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這第二個目的嘛,那便全拜酸儒袁凱所賜,因為這貨,導致洪武大帝跟太子朱標如今的關系有些尷尬,方才出口呵斥朱標,讓其出去,便足見洪武大帝心中尚有怒氣。
袁凱這貨才華倒是有的,也因此登上大雄寶殿,原本小日子倒是也過的極為舒坦。
可最近大明那是什么情況?
胡惟庸案尚未結束,洪武大帝的刀仍在砍人,太子朱標心慈手軟,非得在這個時間節點去勸說洪武大帝,讓他不要殺那么多人,這矛盾一來二去,就愈發加深了。
兩個人三觀不合,理念不合,原本倒是也無傷大雅,但這兩個人一個是洪武大帝,一個是太子朱標,那可就要了命了。
洪武大帝問及酸儒袁凱,豈料袁凱墻頭草般的回答,讓洪武大帝更加厭惡他了,無奈之下,這酸儒袁凱只得裝瘋賣傻了,企圖瞞天過海,致士還鄉,先保住自己一家人的腦袋再說。
朝中那些心藏禍端之輩,卻借此事,大肆宣揚洪武大帝跟太子朱標不和,朱雄英此時那也是萬般無奈,為了皇位著想,也只得來一波反向勸諫了。
看起來他是在吐槽自己老爹,實際上卻是在勸說洪武大帝!
朱標打小就被儒學熏陶,不忍殺戮,實在是正常表現!
儒學講的那是什么?
一個‘仁’字貫穿始終,教化為主,刑罰為輔!
朱標簡直就是儒學典范??!
但朱雄英心里也清楚,歷史上洪武大帝對朱標那是好的不能再好了,他倒不是特別擔心,之所以要這么做,無非就是來個雙重保險罷了。
至于第三個目的嘛,所謂的要學諸子百家,只不過是扯個幌子,朱雄英真正想做的事,是希望可以借此機會,接近一位大佬!
這個人,是一個和尚!
這個和尚跟洪武大帝,那可是稱得上朋友的人,時常跟洪武大帝對坐論道,卻也正式因為如此,導致權臣忌憚,一場無聲無息的陰謀,也自此徐徐展開了。
這個和尚有個朋友,被胡惟庸案所牽連,和尚自己也差點性命不保,好在洪武大帝未曾追責,只是免了他的官職,讓其再鳳陽水西寺養老。
看起來像是養老,實則是軟禁。
大明鳳陽,基本就是個圈禁場。
朱文正便是前車之鑒,那可是老朱家的祖籍之地,那里的風吹草動,怎么瞞得過洪武大帝的眼睛?
這和尚一身本事神鬼莫測,讓他飄然離去,云游四海,洪武大帝自然是不大放心的。
因此才將他軟禁在鳳陽,讓他無法脫離自己的掌控。
西漢開始,百家被廢,儒學獨尊,百家也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消亡。
此時的大明,若說精通諸子百家之人,幾乎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
朱雄英此時表示自己要學這玩意,作為洪武大帝的皇長孫,洪武大帝自然不會敷衍,隨便找幾個酸儒來唬弄他。
于是,他就有了接觸那個和尚的契機了。
這是他早就想好的計劃了。
首先,讓洪武大帝知道,自己的才能,自己并非草包。
不僅要重視,而且要傾盡所能的重視!
其次,要以假亂真,要讓洪武大帝相信,自己是真的想學,才能創造接觸那個和尚的機會。
當然了,朱雄英想接觸他的原因,并不僅僅是因為他一身本事十分了得,所謂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這個和尚還有一個朋友,一身本事也完全不亞于他!
而這個人,便是朱老四能夠登上皇座的第一功臣,那個大明第一陰謀家!
朱雄英絞盡腦汁,一直在想,跟朱老四有關的那件事情,那件足以徹底改變大明進程的事情,如今他終于想起來了。
關于這個人的傳說,實在是數不勝數!
但有一定不可否認,那就是這個人確實十分了得!
幾乎是僅憑一己之力,就將朱棣變成了永樂大帝!
朱棣靖難打一開始就是一步死棋,若不是這個人,朱棣斷無找到生門的機會。
“殿下,若成大事,可直取京師!”
“山東都無法逾越,京師如何直???”
“殿下,直取京師,并非唯有濟南一道!”
“我懂了!”
建文四年,朱老四取道館陶,渡河而過,直奔徐州!
建文四年三月,朱老四過徐州而不入,直奔宿州!
建文四年四月,靈璧一戰,南軍主力被朱老四一舉擊潰!
建文四年六月,朱老四率兵南上,直取京師,永樂大帝現!
僅以北平一城,取大明天下,這個人完成了一件史無前例的奇跡壯舉,扭轉乾坤,讓朱老四成功登基!
因此,朱雄英想要做的,那就是將一切有可能成為危險的存在,在其發展壯大之前,扼殺在搖籃之中!
而這個人,無疑是朱雄英不允許他活在世上的!
他是陰謀家,他想要的是不朽功名,他想要的天下大亂!
他對權勢無感,他百人百面!
他有驚天之才!
當然了,朱雄英想達成自己的目的,那就的先接近他,如果有機會,甚至招致麾下,也不是不行!
只要這貨不整天想著天下大亂,才能證明自己的本事,不像個瘋子似的,朱雄英覺得,自己跟他還是可以成為至交好友的。
若是這貨真的如同史書記載的那樣,完全就是個妖僧,那朱雄英也只能砍了他了!
這種人,朱雄英自忖自己是駕馭不了的,與其讓他成為一個禍害,索性殺了,一了百了!
這三個目的,基本均已達成,朱雄英此時的心情那叫一個舒坦!
但是當他剛剛踏出御書房的大門,看見站在門口,一臉怒意的老爹時,臉上神清氣爽的神情,瞬間消失不見。
隨后,一聲響徹云霄的慘叫聲,便在這金陵皇宮之中響起!
“小王八羔子,現在膽肥了啊,連你爹的小報告,你都敢打了?”
“爹!我知道錯了,饒了我吧。糟老頭子......君子動手不動口......打人不打臉......”
聽著父子二人打鬧的聲音,逐漸消失,御書房內,洪武大帝這才沉聲到:“李立純,去,傳蔣瓛覲見!”
洪武大帝面不改色,李公公可是聽的提心吊膽,聞言當即躬身領命,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