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城北五十余里,大同后衛(wèi)指揮使司坐落在這里。
二十日這天,官署的官兵們發(fā)現(xiàn),外面有騎兵來回巡視,讓他們大感詫異,不明白大同鎮(zhèn)騎兵為何出現(xiàn)在此。
對于昨天大同前衛(wèi)官員被清理,只是剛剛在部分地方傳開,這里的人暫時還不知情。
隆冬是一年最寒冷時節(jié),加上又是小冰河時期,北方邊境地區(qū)更顯寒冷。
無論是佃戶、軍戶,還是官兵,都躲在屋內(nèi)。
只有兩個士卒披著厚厚的冬衣,在官署門口站崗。
對于時而在大門外來回出現(xiàn)的騎兵,他們早已向指揮使報告,指揮使任集并未放在心上,騎兵沒有走近,他覺得軍人總不可能為難軍人,懶得上前打招呼詢問怎么回事,回去烤火舒舒服服。
中午,站崗士卒有所發(fā)現(xiàn)。
“咦!那邊有人!”
只見接連大同城的道路上,一隊人馬出現(xiàn)。
隊伍越來越近,兩名守門士卒仔細看著,人數(shù)有近千,旗幟上有個“姜”字。
會是那個軍官前來?難道是姜瓖?
隊伍更近了,兩人望得清清楚楚,為首那人年紀不到三十,胯下黃驃馬,面如冠玉,威風凜凜。
“真的是姜總兵來了!”
“天寒地凍,姜總兵還這么多人來干什么?”
“就是啊!在家里抱著小妾多舒服!”
就在兩天交談時,一人一騎跑近大門,大聲道:“大同總兵來了,速速叫你們指揮使出來迎接。”
立即有一人進入官署,向任集稟報此事。
很快,任集匆匆出來。
對于姜瓖突然到來,還帶著這么多人,一臉的驚訝。
跟昨天一樣,姜瓖讓他傳令,把所有千戶、百戶都召集到官署,說有重要事情相商。
下午,附近各地的千戶、百戶陸續(xù)趕來。
————————
在稍遠的距離,有兩個人潛藏著,他們不懼寒冷,觀察著官署里面的動靜。
他們是專門來刺探情報的,昨天大同前衛(wèi)軍官被誅殺的消息,他們上午已知曉。
兩人估計著,姜瓖肯定是來收拾這衛(wèi)所的軍官。
————————
大同西門外,這里有大量的流民,有些在排隊取粥,有些在大同兵搭建的帳篷內(nèi)歇息。
其中一人身份特殊,他是滿清派來的探子。
為了不讓人懷疑,他故意將衣著破爛些,弄得有點臟。
在災荒之年,不乏有施粥的官府、富戶,但一般粥很稀。
姜瓖施粥會不會也這樣呢?探子打算領取一次粥,看看這粥如何。
在排隊時,時常聽到流民們對姜瓖的感激之言。
“姜總兵真是好人,我全家已喝了半個月他的粥了!”
“哎!天氣不好,我們又無地可耕,要是沒有姜總兵施舍,全家都得餓死!”
“哎!我們無地可耕,又找不到活計,也只能靠姜總兵施粥才能活命。”
“可是,要讓姜總兵一直施舍,這不是辦法。姜總兵能有多少糧食給我們白吃!”
某人說出這些話時,附近數(shù)人都只能嘆息。
探子終于排上了,士兵盛給他一滿碗的粥,這粥還算稠,估計筷子查下去不會倒下,他端著碗走到一邊,把熱氣騰騰的粥喝完。
這粥還不錯,結合剛才聽到的、看到的,探子肯定,姜瓖深得這些流民的人心。
這時候,只見一名軍官從城門出來,走到排隊的流民旁。
這軍官是張發(fā)可,他面向眾人大聲道:“諸位,你們之所以成為流民,不是因為你們好吃懶做,而是你們無地可耕,又找不到活計。如今,姜總兵要逐一清理個衛(wèi)所侵占軍田之軍官,把所有被侵占軍田收回,需要百姓耕種。若有誰愿意加入軍戶,姜總兵會分軍田給你們耕種。大家放心,軍戶上繳糧食不會太多,會保證你們能吃飽。”
張發(fā)可之言,給了流民們一盞明燈,點燃了他們的希望。
流民們爭先恐后,踴躍發(fā)言,絕大多數(shù)人都想要成為軍戶種田。
昨天清理大同前衛(wèi),說剩余土地,只能確保八百五十戶。
要是十四個衛(wèi)、三個所軍田全部收回,能分給萬余戶耕種,每戶有數(shù)口人,也就解決了數(shù)萬人的生存問題。
雖說大明的流民實在太多,這遠遠不夠。
姜瓖所做的,最少有了個良好的開端。
那探子親眼目睹這一切,心中為之震撼,姜瓖真是太有手段,懲治明國那幫人毫不手軟,又切實愛護百姓。
————————
大同后衛(wèi)官署,接近傍晚時。
官署大門外,本衛(wèi)所的佃戶、軍戶全部集中在此。
上午去火器作坊視察耗費了半天時間,姜瓖要在今天解決本衛(wèi)所之事,提前把所有人員都集中在此。
他們都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乖乖地等著。
“啊……”
“饒命啊!”
“姜瓖,你不得好死!”
“求總兵饒命!”
…………
哀求聲、咒罵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聲音從正堂內(nèi)傳出。
本衛(wèi)所有侵占軍田的軍官,全部在正堂被處決。
隨后,所有被處決的軍官尸體被抬出來。
看到這一幕,大門外的佃戶、軍戶們震驚了。
姜瓖站在桌面上,向佃戶、軍戶發(fā)表講話,所講的內(nèi)容跟昨天時在大同前衛(wèi)差不多。
他講話完畢后,趙天麟再接著講話,內(nèi)容亦跟昨天所講差不多。
天已黑,官署外舉起數(shù)以百計的火把,逐一給每戶發(fā)五十斤糧食。
天氣非常寒冷,這里人心卻火熱得很,,每個人都感激姜瓖。
姜瓖在官署內(nèi)查看賬本,本衛(wèi)所約有三成軍田,被軍官賣給了私人地主,其中有一成,是購買大同前衛(wèi)軍田的同一個地主。
這些土豪劣紳,同樣是罪惡,姜瓖也不會把這些人放過,等解決衛(wèi)所后,要拿那些人開刀。
剩余還差十二個衛(wèi)所,姜瓖都派了騎兵監(jiān)視。
他最看中的是土地,有土地就能留住人,又能收獲糧食。
那些軍官可以逃走,但不允許把糧食財物運走。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姜瓖逐一清理各衛(wèi)所。
各衛(wèi)所有遠有近,最遠的天城衛(wèi)、威遠衛(wèi)有兩百余里。
距離較遠的,姜瓖讓張發(fā)可、廖秋軍去清理。
姜瓖處決衛(wèi)所軍官、收回軍田,很快傳遍了大同,傳播到天下各地。
姜瓖此舉,獲得了多數(shù)人的認可、稱贊,被少數(shù)人所嫉恨。
還有些有識之士對姜瓖這種大膽、不計后果的做法很是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