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色漸晚,堂下燈火搖曳閃爍,王盡忠將此事說罷后,隨即又道:“此戶人家中有人被賊匪殺害,也該是其誤入了賊匪的地盤。”
王知縣之所以如此下結論,是因為賊匪長期并未生事,如今賊匪下此毒手,極有可能是此人誤打誤撞地走進了賊匪的腹地。
可那賊匪常年所居的地方是在大宋境內,也是在王盡忠的轄地。
因此王盡忠此時依然不能縱容賊匪荼毒生靈,而剿匪也就成了必要之舉。
于是王盡忠立即又道:“賊匪一般隱于山林水澤中,膚施縣境內也有些山地,正好是賊匪們的藏身之地。”
“那大人是要進軍圍剿了?”
劉愿聽著王盡忠的話音十分堅決,便對著其開口問道。
可劉愿卻深知此事的復雜。
那些賊匪是長年累積起來的腹心之患,由于膚施縣地處邊陲,本就動蕩,再加之慶歷年間的幾場大戰影響,如今縣衙已是無法支持較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此時劉愿已經將時下的情況洞若觀火了。
他覺得要想平定賊匪,得先孤立,斷絕賊匪的糧食來源,便能對其不攻自破。
而王盡忠卻略微有些心浮氣躁,他以為賊匪一日不除,膚施縣則一日不得安寧。
王盡忠此時便道:“圍剿賊匪乃我職責所在,更何況這次是賊匪先動手的,我不能任其肆意橫行。”
王盡忠說罷,示意一邊的衙吏將縣內的幾個校尉都喚來共商此事。
此時劉愿上前靠近王盡忠,對著其拱手道:“王知縣不如聽我一言,暫且將此事先擱一擱。畢竟如今軍寨未成,軍費開支冗巨,大人還是以處理這些事為上。”
劉愿這是在提醒王盡忠膚施縣的最大問題是在冗兵上。
冗兵為北宋三冗之一,劉愿在處理幾日來的政務上對此頗為留心。
劉愿看到那些來自縣衙內承接上司的文書中,對于冗兵的問題是格外地關切。
從北宋初期的開寶年間到如今皇祐年間,軍隊的數量幾乎增加了百萬之巨,漲幅近四倍之多。
所以要給軍士分發的糧餉也是逐年遞增,導致了北宋各種苛捐雜稅層出不窮。
當然王盡忠一聽劉愿這樣說,也知道了孰輕孰重,于是他立即撤回了通知的衙吏,將剛才的想法不得不收回。
而劉愿此時對著王盡忠又道:“不過大人既然有這樣的想法,在下倒是有些方略。”
接著王盡忠將耳朵移過來,聽著劉愿細細說道:“大人,你可以下一道命令,讓城中百姓盡量待在城中,然后聯系周圍各縣的駐軍密切關注賊匪的動向,再做打算。”
這雖是權宜之計,不過王盡忠還是點點頭準備按照劉愿說的做。
接著王盡忠坐在椅子上,神色犯困,對著劉愿揮揮手道:“劉推官,這天色也不早了,你退下吧,有什么話明日再議吧。”
劉愿只得拱手施禮后,轉身走出了堂下。
他明顯能感到王盡忠是有打擊匪患而建功的心情,可劉愿還是以自己的觀點將王盡忠的一番想法給湮滅了。
劉愿推開自己所住的一間廂房后,開始思慮著賊匪的事。
之前的話不過是勉強應對這件事,而并無實策。
他還是要拿出一系列的對策來制止賊匪的活動。
于是劉愿殫精竭慮地寫了一份平匪策,闡述如何不急于一時,步步制止匪亂,又準備等到天亮將其交給王盡忠。
此時夜靜更深,劉愿正準備睡去,卻聽得屋外有人提燈靠近道:“劉推官,王知縣讓我請你明日到清歡樓一游。”
劉愿知道城中的清歡樓,不過那是招待閑暇之人的地方,自己與王盡忠身為朝廷命官,去那里似乎有些不合適。
可這個衙吏來此通知,恐怕正是王盡忠的一番打算。
于是劉愿也就回了一聲,便熄了燈。
直到翌日,曙光還未上梢頭時,劉愿便已經起來了。
他走到庭院中,伸了伸懶腰,看著靜謐的四周,而后便想起昨日夜間的事。
而此時王盡忠從后堂走出來,看到劉愿已經起來了,便道:“劉推官早啊,你一定不知道昨夜我的意思吧。”
劉愿轉身對著王盡忠拱手施禮后,便又道:“當然知縣大人的意思,我確實沒有猜透,不過還請大人明示。”
王盡忠微微一笑,又對著劉愿道:“我欲將縣中所有的武官校尉都招來,聽聽他們對冗兵的看法。”
劉愿這下才明白自己的話昨夜說服了王盡忠,王盡忠是準備從根本上解決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