中,這是一場賭不起的局啊。
“楊大人,朕知道你的忠心?!?/p>
“但是,這天下誰都可以獨善其身,唯獨朕不可以!”
“他們想要的是朕的江山,想要的是斷絕大漢王朝!”
“如今這般局面,唯有靠強硬的手段硬闖出一片天,才能真正見到曙光!”
劉辯緊緊地攥著拳頭。
他早已打定主意。
在這亂世中,唯有靠自己力量打出來的天下,那才是能夠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天下!
楊彪余光看向劉辯的神情,自知無法說動了。
他知道此行必然前途兇險萬分,但是就連皇上都不怕,作為臣子的,又怎能畏首畏尾?
劉辯說的不錯。
若是不以強硬的手段闖出一片天,大漢江山,也會慢慢的被蠶食殆盡。
若真想光復漢室,那就再打出一條路來!
楊彪拱了拱手,沉聲說道:“老臣定當緊隨陛下腳步,再興漢室!”
劉辯點了點頭。
他其實并不指望所有大臣都能和他想法一致。
畢竟現在最好的辦法,必然是獨善其身。
但是!
他是皇帝,坐擁的乃是整個大漢江山!是所有諸侯眼中的肥肉!
一旦他獨善其身,大漢江山,必然將落于他人之手!
劉辯看向楊彪說道:“近來天下必定大亂,這時也是我們最好的時機?!?/p>
“朕命你與黃琬二人,以擴充禁軍之名招募兵丁?!?/p>
“招募來的兵丁,全權交由統領訓導?!?/p>
楊彪聽著這番決斷,低頭說道:“老臣領命。”
說完,楊彪緩緩退去。
看著楊彪的身影,劉辯站在大殿出口若有所思。
既然決定了重塑山河,那么這天下各個州郡的刺史,恐怕全都得洗牌了。
從而首當其沖的,必然是錢糧!
現在大漢的國庫在董卓所帶來的禍亂下早已十不存一,當務之急的主要還是錢糧,以及能夠勝任的人才。
短短時間內想要全部籌備妥當,無疑是難上加難。
“一步一步來吧?!?/p>
劉辯嘆了口氣。
再不濟,一個月后他還能召喚一位人物。
想到此處,劉辯再次走進崇政殿。
“稟陛下!”
就在這時,楊彪突然折返回來稟報。
劉辯有些意外,轉過身問道:“愛卿可還有什么事?”
楊彪低頭說道:“老臣臨走時突然想到一位人才,想向陛下舉薦此人?!?/p>
劉辯有了些興趣。
楊彪官職司徒,位列三公。
并且也是朝堂上數一數二的忠臣之一。
若是楊彪舉薦的人才,劉辯倒也想聽聽究竟是誰。
“是何人?”
劉辯道。
“汝南許劭?!?/p>
楊彪答。
“許劭?”
“每月初舉辦月旦評,評定天下英才的許劭?”
劉辯有些意外。
許劭的名聲在歷史上名氣或許不太高,可若是了解過的便知道,此人有大才!
好比評價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便是從許劭這里傳來的。
正因如此,許多人都紛紛想要得到許劭的評價,從而平步青云。
沒想到,楊彪舉薦的人。
竟然是許劭?
“陛下知道此人?”
楊彪有些意外。
按理來說,皇帝很少知道外面的事情。許劭也不過功曹職位,竟也知曉?
甚至就連月旦評的事情都知道?
不過作為臣子,自然不敢多問。
“聽過一些傳聞?!眲⑥q緩緩說道:“傳聞許劭學識淵博,品評人物、字畫頗有見解。凡經品題之人,必然平步青云。”
“朕也想看看,此人是否如傳聞中那般目光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