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動員這個時代的士卒,所謂的大道理并沒有想象中的說服力,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怎么讀過書,他們所求不過是吃飽穿暖有遮風擋雨的房子而已。
再者,明末土地兼并嚴重,百姓生活困苦,對朝廷怨念極大。
所以明末義軍、流寇如火如荼。
活不下去了,不造反還能怎樣。
清廷南下,如果不是因為剃發令,估摸著南明會死得更快——清廷南下后,很快和江南地主階層形成默契。
如此情況下,南明不僅沒什么民心,連權貴階層的支持都很少。
內亂幾次之后,南明還能能茍十多年,期間甚至差點反攻,一度掌控了云貴川兩廣和湖南江西等七省,甚至還有山西陜西甘肅部分區域,幾有恢復舊山河的趨勢,已經很逆天了。
由此可見,清廷并非不可戰勝。
漢人也并非任清廷宰割的狗彘。
所以盧象英不對五百天雄軍說大道理,只告訴他們,你們現在是為保護你們得到的良田和宅宇而戰,這讓五百天雄軍更明白肩頭的責任。
盧象英說了最后一句話:“也許將來形勢變化,我們會離開江陰,但諸位袍澤不用擔心,李寄那邊有諸位田產和房產的契約檔冊,將來我們再回到江陰時,這些田產和房產依然屬于你們!”
五百天雄軍,群情激奮。
戰意昂揚。
盧象英長出了口氣,還好,第一次在這種大場面發表演講,不算出彩,但也沒有拉胯,只能說中規中矩。
這種事自己還是要練練。
爭取能達到傳銷團伙骨干的宣傳口才。
出兵!
城內物資緊缺,就沒有正兒八經的宰三牲祭天,意思意思著殺了只雞,然后大軍浩浩蕩蕩出了西城門,直奔申港鎮。
中元奴變,四鄉大族受到的沖擊比較大。
其中繆家和徐族在江陰城內幾乎全軍覆沒,而在城外的四鄉大族狀況也不算好,但城外的四鄉大族,多多少少擁有鄉勇。
比如申港鄭氏。
鄉勇嘛,關鍵時刻只要東家給錢,還是愿意賣命的。
所以申港鎮鄭氏幾乎沒受到沖擊。
徐族在江陰算是巨富,申港鄭氏則要低調許多,主要從事海外貿易,據李寄言說,申港鄭氏和大海盜鄭芝龍那邊有點沾親帶故的關系。
大海島鄭芝龍,絕對的一方梟雄,幾乎壟斷了大明的海外貿易,麾下兵力更是多達二十萬,戰艦三千多艘,一度擊敗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艦隊。
水師實力極強。
可惜,鄭芝龍沒野心,他要是有野心,未嘗不能成為下一個李淵。
之所以說鄭芝龍有可能是李淵,因為他兒子是鄭成功。
但鄭芝龍選擇了投降滿清。
所以申港鄭氏哪怕跟著鄭芝龍喝點殘羹冷炙,也可以做到富甲一方,因為這層關系,申港鄭氏養了不少鄉勇,實力不差。
也因為鄭芝龍的關系,清廷南下之后,在常州這邊對申港鄭氏極為客氣,盡管知道申港鄭氏養了許多鄉勇,南京的多鐸依然選擇睜一只閉一只眼。
所以論當下身家,搞不好申港錢氏猶在江陰巨富徐族之上。
繆家和徐族幾乎土崩瓦解。
當下江陰的鄉紳士族,基本上就以申港鄭氏為代表,這也是盧象英率領天雄軍直奔申港的原因——殺雞儆猴。
連有鄭芝龍當靠山的申港鄭氏都被老子搞定了,其他鄉紳士族誰還敢嘰嘰歪歪?
江陰城到申港鎮不遠。
三十來里路。
加上大軍出發得極早,所以午時剛過,天雄軍便抵達了申港鎮外,命令就地安營扎寨,讓士卒埋鍋造飯。
這也是當下天雄軍的困境。
只有五百人。
出來之后,幾乎沒有糧草支援,也沒有更多的物資,更沒有專業的伙頭兵,所以出發之前都發了口糧,安營扎寨后自己解決飲食問題。
說好聽點,叫自給自足。
說難聽點,和流寇、散兵游勇差不了多少。
幸運的是,有趙秋瑞和李鳳良一百綠營軍。
這些行軍方面的瑣事,他們可以以老帶新,讓那些新入伍的天雄軍士卒不至于忙成無頭蒼蠅,不過饒是如此,營地也有些亂。
徐三是老兵。
而且還是定國公徐允禎的親兵,和清兵、義軍都戰斗過,經驗豐富,很快幫盧象英把帥帳搭了起來——要讓申港鄭氏出錢出糧,絕對不是一兩句話的事情,也不是半天就能解決的事情。
今天大概率要夜營申港鎮外。
盧象英卸甲。
換上儒衫,掛上短劍,正準備出營帳,卻見李寄進來,直奔主題,“小官人,我去找申港鄭氏再次說一下我們的意思?”
他之前來過一次申港,不過遺憾的是,吃了閉門羹。
盧象英點頭,“帶上趙巨鹿一起。”
想了想,補充道:“再帶上趙秋瑞,把十個衙役組成的那一個小旗帶上,得讓申港鄭氏知道咱們的實力,看他們還有沒有膽量讓你吃閉門羹?!?/p>
李寄神情復雜,欲言又止。
盧象英問道:“怎么了,我的安排有問題?”
李寄咳嗽一聲,“說實在的,就帶一個十人小旗過去,如果申港鄭氏鐵了心不愿意出錢出糧的話,閉門羹還是一樣要吃的?!?/p>
亂世之中,申港鄭氏養的鄉勇可不少,十人小旗怕是不夠別人的鄉勇塞牙縫,搞不好別人的鄉勇兵力,還在我們天雄軍之上。
何止兵力,只怕軍械和盔甲,一樣占據著絕對優勢,這也是申港鄭氏的底氣,畢竟別人還有大海島鄭芝龍當靠山。
所以李寄其實有點擔心這一趟出兵,搞不好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盧象英哈哈一笑,“那感情好?!?/p>
老子就等他們犟到底。
天雄軍正好拿你申港鄭氏的鄉勇練練手。
李寄嘆道:“還是先說說道理罷,你不要急著用兵,畢竟一旦用了刀兵,影響之大,后續發展就不是你我能完全掌控的了?!?/p>
盧象英嗯了聲,“你先去試探一下申港鄭氏的態度罷?!?/p>
待李寄去找到趙巨鹿率領一小旗的人去申港鎮尾的鄭氏大宅后,盧象英喊住徐三,“陪我去鎮上走走,看看申港鄭氏在這邊風評如何?!?/p>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