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繼續。
“那怎么辦?當無事發生?”
“怎么可能?這可是要毀名聲的!
國家為什么要扶持我們?
咱們做電影的,不像那些搞科研的。
我們不能給國家爭里子,上面需要我們是想我們能給國家爭面子。
我們的名聲,就是面子!
面子丟了,里子就要‘殺人’(封殺的殺)!
咱們能有現在的身份地位,成為圈子的一個個權威人士,那都是靠過去辛辛苦苦贏得的名聲撐起來的,沒了名聲,咱們除了車子、房子、票子......這些身外之物,咱還有啥?!
咱!還!算!個!啥?!”
“不至于名聲全毀吧?”
“多少毀點,但名望這玩意就跟房子一樣,毀起來比建起來容易。
再者說,墻倒眾人推啊,房子倒下去的時候不知能不能及時收得住勢頭。
搞不好全玩完,過去多少同行是因為一點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從此一蹶不振,興許還得搭進去人命。”
“名聲這種東西,雖然虛無縹緲,摸不著形,沒有票子、車子、房子這些實在,但能保住最好。”
“啊!好可怕哦~簡直是......”
“那該怎么辦?”
“我倒是有個想法.......”
“說說?”
“你們想,如果《星海》真的有能力達成我們的那些賭約的內容話,那豈不是什么問題都解決了?”
“可是《星海》只是個游戲,不是電影啊!”
“嘖~《星海》是個游戲沒錯,但它的宣傳片,是不是能算做‘微電影’........”
“嗯?”
“嗯!?”
“哦哦哦......!!!!!你是想.......”
“嗯。”
“可是,《星海》真的值得我們這么做嗎?就算我們一起使勁,也有失敗可能,到時候不僅要丟壞名聲,還得搭上人情,即使成功了,萬一輿論方面不接受,上頭........”
“可如果成了,我們不僅不會失去名聲,反而會因為捧起了《星海》的功勞而得到比現在更大的名聲,興許足夠吃到我們孫子的孫子那輩了.......”
“如果是別的片子,我肯定不能接受這個方案,可如果是《星海》,我覺得,我們能贏!”
“是啊,《星海》.......我就不明白,以那個團隊的本事明明可以輕輕松松在電影圈賺名聲,為什么要混游戲圈這種九流的地?”
“總之,表個態吧,我同意。”
“我去人多那邊。”
“同意。”
“你同意的啥?”
...........
在柳乘蔭澄清了《縱橫星海夢》是個游戲而非電影后,除了那些真的對單機游戲毫無興趣的網友頓時大失所望后,不再關注外,大多數人都忍不住好奇,到游戲官方平臺搜了一下這個游戲。
在得知了游戲的玩法介紹和游戲價格后,即使是對冒險跑酷題材不感興趣的玩家也會因為惦記著宣傳片里曾出現過的某個符合自己審美的角色或事物而停下來觀望。
這個游戲到底值不值得花錢入手?
而那些正好對這類型游戲的玩法感興趣,對游戲里的畫面更感興趣的玩家在大致了解了這個游戲后便第一時間點亮“收藏”和“上架通知”按鈕,然后扔出了自己手頭上的所有催更票。
在無數催更票加速下,游戲介紹界面右下角的“預計10天內完成審核”迅速變成“預計2天內完成審核”。
然而,說是這么說。
但眾所周知,華國官方通常習慣在一些事情上給自己多留有點余地。
說是“2天內”,實際上,才第二天上午10點,柳乘蔭就從后臺接到了官方發來的“審核通過”,同時作品后臺界面點亮了“上架”按鍵。
從此刻起,柳乘蔭可以隨時讓自己的作品在官方平臺上架發售。
當然,這并非是強制性的。
只要是沒經過官方審核的游戲在哪都不能上架,反之,只要是經過官方審核的游戲在哪都能上架。
只要記得繳稅,且別漏稅就行了。
審核通過后,柳乘蔭如果不想在這賣,也能去別的地方賣。
但柳乘蔭覺得游戲這行水很深,他把握不住,還是放在官方平臺比較穩妥,直接點擊“上架”。
之后柳乘蔭又快速在各視頻的軟件評論區發布聲明,告訴網友們——《縱橫星海夢》上架了!
就算柳乘蔭手速很快,但當他再次將視線轉回到游戲后臺信息的時候,他發現游戲居然賣出去四千多份!
原來在游戲上架的同一時間,是那些提早收藏了游戲,并開啟了“上架通知”的玩家立馬就在手機上收到自己所關注的游戲上架了的消息。
四千份,每份10元。
那就是4萬塊!
與平臺三七分成,就是2萬8。
扣去雜七雜八大概兩成多的稅,那就是......
是多少來著?
雖然早就有所預料,并做好了一定的心理準備。
可當橫彩真的天降到自己面前時,柳乘蔭依舊被砸得有些蒙了,一時間有些找不著北,腦子有點缺氧,竟然連這么簡單的算術都無法心算出來。
反正大概在兩萬元左右吧
話說,個人所得要交近八千塊的稅確實有點多,柳乘蔭之前三年下來也才攢了八千多。
據說走公司賬戶能少很多,要不以后開家公司?
不過即使有近八千元要上交國家,但柳乘蔭依舊有著約兩萬塊錢的收入。
這對于柳乘蔭這個沒見過什么大錢的普通學生來說依舊是一筆巨款。
而得到這筆巨款,他總共只付出了七天多的時間!
而且這個游戲也才剛上架幾分鐘,它能為柳乘蔭帶來的利益遠不止這些,這兩萬元連開胃菜都算不上!
這時,柳乘蔭突然伸手在自己額頭拍了一下!
哎呀!
我是不是傻?
柳乘蔭突然意識到自己先前的做法根本毫無意義。
因為,就在他剛才算數的那會兒,后臺上的銷售數據又增長了幾千。
這一刻,柳乘蔭突然有所感悟:
其實,人這一生活著,并非一定要做什么有意義事情,自己喜歡就好,以自己喜歡且安心的方式活著,而“活著”本身就是有意義的事......
柳乘蔭再次打開計算器軟件。
錢不錢的倒無所謂,柳乘蔭只是喜歡數學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