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守進講述完畢后,阿巴泰臉色鐵青,雙手緊握拳頭,怒火萬丈。
“姜瓖,你這挨千刀的!”
阿巴泰咬牙切齒。
部將皆是心情沉重。
出現了姜瓖這樣的明軍,該如何應對呢?
眾人開始沉思起來。
浩浩蕩蕩的隊伍繼續前進著,那些清兵們仍然是好心情,渾然不知要面對橫空出世的姜瓖。
在阿巴泰泰這邊,眾人在思索著,要顯出對付姜瓖的有效之法,可沒那么容易,現場安靜下來。
博洛首先打破了平靜,說道:“父親,我們首先要做出決定,是否要跟姜瓖打?在懷來衛和平谷,我們兩次慘敗,都是我們在進攻,明軍守。若是我們不主動進攻,只管北返,姜瓖奈何我們不得。”
劉之源道:“沒錯,我們同樣有火藥、有震天雷,若姜瓖來攻,我們可用火藥打擊。若是先回關外,讓工匠多做火器,可有效對付姜瓖。”
博和托道:“父親,我們遭遇兩次慘敗,死了兩萬余人,若就這樣回去,定會被皇上懲罰。”
他所說的話,正是阿巴泰所想,哪怕以后能多做火器對付姜瓖,可那是以后的事情,要是阿巴泰就這樣回去,首先要被皇太極問罪。
滿八旗本來兵力就不多,一下子折損了七千五百人,是極為慘重的損失。
博洛道:“父親,如若我們把所有騎兵集合起來,正面沖擊,固然要遭受很大損失,但應當能沖近大同軍。我們再選拔死士,攜帶火藥,沖入明軍后點燃。”
瓦克達道:“沒錯,南蠻有火器,大清同樣有火器。我就不信,大清雄師打不過南蠻子。”
對于博洛的提議,阿巴泰很是贊同,他說道:“那好,我們北上,尋找大同軍決戰,定要宰了姜瓖。”
商議已定,阿巴泰下達相應的命令。
————————
平谷以北二十里,柳林鎮,姜瓖在這里駐扎。
方圓一百里地域,每天都有騎兵巡邏,每天都會向他報告。
連續兩天都沒有發現清軍人馬,倒是碰上了清軍斥候。
其中有個斥候還被打傷活捉,得知阿巴泰帶兵馬北上。
柳林鄉被解救的百姓還留在原地,要等清軍完全撤出關外后才算安全,姜瓖才讓他們回去,要不然半途碰上清軍,很有可能遭到殺戮。
二十五日,兆輝帶著六千人馬抵達林柳鎮,跟姜瓖匯合。
到了二十六號上午,斥候來報,在南邊六十余里,發現了大股清軍人馬,數量不下于三萬,騎兵數量不低于一萬。
除了軍隊外,還有大量螺馬運載的馬車,有大量的牲口、被俘獲的百姓。
姜瓖立即召集眾將開會。
主將大帳篷內,姜瓖坐在正中上方,武將們分坐兩旁,趙天麟作為幕僚,坐在姜瓖左側邊。
黃得功、周遇吉坐在右側邊。
“諸位,在南邊六十里,有清賊三萬人,最少有一萬是騎兵。”
此言一出,眾將精神一振。
李智雀笑道:“哈哈!比上次更肥的肥肉來了!”
郭子濤道:“我們就等著肥肉送上門來!”
卓鐘楷道:“無論清賊有多少人,我們大同軍都能把干掉。”
莊蒙少道:“將軍,我們立更大功勞的時候到了!”
…………
眾將紛紛說著,都在期待著。
黃得功、周遇吉亦為之振奮。
要是在以往,沒有大同軍,碰上這么強大的清軍,只能遠遠躲開,沒有誰會希望清軍前來。現在不同了,大同軍能有效壓制清軍,兩人都盼望著打更大的勝仗。
黃得功道:“姜將軍,再次決戰時,我定并肩作戰,帶著麾下弟兄跟清賊決一死戰!”
周遇吉道:“決戰不能少了我。我部雖兵力不多,火器不如大同軍,但所有弟兄都上下一心,誓死跟建奴決戰。”
等眾人發言完畢后,姜瓖朗聲道:“好,等清賊來了,我們跟他決一死戰。以前,建奴不可一世,大明軍隊屢戰屢敗,以后,我們大同軍專克建奴。我們再來一場大勝利,奠定咱們大同軍天下第一強軍的地位。”
他這么一說,眾將更是熱血沸騰,摩拳擦掌。
隨即,姜瓖話鋒一轉,說道:“我們前兩次為什么能以很小的代價打敗清賊?我對具體原因做過總結。三日前一戰,清賊有少部分人逃走,肯定會向阿巴泰講述作戰詳細過程。清賊并不愚蠢,當他們了解咱們的火器威力、戰法戰術,肯定會有針對性措施,以后,我們再要以很小代價大勝清賊,難度大得多。”
話音落下,趙天麟補充道:“除了自生火銃外,清賊的火器制作技藝,絲毫不比我們差。我們有震天雷、虎蹲炮,清賊同樣有;我們可躲在盾牌后面扔出震天雷,清賊同樣可以這么做。就算是自生火銃,我們也不能絕對篤定,清賊以后就制作不出來。”
聽到這里,眾將心中那興奮之情,那掛在臉上的笑容,基本上消失了。
不過,他們并沒有皺眉頭,也沒有心情沉重,更沒有畏懼,許多人露出堅毅之色。
對于趙天麟所說,姜瓖也早就考慮到,在清初,皇太極和康熙都很重視火器發展。
在崇禎后期,滿清的火器技術水平已不低于大明。
在康熙時期,有著名火器專家戴梓,發明了許多的火器,發明了“子母炮”、“連珠銃”。只可惜,康熙在打敗了主要對手后,為了保持滿八旗騎射優勢地位,放棄了許多已有先進火器,還開始禁錮科技發展(特別是軍事技術),燧發槍只是作為皇帝御用獵槍。
李智雀道:“最起碼,清賊目前尚未有自生火銃,面對南邊三萬清兵,我們還有火器優勢。咱們大同軍有姜將軍領導,日后返回大同,可招募更多兵士,可把士卒訓練得更好。哪怕被秦賊制作出自生火銃,也沒什么可怕。”
趙天麟接口道:“沒錯,我們漢人比建奴人多得多。以前明軍對清賊敗多勝少,是因為沒充足糧餉、火器差、沒有能征善戰統帥指揮,要被朝廷或貪官、庸官掣肘。只要有姜將軍在,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就算建奴有自生火銃,我們的勝算也很大,只要咱們跟著姜將軍,就能有高軍餉、就能打勝仗。”
對于他的各種補充發言,姜瓖很滿意,姜瓖要打造自身在軍中地位,讓軍中只認自己、而不是認大明朝廷,有些話不方便自己直接說、有些事不方便自己去做,趙天麟主動出面去干。
聽到他說的話,黃得功、周遇吉兩人,以及原本大同軍的老兵,那是深有體會。
周遇吉道:“趙主簿說得太對了。姜將軍把各種問題都解決了,何愁不能滅建奴!”
黃得功道:“黃某生平最佩服之人,便是姜將軍。只要有姜將軍在,一定有希望滅建奴。我黃得功愿追隨姜將軍并肩作戰!”
他性情比較耿直,這是發自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