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暗邸。
這次并沒有那么多人。
只有區區幾位勛貴,寂靜的讓人發寒。
首座便是陰沉著臉的于和志,他左右看了看默不作聲的勛貴們。
“怎么不說話了,難道都啞巴了不成。”
“難道就這樣被那個小皇帝給嚇破膽了嗎?”
“你們好歹跟先祖皇帝打天下的眾位老臣,怎么今日被小皇帝那么一嚇,連話都不敢說了嗎?”
“還是你們榮華富貴已經享受過了,等著把自己項上人頭送給那個小皇帝嗎?”
“轟隆!”
案桌四分五裂,一股肅殺之氣彌漫當空。
一個留著胡須的老者,耷拉這眼皮看了一眼于和志道;“我們不是不說話,只是這個小皇帝太過奸詐,不費吹灰之力,便把我們仰仗的勢力,全部瓦解。”
“聰明如于公,不是也著了那個小皇帝的道嗎。”
“親手把自己的部下給殺了。”
“哼!”
于和志怒視著說話的老者道;“怎么楊國公這話聽著怎么這么刺耳呢。”
“你難道是想怪本公爵嗎?”
楊國公也不懼,并且大家同等位置,只是因為他出生世家,才會讓他當拿事之人。
但看看這幾日的結果。
三番五次的計劃失敗。
不僅沒有搞死掉小皇帝,而且竟然讓他勢力越發的強勢。
就連勇冠公,王德順都讓小皇帝給殺的片甲不留。
連個后裔都沒有留下。
怎能不讓這些王公勛貴們,膽寒呢。
而且這次早朝,小皇帝真的是帶了一手好節奏啊。
先假意賞賜那些八位將軍,隨后引起內訌,而且小皇帝還不需要自己動手,只是借刀殺人就把問題解決了。
這怎能不讓這些以于和志為首的勛貴感到憋屈呢。
這一番錯誤的決策,全因于和志沒有審視局,導致一招下錯,滿盤皆輸。
他們都是勛貴之人,也是五朝元老。
已經對于和志心生怨言,所以才有后來的楊公懟于和志。
“于公好大的官威啊,怎么你也想把老朽殺了嗎?”
“哼!”
“我還怕你不成!”
于和志怒斥著楊公,看著氣氛直轉之下。
旁邊的一臉慈祥的老者連忙打圓場道;“大家都是為先祖皇帝,流過血的功臣,何必這樣呢。”
“我們這幾個人可是眼見的不剩下幾人。”
“何必在窩里斗呢。”
“現在最主要的便是怎么搞定那個小皇帝才是啊。”
“大家之所以來這不也是畏懼當今皇帝,天下人都皆知,皇帝就是想搞死我們這些五朝元老們。”
“現在要是自家人打自家人,那不是平白無故,讓那個小皇帝撿了便宜不是。”
聽著李公如此勸解,兩人也分得清楚主次,隨即作罷。
畢竟現在的強敵,是當今小皇帝。
不能在內耗下去了。
于和志平息了心中的怒火,隨即睜開眼道;“今日我請大家來,想必大家心里也明白。”
“小皇帝日以逼近,依然是事實。”
“現在十二營之中雖然中流砥柱還是我們的人,但統帥已經被婉勇這個人拿去。”
“現在不得而知,婉勇到底是不是皇帝的人,但我們還是要防備才是。”
“誰知道,那個小子是不是與皇帝,唱了雙簧戲。”
“嗯,于公言之有理啊,這一點我們不得不防啊,十二營乃我們立朝根本,這一點不能有閃失。”
那個面色慈祥的李國公,不由的扶了扶胡發,對于于和志的建議表示認同。
“啪!”
一聲驚雷炸響。
說話之人乃楊國公;“早知道這么麻煩,當時那個小皇帝登基的時候,我們應該早就殺了才是。”
“也不必現在如此這般被動。”
于和志不由的鄙視了楊國公一樣,你早干嘛去了。
當時小皇帝登基的時候,你不是也贊許了嗎?
還說小皇帝心軟,成不了什么大事。
但現在看到小皇帝連眼睛都不眨的殺掉王德順全家老小,又說這句話。
事后諸葛亮,也不是你這樣當的吧。
匹夫!
沒有腦子的匹夫。
于和志權當沒有聽見一般;“今日還請各位諸公,出一下良策。”
“大家已經看到王公府是何下場了吧。”
“我覺得不然我們夾著尾巴做人,就不要在惹事了吧,畢竟我們可是有功在身,那個小皇帝在想殺我們,是不是也要顧忌一點臉面不是。”
“呵呵!”
于和志看著這位面露膽怯的大臣心中鄙視不已,看來這位公爵大人,是真的老糊涂了不成。
“趙公,敢問你今年多大。”
“老朽依然109。”
“哦,109了啊,敢問趙公你還能在活多少歲月呢。”
“你,你這話是什么意思。”趙公一臉警惕的看著于和志。
“沒什么意思,做人不要把事情想的那么簡單才是啊,如果活了一大把年紀,還跟小兒一般,是不是就白活了。”
“行就算你有功,那個皇帝顧忌了一下臉面,但你子孫后代呢。”
“這,這,這。”
趙公張張嘴,便一陣語塞,他其實就是抱著僥幸的心里,對啊,我有功,皇帝顧忌臉面不殺,但不見得自己子孫也讓皇帝顧忌臉面啊。
看著不知說什么好的趙公。于和志冷笑了一聲;“你可知有個詞語,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嗎?”
“我們的小皇帝,可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簡單啊。”
“自古皇家無情,不要說我們這些外臣了,他小皇帝就連自己親兒子他都敢殺。”
“你現在去看看王公府,知道現在夜晚還有鬼哭狼嚎之聲。”
“殺人,對于我們這位小皇帝來說太過簡單。”
“你可不要真的以為我們小皇帝每日的嬉皮笑臉,但心中的殺氣,加起來要比從尸骸之中走過來的我們還要多。”
“于公我有一計,不知當講否。”
“哦?”
于和志看向剛才勸架的李國公,在所以勛貴中,于和志最忌憚的便是李成河。
這個姓氏是先祖皇帝賜予李國公。
別看此人面露和藹,但在手中喪命的人,不下十萬之眾。
他坑殺降兵的事跡,可以說讓小兒止啼。
可能是殺孽太多,讓他直到如今也未曾有過后代。
于和志作揖道;“還望李國公,出此良策,解我們之憂。”
“哈哈哈,不敢當,不敢當。”
“我也是心中有個小小的提議罷了。”
李國公捏著胡須道:“皇帝之所以如此敵對我們,不就是沒有外患嘛。”
“嗯?”
于和志心中一緊;“可否李國公明示。”
“引兵入國!”
“嘶~”
在座的各位全部倒吸了一口冷氣,看向笑瞇瞇的李國公,心中汗然。
饒是他們這般大逆不道的臣子,這句話還是讓他們心中一驚。
“引兵入國,引什么兵,當然是那些境外的蠻夷。”
“但這一招棋可謂是自損八百啊。”
“那些蠻夷可不像他們這等好說話,勛貴們再反,也只是針對皇帝,并不會涂炭生靈。”
“但只要是引進蠻夷,那這天下可是再一次進入混亂的年代,多少人流離失所,多少人變成兩腳羊。”
“這可是有為違天道啊。”
看著搖擺不定的勛貴們,李國公仿佛不知一般,笑瞇瞇的喝著眼前的茶水,等待他們的決定。
“夠了,不要再吵了。”
于和志怒斥了一聲,隨即雙目猙獰道;“是皇帝逼我們在先,是他的果,便有他吃。”
“我贊同李國公的意見。”
“誰反對,誰贊成。”
楊國公看了看眾人隨即一拍案桌道;“他娘的,我贊成,小皇帝無情,那就不要怪我們無義。”
“我附議。”
“我也贊成。”
“好,很好。”
于和志雙眼已經布滿了血絲,昔日他們是驅逐蠻夷的功臣,但現在竟然成了放開邊境,引蠻夷入國的奸賊。
這一切的一切,來的如此突然。
這世間又有誰能說的這對于錯呢。
看著勛貴們大部分都同意,剩下的幾人默不作聲,也恐怕難出這間屋子。
隨即李國公作揖道;“聽說五王爺已經先于蠻夷交涉,我們不妨改朝換代,視為五王爺唯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