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寧一路跟著姜嬸子,姜嬸子快人快語,不停向林寧介紹青遠村的情況。
“我們這幾年發展可好了,原來只有幾戶人家種蘋果,后來大家看賺錢,村長也說打造蘋果之鄉,現在村里人,除了幾戶沒壯丁,幾乎家家都種上蘋果。”
姜嬸子愛說話,底氣足,一邊疾走一邊說話,大氣都不喘。
“剩下幾戶,即使家里不種蘋果,也都到處幫忙,到了這個季節不光同村人,外村人也來青遠村賺錢,聽李秘書說,我們這是解決當地脫貧問題。”
兩個人走過坡路,開始往山上走,姜嬸子猶如走平地,腳步飛快,林寧走走停停,不一會氣喘吁吁。
姜嬸子開玩笑:“林記者你得多鍛煉,看著細胳膊細腿,不行啊,將來怎么生娃。”
林寧紅了臉,抓緊走幾步:“姜嬸子,別小瞧我,我雖然瘦,力氣大,一個人搬半筐蘋果,不是問題。”
姜嬸子被林寧逗樂了。
嘴上這么說,林寧的額頭不一會滲出大顆汗珠。
兩個人又走了一段路,半山坡上出現一大片果林。
靠近通道這一側,蘋果已經摘干凈,露出光禿禿的樹干,樹下堆積著成筐的蘋果。
姜嬸子摘下圍巾,露出曬得黝黑的皮膚,給林寧指指:“你看,現在蘋果都堆著,我這心啊,急死了,再等幾天,爛果越來越多。”
走進果園,門口有一個簡易門房,姜嬸子沖里面喊道:“老姜快出來,記者來了,幫咱們賣果。”
一個看不出年紀的中年男人答應一聲從門房走出來,憨厚地朝林寧點點頭。
“林記者,你看怎么弄?咱們現在開始?”姜嬸子非常急切。
林寧掏出照相機,示意道:“我們不用擺拍,你和姜師傅正常干活,像往天一樣摘果,我自己尋找合適的角度。”
姜嬸子一聽,松口氣,開玩笑道:“我這輩子最不愿意照相,可是為了讓我的蘋果早點賣出去,我豁出去了,林記者,別把我拍得太丑。”
老姜師傅看著姜嬸子攏攏頭發,笑著跟著她去摘果。
林寧問:“姜嬸子,我看你們果園占地這么大,平時幾個人打理?”
姜嬸子驕傲地道:“只有我們兩口子,孩子們都忙,咱也不給她們添亂,算起來,我們家應該是咱們村最大戶,這要是賣不出去,損失也最多。”
林寧跟著姜嬸子走進果樹林里,姜嬸子和老伴開始登梯子,撿果。
不一會小半筐蘋果摘好,可是樹上依舊掛著那么許多蘋果。
姜嬸子偶爾失手,蘋果嘰里咕嚕掉到地上,壟溝里有石子,蘋果磕掉果皮,姜嬸子擺擺手,都說不要了。
林寧挺心疼:“姜嬸子,你們辛苦大半年,這樣扔掉太可惜了。”
“沒辦法啊,我們家雞都是天天吃蘋果,爛果每天淘汰,雞都吃不過來。”
“往年呢?去年收成怎么樣?”
“去年還好,李秘書說得對,去年咱們村還沒家家戶戶干,今年果樹多,產量高,加上那個人突然說不要了,我們才一下子沒了銷路。”
老姜師傅這時候說話:“有些村民自己出去賣,城里還不讓,偷偷摸摸去,賣不了多少還得搭油錢,我們兩口子沒什么能耐,就等著林記者了。”
姜嬸子嘆氣:“是啊,有些人搞什么直播,也能銷出一部分,但是咱也不會啊。”
到了這個時候,如果不嘗試一下,林寧都覺得對不起姜嬸子。
于是林寧道:“今晚吧,我和李支書商量一下,咱們也來一場直播賣貨。”
姜嬸子樂了:“真的?”
“嘗試一下吧,我之前倒是想過通過這個方式,但是待銷量這么大,我怕自己不行,不過不要緊,做事總要有沖勁,咱們一起想出路。”
姜嬸子露出笑容:“你看多好,我第一眼看林記者就知道你是個能做事的人,咱們就這么說定了。”
林寧眼看姜嬸子又上樹,趕緊舉起相機。
一個小時后,林寧把第一篇關于青遠村蘋果之鄉的報道發給宋語如。
宋語如看著青山映照下,蘋果樹間兩名果農忙碌的身影,臉上還洋溢著笑容,贊嘆林寧照片的角度非常好。
林寧的報道內容也很中肯:
青遠村地處京海市西部,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雨量580-750毫米,無霜期165-185天,日照時數2600-2900小時,年均溫度8.3到10攝氏度,9-10月份溫差10度左右。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作為蘋果生長條件得天獨厚,蘋果口感酸甜適度,香脆可口,皮厚而韌。
配上掛著紅彤彤大蘋果的蘋果樹,至少看過圖片的人,都能感受到這種豐收的喜悅。
但是下半部分,林寧筆鋒一轉:但是今年因為特殊原因,蘋果銷售出現問題,大量蘋果囤積,果農心急如焚。
希望有識之士,更多有能力的人伸出援手,幫助果農渡過難關。
有意者可以與青遠村旅游節聯系,也可以親自來青遠村果園看看,現場摘下一個大蘋果,感受甘甜多汁的秋收味道。
宋語如沒有猶豫,在時事報最顯眼的位置刊登了這篇報道。
隨后,宋語如拿起電話,她親自與這些年與自己有業務往來的企業老總聯系,看看有沒有人能為青遠村蘋果銷售做點貢獻。
林寧這邊聯系李光元,找了幾個果農,大家商量方案,為晚上直播做準備,直播時間訂在晚上六點。
午飯前,林寧吃掉了姜嬸子送給她那個大蘋果,大半顆蘋果下肚,林寧真心覺得蘋果的味道棒極了。
看著漫山的蘋果樹,林寧感覺壓力山大,蘋果賣不出去,果農白費一年辛苦,這么好的蘋果爛掉,暴殄天物。
一個蘋果下肚,林寧涌上一個念頭,如果不是吃蘋果的季節能吃上蘋果,該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什么方式能讓人一年四季都品嘗到蘋果的味道呢?
蘋果的衍生產品:蘋果酒,蘋果醋,蘋果派。
這么說,自己還可以聯系生產蘋果醋的廠商,盡管之前沒有合作,但是青遠村蘋果質量過關,價格上如果占優勢,是不是又多了一個銷路?
想到這里,林寧想起上次在農交會做采訪,自己留過一個農產品銷售的電話,不知道她在這方面有沒有門路。
一番尋找,林寧找到了小于的電話。
“小于,我是時事報記者林寧,上次農交會我采訪過你,你還有印象嗎?”
“哦,林記者,記得記得。”小于聲音爽朗,聽到林寧的聲音很高興:“林記者最近好嗎?”
“哈哈,不太好,最近在做一個項目,想找個原材料用蘋果的廠商,想問問你那里有沒有熟人,青遠村今年蘋果豐收,還沒有銷路。”
“是嗎?我這邊主要做附近幾個市的蔬菜,水果這一塊倒認識一些批發商,肯定能買一些,量大估計實力也不行。”
林寧非常高興,有一點門路都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