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口徑小了點。”
在裝彈時,施奕文隨口說道。
“以后口徑可以加大一些。”
口徑大意味著威力大,在大威力的火槍的面前,盔甲不過就是擺設而已。好像歷史上,滿清就是靠著盔甲重步兵橫行的。
裝好鉛彈后,施奕文又一次打量著手中這支燧發槍,這是一款不折不扣的燧發式火槍,有著基本的燧發式火槍樣式,雖然槍托還是那種原始的瑞典式槍托,但絕對比鐵炮啦、鳥銃之類槍托更可靠。
據槍、瞄準……
扣動扳機的瞬間,夾著燧石的擊錘猛然撞擊在火藥池內,“砰”的一聲,伴隨著后座槍口噴發出一團火焰,在硝煙散去時,二十米開外的木板上多了一個彈孔。
打的倒也挺準的,施奕文心說道。
“還不錯,不過槍托可以改進一下,這種槍托配上刺刀就不太方便了,槍托的式樣就是……”
隨后施奕文就解釋著槍托的樣式,別看那種槍托不起眼,可卻也是歐洲人幾十經驗的積累,甚至就是這個看似原始的狗鎖式槍機,那也是用了幾十年時間不斷改進的產物。
隨后施奕文又畫出了套筒式刺刀的外形。
燧發槍、刺刀,有了這兩樣,差不多就可以橫行這個時代了吧。
當然還有大炮。
擱一百年后,英國人不就是靠著這三樣橫行于世界嗎?在各地稱王稱霸嗎?
“就造著這個式樣,先造兩千支吧!”
其實現在的護衛隊不過只有千人,但是船上也需要火槍啊。
“兩千支!”
太郎驚聲道。
“公子爺,咱們造不出來啊!”
“怎么鐵不夠?不會啊,這不是剛從遼東那邊帶來幾百噸鐵嗎?”
與早先不同的是,現的施奕文已經不需要再考慮鐵料不足的問題了,毛文龍那邊就有現成的鐵礦,皮島對面鐵山,在幾個世紀后仍然是朝鮮最重要的鐵礦之一。從遼東帶回難民的同時,他們還帶來了大量的生鐵。
充足的鐵料不僅讓兵器廠可以大量鑄炮火炮,而且還制造了大量的農具,實際上這才是兵器廠最重要的產器。
“不是鐵料不是夠,是工匠不夠。”
太郎連連搖頭說道。
“咱們廠里一共也就一百多個工匠,就是全拉過來造火槍,不說別的,就是兩千支槍管也要用上半年的時間,槍管要一錘錘的打出來,還有就是鉆膛,更是費時費工。”
“打制槍管?”
看了看手中的燧發槍,施奕文這才想起來,這個時代的槍管是用鐵板卷制而成。從卷管到光管,每一步都是費工費時。
施奕文曾看過他們打制槍管的過程,先取一塊熟鐵然,在鍛鐵爐上加熱,然后把紅熱的鐵板放在U形的模具,不斷的敲打,經過多次捶打的鐵板慢慢的變成了U形,就這樣不斷的重復。整個過程全部都是人力。
人力……
想了想,施奕文說道。
“人力不夠,為什么不能用水力呢?”
“用水力?”
太郎驚訝道。
“公子爺說的是水力錘?那個不是打制盔甲的嗎?”
“對啊,就是水力錘,既然它可以打制盔甲,那肯定也能打制槍管了。”
“可,公子爺,那個錘太重。”
“那就換輕錘,多嘗試一下,有現成的水力錘不用,何必非要用人力?有現成的工具,要想辦法擴大的它的應用范圍,還有這個槍管打磨鉆膛,我看也可以用水力鉆,咱們這邊臨著北溪,水力充足,用水力代替人力的話,我估計應該產量至少能增加幾倍……”
整整一天,施奕文一直呆在兵器廠,和工匠們一起研究著如何擴大水力錘的應用范圍,順便又弄出了一臺木制的臥式鉆床,用于加工槍管,其實鉆床在船廠那邊早就投入了實際應用,專門給龍骨、肋骨鉆孔。
有時候新技術的應用并沒有想象的那么迅速,至少在應用范圍上,總需要通過一些改進,才能加以應用。
忙活了一天,等弄好了那臺木制鉆床,離開兵器廠的時候,天色已經黑了,在施奕文將要離開兵器廠時,便朝著河對岸的船廠看去。
“差不多是時候把船廠搬過來了……”
盯著對岸的船廠,他自言自語道。
現在這邊基本上已經走上了正軌,甚至就連人口也早就突破了萬人——十天前,他再次從皮島回來時,五艘船運來了整整四千六百人,雖說船上的擁擠程度遠甚于大名鼎鼎的“運奴船”,可也就是短短幾天而已。這些人的到來,讓這里的人口突破了萬人大關。
單從人口上來說,這里已經不遜于北港了。
而且,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每個月船隊都會送來幾千遼東難民,只要有了船,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把人送到這里,畢竟在皮島,在朝鮮北部有上百萬難民生活在那里,甚至在渤海灣的島嶼上還生活著數十萬遼東難民。還有北直隸以及山東沿海。。
只要有了船,就可以把人源源不斷的帶到這里,這里有大片的土地等著他們去開墾。
關鍵還是船啊!
這船需要一艘艘的造出來。
“那些工匠,差不多應該能單獨造船了吧!”
施奕文自言自語道,
想要造船就離不開工匠,從遼東過來的工匠一直在學習著如何造新式海船,而在河口一帶,還有幾百個人學習如何操帆,縱帆的操帆并不復雜,但也有別于傳統的硬帆。
有了船,有了人,就能把更多的人帶到這里。
心里這般尋思著,施奕文的眼睛一直在注視著船廠,在暮色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對岸河邊排成一排的三艘海船,那三艘海船差不多也快下水了。
風帆時代就是如此,只要有充足的原料,有工匠,就可以迅速爆出一大堆船只,這才多長時間,自己差不多就有十艘海船了。
要是這邊再建個新船廠,估計用不了幾個月,北溪上就能停滿帆船。
“還是先和如玉打個招呼吧!”
畢竟,在名義上如玉還是北港的當家人,要把船廠搬到這邊,總得和人家打個招呼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