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又被繼續灼燒了一段時間,奇怪的是并沒有將要燃燒的跡象。
停下了火焰,等到海藻稍微冷卻,陳軒伸手戳了戳海藻。
灼燒了這么久,除了殘余的熱量讓他微微有些燙手,其他的跟之前并無太大的不同。
“難道是火焰的溫度不夠?”陳軒有些納悶。
為了印證自己的猜測,他準備提升火焰溫度。
不過在此之前,陳軒先將海藻拿到了手里,更高強度的火焰下,如果還把海藻放在木筏上加熱,他怕把木筏一并燒穿。
一手抓著海藻,另一手開始噴射火焰,這次他要持續提升火焰強度。
只見原本紅色的火焰開始慢慢的改變,最后,火焰轉變為了青色。
火光將陳軒的臉照的發青,空氣也變得扭曲。
而一直沒有變化的海藻,在這種溫度下終于開始慢慢融化。
同時,他的雷達視角里又出現了一股新的能量波動。
有戲。
陳軒小心的維持著火焰溫度,融化的海藻提煉物由于沒有合適的容器,一滴一滴的落在木筏上。
他沒敢用泡面桶裝,畢竟這種溫度已經足以燒壞泡面桶。
最終,所有的海藻全部融化,變為一灘膠裝的物體,覆蓋在木筏的表面。
而當他收回火焰,這些看起來滾燙的膠狀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的開始冷卻,硬化。
這些海藻提煉物的導熱性看起來很不錯。
陳軒耐心的等待它們冷卻了一段時間后,才伸出手試探著觸碰了一下這些海藻提煉物。
確認了溫度已經可以接手,陳軒才將這些已經凝固的海藻提煉物拿在手上開始觀察起來。
經過連番的灼燒,原本鋪滿了整個木筏的海藻,此刻卻濃縮為了一堆質地輕盈的固體。
顏色也變得透明,晶瑩。
將這些固體累加起來,大概有一個背包大小。
陳軒用木質小刀在上面嘗試切割,卻并無法留下絲毫痕跡,顯然這種材料有著很強的硬度,完全區別于海藻原本的柔軟。
看起來就像是平日里所使用的塑料。
沒想到,海藻經過再次灼燒后,居然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這讓陳軒愈發的好奇。
再試試,或許還有什么別的變化。
陳軒抓著已經凝固的海藻提煉物,又再度嘗試灼燒。
然而這次,無論他如何提升火焰的強度,眼前的海藻提煉物除了融化成原本的膠裝形態,不再發生任何其他的改變。
看來這就是變異海藻的最終產物。
又或者需要還需要更高的溫度和其他的條件,但他暫時無法滿足這些條件。
只能以后再進行其他的嘗試。
陳軒暫時放下了繼續研究的心思。
從感知里出現的能量波動看,這些海藻提煉物同樣屬于材料的一種。
通過系統將其吸取到材料空間內,眼前的這些海藻提煉物為陳軒提供了3單位的“生物塑料”。
生物塑料,這是系統對陳軒從海藻提煉而來的這堆神奇膠質的稱呼。
看著材料空間內的生物塑料,陳軒有一些想法。
生物塑料的再次變形可以通過系統很方便的進行,而這種材料既然和塑料的性質如此相同,那也許可以替代塑料做一些新的道具?
塑料的應用可就很廣泛了。
不過眼下最重要的是獲取淡水。
保證淡水資源充足,才能讓自己的時代大廈之行無憂。
或許可以先建造一個簡單的淡水收集器。
這個用眼前的材料足夠。
其實他早就想做這樣一個淡水收集的裝置,對于目前在大海上漂流的他來說,淡水只能依靠蒸餾來獲得。
而蒸餾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靠太陽能蒸發,一種是他自己燒火煮水。
前者需要透明質地的材料才能做成,后者需要耐高溫易導熱的物品。
在海上漂流了一天,他一直就沒有找到合適的材料。
為什么那么多的日常生活用品,卻全都是木質的?
這一度讓陳軒十分疑惑。
現在材料終于有了,陳軒開始在大腦里飛快的搜索著野外生存類資料中有關淡水收集器的部分。
“海上濕氣重,那就可以不用做太多過濾的設計,但要增加收集水汽的能力?!?/p>
“增加一個蒸餾的設計,這樣可以在緊急時刻用。”
“就采用雙層的結構”
“這種生物塑料是可以經受高溫的,所以還可以增加一個加熱的底層,方便蒸餾?!?/p>
“還要設計一個排水口,提高效率,減少浪費?!?/p>
“用木炭來涂黑底部,增加吸熱。”
“要增加一個固定的設計,方便放置。”
……
陳軒心中飛快的盤算著,一個簡易的淡水收集器設計思路在他腦海中被迅速的構建了出來。
設計完畢,接下來,開始制作。
不過開始制作之前,陳軒需要先休息恢復一下。
之前持續的使用“火焰噴射模組”,消耗了他大量的精神力,他已經開始微微感到頭暈。
在木筏上躺了片刻后,直到精神恢復了一些,陳軒才坐起身,開始著手淡水收集器的制作。
淡水收集器的主要材料,是透明的生物塑料。
空間內的生物塑料,在陳軒的意識下分別出現,并開始慢慢延展變形。
在變換出了適合心意的幾個部件后,陳軒就動手開始將它們按照先前預定的想法進行拼接,組裝。
一些縫隙不能完美的填上也不用擔心,可以交給系統優化。
一個錐形的淡水器慢慢的成型。
最后一步,使用系統優化。
白光開始包裹陳軒制作的淡水收集器。
或許因為材料不同,并且工藝更加繁瑣,時間也沒有之前那么快。
等待的時間,陳軒繼續閉目養神。
直到耳畔傳來系統提示:“淡水收集器首次優化完成,增加效果效率!(加快物品相應的工作效率。)”
陳軒睜開雙眼,端詳著完工的淡水收集器。
優化后的淡水收集器大小相當于12寸的三層蛋糕,整體看上去,有些像是冰淇淋桶的頂部。
圓錐的設計外形被優化后十分規整圓潤,頂部有一個注入海水的接口。
注入后的海水流向相應的區域,蒸餾出來的蒸汽,通過夾層的設計很快就可以被冷凝收集起來,然后迅速下滑流向底部的采集區域。
為了加強吸熱,盛裝海水的區域底部原本被他使用了木炭進行了簡單的涂黑,現在則被系統直接加工成了一塊漆黑的塑料板,顏色更黑,更持久。
邊緣的一側延伸有一個塑料卡扣,這樣不僅可以很方便的將淡水收集器固定在桅桿上,還能夠調節固定的位置使之懸空,便于用火焰從下方蒸餾海水。
淡水區域和海水區域可以各自加熱,互相之間基本不受影響。
而下方還有一個可以開關的出水口。
如果忽略它的外形,這簡直就可以當成一個自助的飲水機,而且還是冷熱雙控。
不愧是系統出品。
最后淡水收集器還增加了一個“效率”的特殊效果。
更是錦上添花。
這下,淡水就不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