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小山戀

04: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傍晚。

張老漢去村里羊倌開的小店轉了一圈,嘮嗑了幾句就嘮不下去了,心里總提不起勁,慢慢往家里走。

羊倌真名叫楊貴生,以前家里養羊,天天和羊廝混在一起,時間久了,村里人忘記了他的名字,直接喊他羊倌。羊倌膝下無兒,只有兩個女兒,都嫁人了,現在家里就他一個人,年歲大了養不動羊,就開了個小賣店,他的店后來成了村里人湊在一起說話的好地方,這小店似乎成了村里的“行政中心”,發布好消息與壞消息的處所。

張老漢這幾日因為生病沒能來找羊倌,病還沒好透,正好兒子回來盡孝,少不得要到村里的“行政中心”羊倌的小店里顯擺一下,虛榮心得到滿足后,到了晚飯點,這才慢悠悠往家走。

人還沒進院先聞到了一股的豬屎的惡臭,他站在原地仰頭閉目感受了一下。今天北風,趙家養豬場在他家后面,按理說再難聞也傳不到他家來。

想歸想,越離家近,聞到的臭味越濃,張老漢眉頭也蹙了起來。

進了院看到菜地里兩堆小土包。

臭味正是從小土包傳過來的。

若大的菜地,地壟也弄出來一半,獨不見兒子身影。

“張新陽。”張老漢一邊往院里走一邊朝屋里喊。

喊了兩聲兒子沒出來,見老伴扎著圍裙出來了,手里正剝著蒜。

“新陽炒菜呢,找他啥事?”

“這兩堆豬糞咋回事?”張老漢紅著臉梗著脖子,手一指。

張母噢了一聲:“種白菜不得上肥嗎?新陽弄的肥。”

“肥?啥肥?”張老漢喊道,“瞎胡鬧,弄這么大的味,家里還能呆嗎?”

“新陽說等發酵好了就沒臭味了,頂多半個月。”

老伴不咸不淡的樣子,張老漢只覺一拳打在棉花上,渾身的力氣使不出來。

他悶悶的哼了一聲,雙手背在身后,繃著臉進了屋。

一直到開飯,臉板得像硬土塊。

張新陽在外上學多年,平時不是在學校食堂吃,就是點外賣,能做飯的機會很少,做飯的手藝也是從小在家里鍛煉出來的。

“你不是最愛吃凍豆腐嗎?昨天買的豆腐新陽放在冰箱里凍上了,今天拿出來給你燉的。”張母想不明白孩子弄了兩堆糞回來,老頭子有什么可氣的,又不想孩子受冷臉,夾一塊凍豆腐放到張老漢碗里。

張老漢吃了,也不接話。

張母見他這樣,干脆也不理他,只拉著兒子說話,問他在學校都吃些什么,母子兩個聊的挺開心的,張老漢忍不住插了一句。

“你先前不是說工作已經找好了嗎?什么時候回去上班?”

張母怕兒子多想,在一旁幫著解釋:“你爸怕耽誤你正事。”

“不著急。”張新陽還是那句話。

“那你是打算在家里種完白菜再走?”

“爸,上這么多年學,現在畢業了我也想好好休息一下。”

當父母的最怕這一點,孩子一說苦累,心馬上就軟了。

張老漢也不例外,可嘴上他不會說軟話:“我和你媽風吹日曬一輩子也沒說累,你就上點學咋還累了?你們這代年輕人,就是沒吃過苦,讓你們下地干幾天活,不出三天,就知道上學有多好了。”

“那行,我這次不急著走,就跟著你下地干干活,體驗一下生活。”張新陽順著這話說。

張老漢一噎。

明明是趕兒子快點回城里,幾句話最后卻變成了他留兒子在家。

這事怎么想怎么不對,一時又說不出哪里不對來。

張母憋著笑,遞兒子一個眼神,張新陽也偷笑。

農村人夏天吃飯多是在院子里,傍晚夕陽西下,余暉下的大地,安靜平和。

飯后,父子兩一起去勾剩下的地壟。

田奎吃完飯也出來了,蹲在自家院子里跟張老漢父子兩聊天,聽說張新陽在家待些日子也說好,做老師的人說的話總是讓人容易信服。

張老漢就佩服這一點,同樣的話從人家嘴里說出來,就像抹了層蜜,聽著心里甜絲絲的。

再想到這些年和老伴兩個省吃儉用的伴兩個兒子念書,更加肯定這個決定沒錯。

兩人干活快,張老漢又是把莊稼好手,貪黑干了沒多大會兒,剩下的地壟都弄了出來。

“你大哥也放暑假了,今年有補課的孩子,所以不能回來。”張老漢從大缸里舀水倒在盆里讓兒子先洗手,“累了吧?好好在城里工作,我和你媽沒能耐只能種地,你們年輕人不同,有文化,就能在城里找到好工作,不像我和你媽。”

“還行,第一天干,是有些累。”張新陽笑了笑,實話實說。

村里已經有自來水,院里的水井只是夏天時往水缸里放水,用來洗菜洗衣服用,這樣畢竟自來水方便一些。

張老漢聽了兒子的話笑了,他不知道咋說?現在的孩子沒吃過什么苦,不知道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讓他下地吃兩天苦,就啥都懂了。

父子兩個洗洗涮涮回屋歇下,農村沒有別的夜生活。

第二天,張老漢兩口子起了,聽到里屋還沒有動靜。

張老漢笑了:“我說的沒錯吧?”

“誰能干活不累?”和兒子也這么較真,也不知道說他什么好了。

水稻分蘗已進入后期,水稻的產量就看分蘗數量的多少,分蘗數量多稻穗也多,產量自然就高,這個時候卻也最容易出病變和蟲害。

張老漢蹲在地頭,水稻分蘗期田地里的水不能太多,可是今年高溫少雨,河水有時斷流,還要靠抽水才能供上,好在水稻還能維持住,六月五日到十一日連下幾天雨,這場旱情算是過去了。

可家里還有二畝苞米地卻不行,種下的苞米旱得只有一半的出芽率,出來的苗長得也不好,產量能有去年的五分之一就算老天開眼了。

張老漢種了一輩子地,看著莊稼在老天的眼皮子底下死撐活挨著的樣子,心里那個疼。他這次得病一是因為淋了雨,二是因為看到干旱的苞米地,急火攻心,不得病才怪呢。。

在地里轉了一圈回到家,張老漢見侄子和兒子又在豬糞那翻騰,到了跟前看到豬糞旁邊又多出來一堆東西,是稻殼。

張老漢到跟前也不問,細看了幾眼,指著旁邊新多出來的稻殼:“這是在哪弄的?”

“我八叔磨米房弄的。”張萬龍想也沒想就回道。

張老漢眉頭一皺。

張新陽道:“我給我八叔打電話要稻殼,他說正好那邊有人磨稻子,順路讓人給我拉了兩袋稻殼子過來。”

“八叔跟我說了,要用稻殼跟他說,他會開車給我拉過來。”

張老漢叔輩家的弟弟開磨米房,除此之外還收糧,只要是與耕地有關的,哪樣掙錢他就做哪樣,在王家圍子很有名。“你八叔事多,天天找他辦事的人電話都接不完,以后這點小事別折騰他。”

這還真不是張老漢覺得兒子求人丟人,而是心疼堂兄弟,這些年張老漢種地,大事小事沒少給堂兄弟添麻煩,就說翻地的事,年年到翻地的時候,別人家都要提前預約,張老漢家啥也不用管,堂兄弟那邊早就給他安排得妥妥的。

“行。”張新陽爽快應下。

他爸這是覺得他就用這一次,所以說的輕松,可張新陽要留下來種地,以后用稻殼的時候還真多,眼下他也不多解釋。

見老頭問起旁邊勾兌的大盆里的水問,他耐心的解釋,“是我用紅糖和水勾兌的EM菌,時間太緊,不然用家里的爛菜葉子做環保酵素會更好。”

就在三人說話的工夫,今天待在家里的田奎也過來了,加上前院的明家,都湊了過來,村里人都知道張新陽念的是農業大學,對種田那點事,弄得神神秘秘的,都忍不住好奇湊過來,就想看個究竟。

“這是要做肥料吧?”田奎看了一眼豬糞,大體猜出來要做什么。“用自己弄的有機肥種出來的菜吃著也放心。”

明賓子過來得晚,不知道水里勾兌了什么,只看到了稻殼,“直接把糞散到地里就行了,還這么費事做啥,要我說這有文化的人種地和咱們就不一樣。”

“二哥,你給大家解釋一下,我正好錄個視頻。”張萬龍丟掉手里的水管,將放在一旁地上的手機支架拿起來對著眾人開始錄視頻。

張新陽笑了笑,這是一個好機會,他希望通過種菜這件事,先在觀念和認知里改變父親及村里人的想法。

“大家都覺得有機肥是肥料,其實有機肥不是肥。”

“說到有機肥,咱們今天還是得先從土壤說起,土壤之所以會透氣透水松軟,是因為里面有有機質,現在因為農業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里有機質流失,土壤也變得板結硬化。莊稼要長得好,土壤一定要透氣透水,這個你們都懂。”

“過多的用化肥土壤越硬,農作物長得也就不好,周而復始,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從環保角度來看,植物的根扎不到深層,生出的細根向四周鋪開,扎在地表層,下雨會帶走一部分地表層的土壤,水土流失就是這么來的。“

“而有機肥里有有機質,我們需要的也正是這個。”

“這些豬糞不能直接用,是因為我們不能保證糞便里沒有抗生素、激素之類的東西,所以必須要做一個堆肥發酵,在這個發酵的過程中,降解它們的濃度,這樣就不會讓土壤病變。”

“種地最關鍵的就是土壤,土壤是根本,這一點農民都知道,咱們東北的這片黑土地,是全世界四片中的一片,非常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更要珍惜才是。”

“新陽,你說的這些我們都懂,可是土壤再松軟透氣,農作物生長也需要肥料,最后還不是得上肥嗎?”

“明叔,你這個問題問得好。植物生長需要氮磷鉀,而雨水里就含有大量的氮,磷肥我們可以用豆子這些東西發酵,同樣用這些東西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比例發酵出鉀肥,這些肥都是有機肥,也讓我們避開了人工合成化肥。”

“但是和咱們買的化肥比,力度還是小吧?”田奎也聽得來了興趣,竟不知道種地還有這么多的學問。

“人要健康少吃多餐,同樣道理,土壤要變好,薄肥多施,植物都能吸收去,起到的效果自然是最好的。”

“好,二哥,你說得太好了。”張萬龍在一旁大聲叫好。“二大爺,現在種地可和你們種地時候不一樣了,現在講究的是科學種田。”

“念書就是不一樣,新陽今天這一番話,可讓我長見識了。”田奎也感慨,“就說電視里新聞看的那些,大家現在吃東西要吃得健康,有機大米的價格是平常大米四五倍的價格,為啥有錢人吃那個?還不是覺得用化肥和農藥種出來的東西不安全。”

“新陽這書念得好,我看抽空給村里人上上課,讓大家都聽聽,種出糧食來誰都會,可能種出讓人吃了放心的糧食不容易。”明賓子對張老漢道。

“黑土地是咱們東北得天獨厚的寶藏,如果再種上有機農作物,前景可觀啊。”

張老漢心里自豪啊,兒子這番話說得有分量,像專家一樣,就是他聽得都心潮澎湃,嘴上卻道:“聽著簡單,做起來難,種了這么多年的地,土地哪能說養就養回來。再說誰能有那個覺悟?”

“爸,我昨天就說了,只要管理得當,有機種田降低種田成本,品質提上來,只會提高收入,不會減少。”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農民的想法和觀念是要改改了,這片土地要給子孫后代的,一定要保護好了。”

田奎是老師,說出來的話又有文化,張老漢心里知道是這個理,可改變觀念是那么好改的嗎?

不信去村里問問,讓他們種地不要上肥,看誰同意?

日頭落地,天也黑了,院子里陣陣的臭味,張母把飯桌也擺在了屋里,她在屋里看新聞,院子里說話她半聽不聽的,見談完了,立馬起來喊人吃飯。

前院明家也在喊人,湊在一起的人這才散了。

張萬龍扒拉一碗飯,趕早回家了。

八點多,一家三口都坐在外屋的炕上看電視,張母在追央視一臺新播劇《歲歲年年柿柿紅》,看到里面因為彩禮親事黃了,張母就忍不住和兒子吐槽自己嫁人時受的委屈。

“當年我嫁給你爸,結婚那天的衣服都是借的,當天剛到你爸家,人家就上門來要了,要不是你大舅攔著,我都毀婚了。”

“那你還不是嫁了?”張老漢笑得得意。

張母道:“當初是看你小伙挺能干的,把家里和地里收拾得干凈利落,結果看走了眼,自打嫁給你,家里醬油瓶子倒了你都不扶一把。”

張母從小父母早逝,是哥哥養大了她,張新陽對大舅的可感情很深,大舅對他更像姥爺一般。父親也是從小沒了娘,弟兄們早早分家,各過各的日子,只有父親最孝順,照顧老父親。這個父親有等于無,不僅幫不上這個兒子,家里的糧食都拿著去換酒喝,害得張老漢常常餓肚子。

張新陽依稀記得爺爺的模樣,他問父親恨不恨爺爺,父親卻說不恨,從父親的敘述中,張新陽知道爺爺喝酒不是嗜酒,而是當年抗戰時一片彈片在肩膀里沒取出來,隱隱作痛時才會用酒麻醉身上的疼痛。

兩個缺母少父的人組成了一個家,用他們單薄的肩膀撐起這個家,張新陽從不曾因為父母是農民而覺得丟臉,農民辛勤耕耘,在土地上刨食一輩子,養大孩子很不容易,他為父母的吃苦耐勞、心地純樸而自豪。

八匹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南省| 盐津县| 大石桥市| 浮梁县| 呼伦贝尔市| 合川市| 蓝山县| 昭通市| 汉川市| 武定县| 尤溪县| 新建县| 金华市| 阳东县| 沧州市| 嘉定区| 咸丰县| 大连市| 淮阳县| 福安市| 饶河县| 如皋市| 陈巴尔虎旗| 育儿| 随州市| 车致| 临洮县| 成武县| 南郑县| 衡阳县| 永兴县| 苍溪县| 鸡泽县| 冀州市| 行唐县| 龙山县| 湄潭县| 高密市| 成武县| 宜君县| 奎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