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軍和劉衛紅來到了小壩,這兄弟兩個的名字一看就是很有時代的特色,和陳殊的父親差不多。在那些年代,名字很多的時候也都是有著那么一些特色的,讓人印象比較深刻。
看著在水潭邊的陳殊,劉衛軍開玩笑,“小殊,都說你的蝦子長得快,給我們看看。”
指著水潭,陳殊說道,“在岸邊看,估計能夠看得到。密度挺高的,比較容易找到。”
“你養的是哪種蝦子啊,長得這么快?”劉衛紅就好奇了,問道,“我們家里養的雞長不快,我們家養的黑豬也不如他們一些養的白豬長得快,你這蝦子也是長得快的蝦子?”
陳殊解釋一下說道,“就是普通的蝦子,河蝦。長得快,主要也是我喂得好。”
小小的自戀一下,陳殊覺得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他也有著這樣的資本。
劉衛軍指著岸邊的那塊苦荬菜地,“還是你有本事,你種的菜長得也好。我之前在這邊種菜都長不起來,前兩年還種點棉花,現在都給荒著了。你看看現在,苦荬菜長得多好!”
這就是竅門了,這就是陳殊的獨門技術,其實灣領村不少人都知道陳殊有點本事。養蝦的事情暫且不說,但是種苦荬菜絕對是一把好手,這都是有成績作為依據的。
這不是什么秘密,陳殊的父母也是忍不住炫耀的。
家里現在養了兩頭豬,陳殊種的那些苦荬菜一個多月就長起來了,現在完全可以當作豬食了。家里現在幾乎都不需要打豬草了,可以相對從容的去喂豬了。
在這個一窮二白的年代,在如今這樣的一個物資相對貧乏的農村環境當中,能夠值得炫耀的事情可不算多。而陳殊的父母,他們現在可以多了一些炫耀的資本,尤其是原本家底子就比較薄,現在也算得上是稍微有點實力了。
就在這個時候,陳樹業、陳樹清兄弟兩個也過來了,一起看看熱鬧。
陳樹清性格相對來說開朗一些,好像也只有二十五歲,“小胖子,聽你小叔說家里的蝦子長得好,什么時候撈一碗給我嘗嘗。”
“五哥,那不是一句話的事情嘛。”陳殊笑著回答道,農村的輩分很多的事情就是這樣。
別看陳樹清的年齡要比陳殊大一些,但是兩個人算是同輩份的。就像陳樹業一般,他也陳殊的年齡相仿,但是輩分要小一輩。
自戀的一點說,陳殊覺得自己的輩分其實算得上是相對較高的,在灣領村還算不錯。
陳樹業到了水潭邊,仔細的看著水草周圍,也看到了幾只青灰色的大蝦。忍不住嘖嘖稱奇起來了,陳殊到底是什么時候開始養蝦的,大家基本上都是心里有數的。
自然也都明白,陳殊的這些蝦子成長速度是真的比較快了,都有點不符合常理了。難道這些大蝦,真的是什么特殊的品種,所以生長周期才會這么快?
就在村里人看著熱鬧的時候,陳曦拎著一個小籃子過來了,這都是她摸的田螺。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雖然現在是在暑假,但是陳曦要忙著家里的家務,喂豬、喂雞的事情她包了,洗衣做飯的事情也十分拿手。閑著的時候還去小溝渠去撿些螺螄什么的,家里的蝦子太能吃了。
在陳曦忙著砸田螺的時候,陳尚川和五六個不到十歲的小屁孩來了。這些小子不知道是不是又將某個小溝渠給潑干了,逮了大大小小的一些魚、泥鰍來了。有些孩子是帶回去做飯吃,而有些孩子則是直接將這些收獲送到小壩這來。
看著打著赤膊、光著腳,只穿著一條大褲衩的弟弟,陳殊嫌棄不已,“這才幾天的功夫,曬得跟非洲人一樣。你自己聞聞,太陽曬多了身上都有股腥氣了。”
陳尚川才不在意,他放暑假玩的可開心了,“我逮了好幾條魚,給你送過來了。”
“不要逮魚了,明天去釣龍蝦吧。”陳殊開口,說道,“蝦子不挑食,龍蝦現在好釣。”
現在很多的溝渠、池塘里的龍蝦不少,一些水田里也有龍蝦。現在的龍蝦還不是吃貨們的最愛,是很多人嫌棄、討厭的存在。尤其是對于一些農民來說,龍蝦在水田打洞,啃噬稻根,那可是不折不扣的禍害了。
逮魚也好,釣龍蝦也罷,陳尚川是一點都不在意的,只要能夠出去玩就好。只要不讀書,對于這小子來說就是不折不扣的好日子。
忙碌是真的忙碌,只是現在看起來也多了一些期待,讓人覺得非常的開心。
張秀榮也陳四清在傍晚的時候送飯過來了,主要也是需要小心一點。這段時間蝦子都長起來了,村里其實也有喜歡占小便宜的人。而灣領村出了個能人會養蝦,周圍的村子也都知道一些消息。
陳四清點了個煙,笑瞇瞇的看著水潭里偶爾出現的蝦。
端著飯碗的陳殊來到水潭邊,說道,“我晚上撈一碗蝦子,我們改善一下伙食?”
張秀榮笑罵著說道,“餓著你了啊?蝦子才這么小,吃了多不劃算?”
“差不多能吃了,這些個蝦子不比平常的蝦子小一些。”陳殊笑著開口,還是很有信心的,“我們這些蝦子挺大的了,要是吃、要是賣掉也沒什么關系。”
張秀榮這個時候問道,“小殊,你有沒有算過這些蝦子能賣多少錢?”
這一下陳殊來勁了,他還真的算過,“我們按保守一點的算,就算是四萬尾蝦子長起來了,平均重量是每只在五克,大概就是四百斤蝦子。要是按兩塊五一斤,我們大概能賣到一千塊錢。”
這絕對是比較保守的估計,在陳殊的預想當中,蝦子肯定不只是平均五克一只。當然這也就是相對理想的狀況,一些大蝦真的要是長起來了,個頭達到八厘米、十厘米,也不是不存在,但是這樣的青蝦也確實屬于鳳毛麟角。
張秀榮有些激動,連忙問道,“一千塊錢?這么多嗎?”
“不多,這才剛開始。”陳殊忍不住笑了起來,有些小得意的說道,“我們再等等,我打算七月底、八月初的時候把蝦子拿出來。到時候要麻煩你或者爸了,去鄉里把蝦子賣掉。”
張秀榮立刻點頭,沒有絲毫猶豫,“這個不要你說,到時候我們去擺攤。”
陳殊想了想,再說道,“爸、媽,我們這些蝦子長得快。夏天的時候蝦子成長速度讓人開心,這段時間算得上是高峰期了。我想著,是不是要稍微擴大一點規模了。這么點蝦子,經不起賣。”
四萬尾蝦子,也就是四百斤的樣子,好像還真的不經賣。尤其是蝦子成長還有一定的周期,陳殊還是很希望能夠將蝦子稍微的給延續下來,希望這個產業能夠做大做強,持續的出貨穩定,這對于他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事情。
陳四清和張秀榮沉默下來,現在的蝦子長勢很快,這確實讓他們開心、驚喜。他們這些天也沒少去菜市場打探行情,也知道相比起尋常的肉類、家魚,大蝦這些東西是搶手一些,價格也不錯。
但是到底能不能將這些養殖的蝦子賣出一個相對來說不錯的價格,這有點難說。
再者就是這段時間為了這四萬多尾蝦子,一家人都在忙著找飼料,忙的可不輕,也比較累。要是再擴大規模的話,可能會有點吃不消了。
不過一想到兩個月左右能夠賺到一千元,瞬間也就是動力滿滿了。
也對,如今這個年代,城鎮人均年收入也就是一千五左右,那還是一些大都市。而農村,很多人的年收入也就是五六百的樣子。
要是兩個月能賺到一千,累一點就累一點,沒多大的關系!
這個事情,得慎重考慮,以及得想辦法再明確一些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