溟宇于碑前縛膝而坐,雯思于終日,覓心之來去。溟若亦不好得打擾,除奉食之跡,則勿而予言。
記則,置食而別跡,溟若自心道:“吾生來孤苦,向不眷人世草木。日后!論汝將行何處,姐姐便伴著是。”那眸兒秋水幽幽,似曰難帨。又幾分蘊婉于拳實之間,脈脈了身。
天開自有劫覆,化易者得渡。因焰神主下火天世,錦納羅柯婆娑天為為其分部天,人間也。故恐溟宇得悟,布察人間,方聚十方妖魔以害之。如何為是惡?今焰神形雖毀,亦可自斷身中一處魂,遁入人間。然以升仙之誘,惑八方妖魔出,是生此事也。諸神有問焰神魂失之由,乃告下治不利敷了之。喜樂神谷幽聞而嘆首,未有言也。
因溟宇為寶祖身,妖魔難以身愜,皆汍然而滅。焰神乃計誅溟若,使溟宇自亂悟心。因不可刃殺之,方聚妖魔殘黨,強行啟得輪回之門,將溟若推至其中,就此情心遠別。
待溟宇不見溟若人,乃殄緒澤音,真應得!千呼萬喚無聲應,孤憐楚若。遍盡岧岧,忽欲有邀,終漠月寥寥下,聲聲姐姐,低抑綿伶。
又復歸道契碑之下,日日待溟若歸。一秋拾一葉,百葉復輪回。溟宇為萬道之祖,自歸法華摩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