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正,本縣有一樁懸案,積壓兩年有余,這次你休沐回來之后,要多費點心吶……”
“未大人,你也知道,這破案的事情,原本是鐵捕頭和未來縣尉的職權范圍,我就是一個寫寫畫畫的押司而已。”
宋淮安有意推脫道。
“唉,我這么說吧,今年調來的方主薄有些不著調,總想插手縣尉的工作卻又擔當不起來,弄得鐵捕頭和一眾衙役都很不爽快,這些你也是知曉的。”
頓了一頓,見宋淮安面無表情,接著說道:“這萬一上面再調撥一個不著調的縣尉,咱們縣以后可就亂套咯。”
宋淮安聽到這里,心說:“你是關心你的權威受到影響吧。”
心里這么想,嘴上卻說:“未大人,這些咱們又做不了主,一切還是聽從朝廷的旨意吧。”
“嘿嘿。”
未秋生忽地一笑,而后壓低了聲音道:“本來前兩個月,上面準備調一名縣尉過來,我生法子暫時給阻了。”
宋淮安心里一動,淡淡的眼神中,閃過一抹精光,“以前聽說這未秋生背后有大靠山,如今看來恐怕是真的。”
只是,這些,跟他又有什么關系呢?
見宋淮安有些意動,未秋生接著道:“你也知,前任知縣呼沛然,因興修水利,抗旱有功,三年任滿之后,直接升為南直隸池州通判,一下官升兩級……”
說著,未秋生面泛羨慕之色,眼神馳往。
兩年前呼沛然高升,宋淮安還送了重禮。
后來未秋生調任知縣,宋淮安也費了些心思討好,效果雖有,卻也沒能成為未秋生的心腹,反倒是這幾年下來跟鐵捕頭石三等衙役們的交情日漸深厚。
“老爺請用茶。”伶俐的丫鬟小娟,擺著細腰,端著茶盤走了進來,未秋生這才收回了神色。
二人各自品了一口茶茗之后,未秋生決定開門見山:“子正,這么說吧,縣尉一職,我原本是屬意于鐵捕頭和以前的一個同窗,但,現在我最屬意你。”
宋淮安聽到這里,心里就是一動。
他通過原主的記憶知道,當今的大梁完全跟地球上任何一個朝代都不一樣,因為這方天地可產生浩然之氣。
何為浩然氣,通俗講,就是儒道之氣,也叫做正清之氣。
而這種浩然氣獲得方法,通常有三種,一是通過科舉考試獲得。
二是官位晉升。
三是撰寫驚世佳作,獲儒家推崇,天地人認可。
第一種和第三種都是一次性的
比如,第一種科舉,若秀才終生都考不中舉人,則只能獲得秀才等級的浩然之氣。
再有就是大梁科舉考試的錄取比例相當低,說是一次性的也不為過。
第三種更是定量數,比如你撰寫的文章獲得了儒家部分認可,相對于的浩然氣也就這么多,而且能獲得天地人認可的好文章太難寫了,而且還不可能一直篇篇寫下下去。
淮安想過要走第三種路線,只不過太出風頭,太容易惹禍上身,也不符合他的人生規劃。
唯有第二種官位晉升,可一步步穩穩當當的走。
同時又不耽誤武道修煉,一切都在不顯山不漏水之中進行,俟位高之時,也會有權利在手,那時自也不怕風大,有力避禍。
如此,官運亨通的話,可達到一品宗師境,另外,又跟外掛不起沖突,還能相得益彰。
而且每一個官位,都會隨著任期加長,浩然氣隨之提升,只不過官位高低,提升的速度不一樣罷了。
打個比方,若只能當一輩子知縣,浩然之氣的增長也不會停止不前。
像未秋生這種舉人出身,靠關系捐來的七品芝麻官,浩然境界都比鐵捕頭的武道境界要略高一些。
而且隨著時間拉長,鐵捕頭自然比不過未秋生。
宋淮安思量片刻,開口道:“大人的意思是,我若破了兩年前那樁懸案,就可跨級升任縣尉?”
縣尉,相當于治安一把手,手中權利不次于知縣,屬于從七品,只比知縣低一級。
“子正,這么說吧,只要你破了此案,本官將一力保舉你為本縣縣尉,另外,說不定本官也能高升一步。”
這個時候,為了以示誠意,未秋生也吐露了心聲。
其實,這是未秋生思考許久,于昨夜才想出來的升遷良策。
沒辦法,上一任知縣呼沛然的政績太過突出,根本無法與之相較。
然而,昨夜宋淮安的驚艷表現,讓未秋生一下捕捉到了良機,遂翻看沛縣積壓的懸案。
有幾個案子已是年久日深,今已無從下手。
唯有一樁行者奸.殺碎尸一案,不僅疑點多多,而且若破了的話,卓越政績十拿九穩,升遷可期。
“是那樁行者殺人案?”
宋淮安目光一閃,接著道:“聽說,那行者的師傅拿著他臨刑前寫下的血書,這兩年一直在告狀。”
能不能升遷是一回事,能不能破案也是另外一回事,單這案子里面牽扯到的人事,就不是宋淮安可以招惹的。
別說宋淮安,就是未秋生也不敢招惹。
“不錯。”未秋生語氣肯定。
“大人可知,此案當年刑部已經宣判,另外就是,這案子里面牽扯的人事太復雜了。”
當時這個案子的卷宗,宋淮安也參與了整理,里面的彎彎繞,他心里門清。
這句話說出口,宋淮安就想拒絕未秋生了。
再怎么說,他與呼沛然的關系比未秋生要好一些,犯不著得罪舊人取悅新人。
“子正啊,本官知道你顧忌什么,別忘了,當年這個案子雖發生在沛縣境內,最終可是刑部主審,兵部施壓而判,呼通判只是個協理角色,所以此案無論是否翻案,跟呼通判扯不上關系。”
未秋生耐心解釋。
要不是知道宋淮安是個重情重義之人,他也犯不上苦口婆心,直接下令即可,你宋淮安再有關系,再有本事,畢竟現在還是沛縣的一名押司。
“……”宋淮安權衡利弊之間,腦海里也在回憶當年的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