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
幕布落下,投影儀打開。
全體與會成員的目光,全部聚焦在了幕布上。
抖樂三無主頁,【《盤點傳統佳節歷史十大詩詞》(7)】悄然而至。
短視頻剛剛打開,就聽會議室里有窸窸窣窣的聲音,有的人已經悄悄翻出了紙筆,準備做些速記。
會議室里安靜極了,針落可聞。
三無的聲音還是那么低沉迷人,還有一種深邃迷離的神秘感。
短視頻背景視頻是一副古人歡度春節的生活畫卷,歡聲笑語,喜氣融融。
隨著三無的朗讀聲,字幕在幕布上一行行地鋪展開。
【上榜理由:寫春節,亦言志,千古春節第一詩。】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短視頻很短,很快播放完畢。
會議室里談論聲起。
“好一首七言絕句啊,這種古人的佳節生活氛圍,完全白描出來了。”
“千古春節第一詩,三無還是那么自信哈。你們覺得這首詩寫的怎么樣?”
“優秀,但不偉大。我承認我寫不出來,但我不承認它是千古第一詩。”
“孫老師,你這態度,跟華國詩社他們有一拼啊,是不是這個作品只值99分?”
會議室內笑聲一片。
一想到華國詩社近幾日的窘態,大家就不得不感嘆文學的力量!
文學有力量么?
有!
但誰也不曾想這么有力量!
三無的那首《死水》,現在還在在場眾人的腦海中回蕩。
之前,三無報復性地連續發布多首佳節詩詞,就仿佛在對華國詩社密集轟炸一樣,他完全在用自己的才華去摧毀一個百年詩社的榮譽,而且成功了。
張教授品咂了一下這首詩,回頭問道:“大家怎么看這其中的‘寫春節,亦言志’這句話?”
武教授落下筆,他剛剛把《元日》這首詩詞工工整整地抄錄在自己的日記本里。他道:“總把新桃換舊符,三無老師究竟要換的是什么呢?借助這首《元日》的詩詞,他想表達什么愿望呢?我想,結合三無老師向來狂放不羈的性格來講,他所表達的就是,他要革新文學舊氣象,讓國學再次振興!”
革新文學舊氣象?
讓國學再次振興?
大家又仔細品味了這句“總把新桃換舊符”,不禁紛紛點頭,有道理啊,這不正是詩人的野心么?
“有道理啊,三無老師剛在華國詩社那受到了不公,他這是要革新他們,也是要革新整個文學界亂象和陳腐,所以才寫出‘總把新桃換舊符’這一語雙關的詩句。
而什么是‘新桃’呢,‘新桃’就是以三無老師為代表的優秀的文學工作者啊,比如說勇敢披露評選真相的柳落落,比如把詩詞搬上了元宵晚會的宋喬蕓!這些新桃們,注定讓死氣沉沉的文學界升起新的生命力!”
“不不不,這點我不能完全同意,以三無老師的性格,還有三無老師極高產的能力,‘新桃’代表的絕對只是他自己。
關于革新詩詞領域這個工作,他三無一個人就夠了,目前來看,他正在做,也做得蠻成功的。”
“對啊,古人也好,咱們今人寫的詩詞也罷,當三無橫空出世后,全都變成‘舊符’了。”
“說的對,有道理。”
……
大家又細細品讀了這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尤其是最后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結合三無的性格,三無強大而多產的創作能力,以及這幾日元宵事件,大家全都領悟了,三無這是要以一己之力,革新整個詩詞界啊!
本來一首表意是描寫春節的詩詞,在大家集體分析賞析之后,才發現這首詩其隱喻之意大氣磅礴、志存高遠、霸氣十足,鏗鏘有力,蘊藏著詩人革新詩壇的勃勃野心!
宋副教授起身道:“這借物言志的手法,這狂放不羈的態度,還有這睥睨天下的才情!《元日》,我個人認為堪稱千古春節第一詩。各位呢?”
“我也同意。”
“我有不同意見,我真覺得沒達到這個高度。”
“那可能不是你的菜,正常。”
……
說話間,有講師道:“三無老師又更新了第二首作品。”
張教授瞬間坐直:“快,投影到幕布上!”
短視頻作品緩緩播放:
【《盤點傳統佳節歷史十大詩詞》(8)】
【《除夜作》】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沙沙沙……
短視頻播放時,那幾個教師依舊在底下快速抄錄著。
更多教師只是盯著幕布看,仔細品味詩詞,但他們并不好意思去當場抄錄別人的新作。
畢竟在場的各位有些人是有一定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讓他們去抄錄一個網絡神秘詩人的作品,他們有些尷尬,骨子里感覺有些屈尊。
文人嘛,死要面子。
“張教授,三無老師又更新了一條視頻。”
“放!”
幕布上再出短視頻作品:
【《盤點傳統佳節歷史十大詩詞》(9)】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
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
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
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游人意,
更作風檐夜雨聲。】
……
“竟然每一首都同樣精彩啊!”
“三無的作品真的就是下限極高,沒有上限!”
“你這話對三無來說是貶義啊,在我看來,三無的作品,他所有作品,都是天花板的存在。”
“恕我說句敗風景的話,你們是不是有點兒太吹捧三無了?他的作品的確優秀,有個別一兩首,我也認為登峰造極,但不至于每一首都冠絕天下吧?”
“那你能找到比三無寫得更好的同類詩詞么?”
“怎么不能?就說元日詩詞,鄭華南的《元日頌》,我就覺得比三無的這首《元日》好。”
“那可差點意思。”
……
辦公室內爭論不休。
這是正常現象,沒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夠做到讓所有人滿意。這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滿分作品。即便有滿分作品,也沒有滿分的讀者。能做到讓大多數人滿意,就可以了。
張教授問道:“大家覺得,今天三無會發布第十首作品么?”
眾人紛紛搖頭。
“不可能了,這幫玩剪輯的,壞得很!”
“他準會等熱度起來后,再發布最后一首詩詞的,今天是等不到了。”
“最討厭的就是短視頻的剪輯師!”
……
張教授笑了:“咱們今天也算是臨時開了一場《三無作品研討會》,自三無發布詩作以來,短短2周的時間內,總計已經發布了23首作品了。我們文學系也有必要開一場這樣的研討會,研究一下這個三無現象,以及三無在詩詞界的定位問題。”
“張主任,您具體說說。”
張教授道:“我的意思是,咱們首先做第一件事:如果把詩人層次由低到高分成五類,大家想把他定義到哪一類呢?這是咱們今天這場臨時研討會的首要目的。之后咱們再細致地研討他的每一首作品。
咱們今天的樣本足夠,諸位又都是文學工作者,而且咱們富旦大學也是老牌名校,所以,咱們今天研討會的最終定論,對文學界還是有一定參考意義的,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眾人點頭贊同。
是啊,關于三無到底是哪個層次的詩人,眾說紛紜,有的人把三無捧得特別高,有的人卻并不太感冒,一直沒有任何廣泛統一的定論。
今天整個富旦大學文學系的同事都在,豈不是正好統計一下大家的意見?
雖然大家的整體觀點代表不了整個文學界對這位網紅詩人的態度,但起碼能代表富旦大學這個集體的態度啊。
關于三無,文學界暫時沒有廣泛共識,但他們富旦大學可以有啊!
這個爆紅的網紅詩人現象,是時候有機關單位進行研討定性了,而他們富旦大學,愿頂著爭議,身先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