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國之澗有楟生,巖若天鐫以覆藤,二人為之下寧。曠淵無息,乃篝夜渡之。待寐,寶化夢中有遇長聃老者,言欲使其可語,乃喜隨。溟若亦有夢,亦是此老者,告曰:“天地滄滄救世人,八千劫難復歸身。今時枕遇陽窗夢,他日還來宿命魂。此子已隨本座去,三日必歸!”溟若急問何許人,此老者笑曰:“九天之外有冥冥!”遂靡莫瞰。
那思溟若忽醒,已是昧慧之時,驚不見寶化,乃嘆夢曰:“吾本尋常之人,奈何非常之世!”然誤寶化亦為夢中事,終不辨其夢與實,乃疑為行路。
至雨國一市,歇食糧餅粥湯,乃聞棚下納樾之男曰:“北間有屠,宰豬牛首二十余載,其小子生而頭禿,大女又二十有二病故,人皆道為罪業,唯是不信迷說,弒繼行之。”又聞其同納者應曰:“小惡不經,大惡乃成。這做人那!萬般適可而止。莫待戮業成,這人不報自有天收。哈哈哈!”溟若方復夢忖之,自喃人豈會無端生事,必析老者三日之機。
寶化隨老者來至一霧墁之地,望似有物而不得,聞老者道:“本座玄昆是也。今汝只需聽吾言,悟心中真愿,自可同常人語。”寶化允首,聽曰:“柔情乃能入,剛毅乃能出。出入無失其誠者,乃可人言也。柔而不情,淫者生。情而不柔,戮者生。剛而不毅,懦者生。毅而不剛,悲者生。出入無誠,獸者生也。”寶化于冥涅,玄昆乃自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