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書友最近在質疑主角的低調路線。對于這個,也許是吳越的史料了解的人實在不多,只好相關里面科普解釋一下。
首先,是關于吳越宗室的權力。可以說,那些擔任一方刺史、觀察使、XX留后這些的,都是地方實權派。吳越國是五代十國當中難得的對宗室分權比較開放的國家,錢弘佐當大王的時候,錢弘俶在臺州、溫州就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不是和明朝王爺那樣掛個虛名的。主角就算沒有做吳越王,但是這不代表他在某些領域就沒有決策權。
其次,為什么寫吳越國,吳越國和其他九國有什么區別?這么說也許不準確,因為從地緣上來說,南漢那個太監國和吳越都可以走海外發展路線。只是南漢的路線更偏熱帶,當時的醫學難以殖民,也缺乏文明的海外國家交易,無非就是和大食人的遠洋貿易……扯遠了,回到吳越的問題,要開拓航海貿易和領地,深挖這一內涵,你做了國王,還能到處跑么?許多你知道的優勢,就靠隔空指點?給水師將領留錦囊妙計?這種情況下,實在是深合當初錢镠那句話:“與其閉門為天子,不如開門為節度使。”如果主角執掌明州蘇州他叔叔分個留后或者觀察使,手頭再獨力監管一個市舶司,在前期海向型擴張的時候會好得多,而且作為“臣”,你一天到晚“乘桴浮于海”,你叔叔只會覺得你胸無大志,更加放心你。
最后,本書前言說了,趙二最后切齒痛恨“孰知錢賊貌恭心逆”,所以本書一開始就不是全程武力碾壓的文,不是“熱血軍文”,本文要塑造的,是恭恭敬敬給趙宋當一陣子孝子賢孫,讓你覺得對方無意對抗你,結果等你懈怠之后轉身背后一陰刀的那種文。
至于主角最終如何上位,肯定不能劇透。但是趙匡胤召李煜去汴京覲見,李煜沒去,趙匡胤白話了一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趙匡胤召錢弘俶去汴京,錢弘俶乖乖去了,趙大臉皮不夠厚,歷史上也沒不要臉到直接發難。如果主角很早就當了大王,趙匡胤召見你的時候,主角親自去汴京否?
本書沒有“快意恩仇式的熱血”,作者本人是個陰毒的死胖子,每天笑呵呵笑面虎很憨厚、背地里一逮到機會就下陰刀那種。那些熱血打臉的情節作者自己都沒有代入感。所以,只能說一類書只能服務于一類讀者,這是沒有辦法的,我自問我想來服務少數派,這沒什么對錯可言。
當然,我從來不會覺得任何一個認真留言的讀者見解觀點有問題。本書的遺憾,也許只能用一個原理去解釋:寫五代吳越國題材的小說太少了。至少我本人見到的里面,以簽約上架的為限,貌似這是中國網文界第一本。(幾年前某點有一本《五代逆天》,寫的是馬楚,也算是開荒之作,那本書爭議也很大,愛看的看完了,擁護者也不少,但是批的人批得慘不忍睹)
究其原因,無非是那些高產的題材讀者們可以“這本不合胃口看另一本”。所以那些大眾化的讀者是最容易找到滿足他的糧草的,各類供給都很充分。而馬楚、吳越這樣的題材,對不起,中國網文界就那么多,不愛看這本,別的沒有了。但是讀者們總是會有“幻想一個熱血的吳越”,“一個以陰謀取勝、扮豬吃虎的吳越”,“一個種田攀科技的吳越”,“一個合理黨的吳越”。那么多矛盾的需求,想在一本書上得到滿足,是不可能的,我也不能兼顧所有人的需求。
這只是五代吳越國的一本開荒之作,只能起到開荒的作用,滿足一類讀者的胃口。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供給稀缺帶來的多種價值觀無法被同時滿足,我認為這不是這本書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