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元年(1368年戊申,元至正二十八年)
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國號曰明,建元洪武。立妃馬氏為皇后,立世子朱標為皇太子。布告天下。朱元璋自舊內(nèi)遷新宮。置東宮官屬,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徐達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以下官各有兼職。中書省翰林院進郊社宗廟祭儀。
八月朱元璋決定實行兩京一都,詔以應天(原建康)為南京,以開封為北京。前后數(shù)至北京巡狩。
洪武二年(1369年己酉)
二月得元代十三朝實錄,命左丞相李善長、前起居注官宋濂等人率部分文人纂修《元史》。洪武帝親享先農(nóng),耕南郊籍田。
八月定內(nèi)侍諸司制。計:內(nèi)使監(jiān)奉御六十人,尚寶一、尚冠七、尚衣十、尚佩九、尚履八、尚樂七、紀事二、執(zhí)膳四、司脯二、司香四、太廟四、涓潔二。置尚酒、尚面、尚醋、尚染四局,御馬、御用二司、內(nèi)庫倉及東宮典璽、典翰、典膳、典服、典樂、典乘六局,又置門官。
九月作御寶六:白玉三,青玉三,文曰:天子行寶、天子信寶、天子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皇帝之寶。詔建臨濠(鳳陽)為中都。
洪武三年(1370年庚戌)
二月恢復科舉制度。
四月分封諸王,詔封皇子樉為秦王、棡為晉王、棣為燕王、為吳王、楨為楚王、榑為齊王、梓為潭王、為趙王、檀為魯王。后個別人有改封。
五月冊貴妃孫氏、充妃吳氏、惠妃郭氏、寧妃郭氏、定妃達氏、順妃胡氏。
六月定朝會之禮儀。
九月定朝會宴享樂舞之數(shù)。
十月定文武官冬衣。重定內(nèi)使服飾之制。
十二月作奉??師韓國公李善長致仕。中書右丞忠勤伯汪廣洋為右丞相,參政胡惟庸為右丞。
四月冊常遇春女為皇太子妃。
六月定中官禁令。定女職之制,設六局一司,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六局,局各領(lǐng)四司,一司為宮正司。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定公主宅制。造紅牌鐫戒后妃之辭。
洪武七年(1374年甲寅)
八月建立衛(wèi)所制度。
九月貴妃孫氏卒,年三十二歲。
十一月更建奉先殿。
洪武八年(1375年乙卯)
七月改作太廟。
九月改建大內(nèi)宮殿。
十月命皇太子、秦王、晉王、楚王、靖江王游中都,講武。
洪武九年(1376年丙辰)
七月韓國公李善長之長子李洪,娶皇長女臨安公主。
洪武十年(1377年丁巳)
六月丙寅,命中外政事先啟皇太子,然后奏聞。
十月更建大內(nèi)宮殿成。
十一月帝以大內(nèi)宮殿不侈,謂侍臣曰:“節(jié)儉足以養(yǎng)性,侈靡必至喪德……。”己卯,皇次孫朱允炆生。丁亥,冬至日,始合祀天地于奉天殿。
洪武十一年(1378年戊午)
正月封皇子椿為蜀王、柏為湘王、桂為豫王、楧為漢王、植為衛(wèi)王。改封吳王朱橚為周王。建皇陵碑,帝因儒臣多文飾,親自作文,直述微時艱難,刻之。
七月癸巳,皇孫朱高熾生,燕王出,嫡長子。
洪武十二年(1379年己未)
二月作神樂觀。
十二月右丞相汪廣洋,因欺君貶海南,又追殺之。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庚申)
正月以謀反誅左丞相胡惟庸,并興胡黨之獄,株連者一萬五千余人。
三月燕王朱棣之國北平。
九月乙巳,萬壽節(jié),御奉天殿受朝,宴群臣于謹身殿,后歲以為常。
洪武十四年(1381年辛酉)
七月皇后千秋節(jié),始定皇后朝賀禮儀。
洪武十五年(1382年壬戌)
正月朔宴群臣于謹身殿,始用九奏之樂。
八月馬皇后卒。年五十一。定皇后大喪禮儀。謚孝慈。
九月葬孝慈皇后于鐘山之陽。
洪武十七年(1384年甲子)
十月冊李氏為淑妃,攝六宮事。不久卒,更冊寧妃郭氏為淑妃,攝六宮事。
洪武十九年(1386年丙寅)
八月皇太子往盱眙,葬三祖帝后衣冠,加修筑,曰祖陵。
洪武二十年(1387年丁卯)
二月帝閱武于午門外。命自今起,將軍、衛(wèi)士每日習射于午門外。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庚午)
四月因涉嫌謀反,賜太師、韓國公李善長死,時年七十七,其家屬七十余人皆誅。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辛未)
三月封皇子『0742』為慶王、權(quán)為寧王、楩為岷王、橞為谷王、松為韓王、模為沈王、楹為安王、桱為唐王、棟為郢王、為伊王。
十一月本年八月皇太子奉命巡撫陜西,至是還京師,獻上關(guān)洛形勢圖,擬都長安。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壬申)
三月豫王桂改封代王、漢王橫改封肅王、衛(wèi)王植改封遼王。
四月皇太子卒,年三十九。
八月葬太子于馬皇后陵之右,謚曰懿文。建宗人府、五府、六部、太常司官署于朝門外,東西向,惟三法司仍太平門外。
九月庚寅,冊立皇第三孫允炆為皇太孫。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癸酉)
正月冊諸妃生子者。
二月興藍玉案。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戊寅)
閏五月八日,帝病危。十日,卒于西宮,時年七十一歲。遺詔,太孫允炆宜登大位。十六日,朱允炆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建文元年。同日與皇后同葬鐘山之陽,名孝陵。上謚號為“太祖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tǒng)天大孝高皇帝,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圣高皇后。(后有改動)尊母妃呂氏為皇太后。
六月以受顧命之兵部左侍郎齊泰為兵部尚書,太常寺卿,曾伴讀東宮之黃子澄兼翰林院學士,同參軍國大事。
七月齊泰與黃子澄建議削藩。周王朱以謀反罪名被逮捕。征漢中府教授方孝孺至,擢為翰林院侍講。日侍帝左右備顧問。臨朝奏事,臣僚面議之事,命方就殿中批答之。
八月廢周王朱為庶人。又命逮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燕王朱棣則疑懼。
十月當初隨從燕王來北平的僧道衍密勸燕王起兵。燕王稱病,但暗自練兵。
十一月帝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密旨,監(jiān)視燕王。
十二月燕府長史葛誠,奉燕王命奏事京師。帝召見,問府中事,葛誠以實相報。帝遣還,令其在逮燕王時作內(nèi)應。王有所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