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崇禎繼位以來,大明對建奴屢戰屢敗,許多明軍官兵對清軍產生了畏懼心理,松錦之戰慘敗,這種畏懼心理又進一步加重。
兆輝顯出一副沉重之色,說道:“總兵,若我們去對付闖賊,勝算很大。若是對付清軍,勝算太小了。”
郭子濤弱弱地道:“姜總兵,末將覺得,要是我們去打建奴,跟送死沒區別。”
即使是身為私兵把總的廖秋軍,亦覺得打建奴不妥,勸諫道:“姜總兵,我們還沒接到陛下出兵的旨意,就算接到旨意,我們也可以慢吞吞進軍,說不定拖著拖著,建奴已經回去了。”
姜瓖淡淡道:“你們都覺得,清軍不可戰勝嗎?”
眾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郭子濤鼓起勇氣,說道:“啟稟總兵,不是末將說喪氣的話,事實如此。”
其他武將沒有發言,從神情來看,認同這個說法。
看來,這二十余年來,明軍和清軍作戰,持續的失敗,給明軍官兵們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
姜瓖道:“我姜瓖既然當了這個總兵,就一定要打敗滿清。若是按照以前的打法,明軍確實很難戰勝清軍,我會讓大同兵都裝備最好的、質量過關的火器,各位弟兄再協助我操練好士卒。我們一定能戰勝清軍,我們最終能把建奴消滅。”
雖然總兵信心滿滿,給部下們打氣,在場部將們都深受感染。
但是,官兵們長期積累下來的心理陰影,不是那么容易能徹底消除。
姜瓖發布命令,明天由他帶兵押運錢財返回大同,由廖秋軍留守范家莊,直至把所有物資都運送回大同才撤走。
回到大同后,要抓緊時間整軍備戰。
————————
北京,紫禁城,書房。
這里有個人,他身穿皇帝便服,背靠著椅子在小睡著。
他年僅三十余歲,卻有著四十余歲的蒼老,頭發胡子花白了一小部分。
他便是大明崇禎皇帝。
崇禎十分勤政,無奈能力缺乏,管不好國家大事,繼位后大明國運每況愈下,現在已是岌岌可危。
今天,崇禎在書房批閱奏章許久,感到疲倦了,就靠著椅子小睡一會。
“陛下…陛下!”
一個老人的聲音把崇禎吵醒,這是王承恩的聲音。
被這個人的聲音吵醒,崇禎就知道,又有最新軍情了。
他語氣平靜地道:“清賊打到哪了?”
王承恩道:“陛下,剛得到最新消息,清軍打到武清了。”
武清縣位于北京東南部,距離一百六十里。
清軍不可能進攻大城池,專門找鄉村或城墻較矮、防御較為薄弱的城池來攻打、掠奪。
如果有明軍來阻攔,順便消滅明軍有生力量。
這是范文程向皇太極的建議,大肆掠奪北直隸、山東,既有效削弱明國經濟實力、壯大自身,帶來社會災難,又尋機殲滅馳援京師的明軍有生力量。
建奴這樣做,效果非常好,累計數次入塞,給明王朝帶來毀滅性打擊。
比如明朝的重要統帥盧象升,就是死于清軍第五次入塞。
“到武清了!真快!哎!各地勤王之師不知何時才能到?”
崇禎除了嘆息,想不到有效辦法。
登基十五年來,他每天都忙于政事,殫精竭慮,而大明形勢卻越來越差,崇禎的心很累。
皇帝太難做了!崇禎沒有享受到至高無上權力帶來的樂趣,心中只有苦楚,他曾經想過,要是皇兄朱由校不死,他就不用接下這個重擔了,做個逍遙快活的王爺,比做皇帝好得多。
王承恩道:“陛下,我們已派人傳令各地總兵,應當很快會有援軍趕到。”
崇禎道:“清軍在京城一帶肆虐,派去傳令的人,還不見得能把朕的旨意傳給總兵,就算總兵接到旨意,還不見到就會趕來京城。”
京城周邊有大量清軍,派出去傳令的士兵,有可能在半路上被清軍截殺。
而各地總兵越來越驕橫跋扈,不見得會有心來馳援。
王承恩道:“好在有孫督師坐鎮陜西,遏制了李闖。只要北直隸能堅持住,大明情況會好起來。”
崇禎嘆息道:“但愿如此吧!但愿孫傳庭早日鏟平賊寇,朝廷再集中力量對付滿清。”
這是美好的愿望,兩人都盼著這愿望能實現。
————————
初六上午,范家莊。
莊外有許多馬車,每輛馬車上都有好幾個箱子,箱子里裝著的都是財物。
姜瓖帶著千余名士兵,要親自運送錢財,返回大同。
兆輝、郭子濤跟隨返回,周潔瑩和父親亦跟隨著,由廖秋軍和八百士卒留守這里。
由于范家莊物資眾多,要運送好幾回才能把所有物資運送走。
姜瓖這次運送的是價值最高那部分,包括所有黃金、價值高的珠寶首飾,部分銀兩、古董。
跟廖秋軍道別后,姜瓖出發了,沿著道路向西南行進。
在大同鎮、宣府鎮,賊寇是有一些,但只敢、也只能劫掠過往行人或武裝力量不足的商人,萬萬不敢劫掠官兵。
姜瓖一路南下,連賊寇的影子都沒見到。
四天后的午后,官道某位置,姜瓖率官兵們行進中,這里離大同城已經不遠了,估計明天天黑前能趕到。
只見官道后面有三匹快馬而來。
一般軍官都能識別出身份,這是朝廷派出傳令的士兵。
三名士兵三匹馬向官道南邊疾馳,從姜瓖側邊而過時,看向姜瓖這邊,也看見了姜瓖旁邊的旗幟,為首士兵忙勒馬停下。
他向姜瓖道:“敢問各位兄弟,你們可是大同鎮的兵?”
姜瓖回應道:“正是,我是大同鎮總兵!”
那士兵喜道:“在這碰見姜總兵,太好了,不用我趕去大同了。清軍肆虐北直隸,陛下有令,大同鎮總兵即刻帶領所部馳援京城,小的是奉命來給姜總兵傳令的。”
隨即,士兵取出旗牌,這是兵部尚書用于調兵的旗牌。
姜瓖接過旗牌,確認無誤。
但是,要是現在就帶兵去打清軍,跟送死沒區別,姜瓖可不會那么傻,必須先拖延一段時日,等火器到位、人員充足、經過初步操練后才能出發。
他說道:“既然朝廷有命,我自然要遵命。只是現時賊寇橫行,這一路上不太平,我派幾個弟兄護送你走出大同鎮地界。”
那士兵謝過姜瓖。
姜瓖把私兵中的隊長叫到一邊,低聲道:“你帶一些弟兄護送那三人回去,在路上沒人的時候,把他們殺了!”
清軍在京城一帶活動,要是傳令兵沒有回去,兵部可能會誤以為在半路被清軍殺了,以后姜瓖碰到皇帝或兵部的人,可以說成沒有接到命令。
那隊長領命,他沒有問為什么,他只忠于姜瓖一人。
隨后,那隊長帶著十人,“護送”著三個傳令兵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