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沈波與姚發,許振揮淚而別,卻并沒有太多的兒女情長。
許振沒有說什么,只是把自己手抄的降龍十八掌心法其中的八掌交給了沈波,慈祥的摸了摸沈波的頭。
君山的竹子在微風下發出沙沙的聲音,仿佛在為沈波送行。姚發一面流著淚一面惡狠狠的叫道:“沈波,千萬別死啊!不管你用什么陰險卑鄙的方法,一定要活下來!!”
“姚發你這混蛋擔心你自己吧!我怎么會死在那骯臟的倭寇手中?倒是你,別練少林武功練成太監就好了!哈哈哈!”沈波流著淚大笑著,騎著馬隨著東方龍離開了沈波來到明朝后的第一個家。
洞庭湖啊,君山啊,什么時候,才能再回到這里?
這美麗的山,美麗的水,還有……那段甜美和苦澀糾集的月夜回憶……
沈波在那天后,要姚發去查那天包下了洞庭湖東面的人是誰,卻不要姚發告訴他。沈波當時對姚發說:你先把那個人的身份記在心里,等我強大了之后,再來告訴我!
沈波的腦中再次浮現出那個女孩子的身影,然后狠下心腸,將女孩的記憶,壓在心底最深的地方。
我會回來的,我會變成一個最強的人,回到這里,尋回我失卻的東西……
一定會!
***
兩日后。
“子睿啊,你可為師為何如此急著離開君山?”此時已經離開君山兩日了,師徒二人身在韶山里一家普通的酒店中打過尖后準備繼續上路。這里的菜全部都放了大量的辣椒,讓沈波很不習慣,汗流浹背,將兩大碗甜米酒喝完才爬上馬背。
“子睿,子睿想不出來的說,因為師父您這去的方向是廣東啊,卻不是龍王島。”沈波尚未自辣椒的恐怖下恢復,呼著氣回答。
兩天前師徒二人離開君山后,沈波本以為是因為有倭患而要立即出發去龍王島,卻發現東方龍的路線是望廣東而去,十分不理解。這幾日來沈波也漸漸知道了龍王島的主要財政收入。基本上龍王島已經壟斷了海鹽的路子,鹽幫已經被龍王島合并了。加上東方龍和許振是二十年的老朋友了,所以在鹽運上的利潤,全是屬于龍王島的,而且不少丐幫弟子同時也都是龍王島的戰士。這兩天來師徒二人一路換了三次馬,顯得很是緊迫。因為一般來說,馬匹跑了超過三個小時就不行了,所以長途跋涉如果要快的話,就必須隔段時間換一次馬。反正丐幫的分舵多多,也不愁沒驛站。
跨上馬,東方龍眉頭皺的老高:“為師前幾天知道了一個消息,羽柴秀吉那肆在去年以三法師輔佐者的名義,賺了織田信長的位子后。已經于今年四月通過賤岳合戰打敗柴田勝家,柴田回歸本城北之莊后自殺死了。他這一死沒什么,這些我們沿海百姓必然又要遭殃。”
“師父啊,扶桑亂他的,和我們沿海什么關系了?”沈波請教。關于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故事,以前玩日本的游戲時,沈波還是接觸了些的,知道是日本的英雄人物,見東方龍用如此輕蔑的語氣談論這些人物,心中頓時生起一股怪異的感覺。
“子睿你不知道吧,那些該死的雜種,每次打仗前如果軍糧什么不足,往往就來我們中原搶奪。這都還不說了,因為大部隊的來搶劫,我們都有線報,可以及時攔截。自二十年前戚大帥將倭寇在中原的勢力連鍋端了后,倭寇也知道了我們的厲害,大隊來搶劫的倒也差不多沒了。而麻煩的是在他們這些瘋狗這么多年來一直喜歡狗咬狗,一旦打仗,瘋狗頭子死了后,那些瘋狗手下就沒人管了,也沒人給他們屎吃了,就來我們沿海搶劫。他媽的,他們那邊亂了二十年,我們這邊就防了二十年。他奶奶,這群狗倭寇,真是殺不盡的賊廝鳥。”東方龍說著,吐了一口唾沫。
沈波這才明白,原來雖然說二十年前戚繼光將軍打敗了倭寇,可是倭患卻一直沒有平息。每逢那邊打仗,不管哪邊輸,總會有失去主公的浪人渡海來中原搶劫,打著武士的名號做強盜的事情。這些年來日本一直處在戰國時期,戰亂不斷,也就不斷有浪人武士來到明朝沿海轉職做強盜。所以雖然他們一直堅持自稱為武士,不過在沿海人看來,所謂武士,浪人,和強盜倭寇根本沒任何的分別。
“那,師父,我們這去廣東做什么?”沈波問。
“我們……去見一個人。”東方龍說著,臉上露出一種似乎朝圣般的神采。
“見人?見誰啊?”沈波咋吧著仍然發辣的嘴,心中嘀咕。
正思考著,卻聽東方龍加快馬速,微微發黃的散發在風中飛揚著,猶如一尊神坻,只聽他大聲吟道:“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生平。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豪邁的聲音回蕩四野,驚起周圍飛鳥撲棱棱飛入半空,帶著這凌云的氣魄,直沖向那九霄云外。
***
又兩日后,廣東鎮守府。兩道大門銅環熠熠生光,一塵不染的石臺階旁,佇立著兩只威武雄壯的石獅。金色的陽光照到門口牌匾,那“鎮守府”幾個字躍然奪目,隱約透出一種莊嚴肅森的氣勢。
東方龍上前拍打了兩下銅環,等門開了后,遞過一張帖子。門衛見東方龍相貌不凡,禮貌的回了個禮,將帖子送入,不一會就急匆匆的走了出來,向東方龍恭謹的行禮道:“大俠快請進,我家主人正在后園。”一面說著,一面帶著崇拜的神色偷望東方龍。
東方龍微微點頭:“勞煩帶路!”神情中甚是激動急迫。
經過大堂,在下人的帶領下兩人來到后園。園中花樹甚少,只有幾叢翠竹散落在墻角池邊,顯得清雅非常。園中假山下的小池中不時有幾尾魚兒躍出,頗富生趣。
下人到了后園的拱門外就施禮退了下去,東方龍則徑直走了進去。步履之快,沈波幾乎跟之不及。趕上前去,正好看見東方龍向園中一老人單膝拜倒,神色激昂,聲音微微顫抖:“大帥,卑職來看您來了!”
沈波聞聲望去,卻見那老人兩鬢染霜,神情矍鑠,不怒而威。眉宇間憂色濃濃,而眼神里英氣隱隱。步履雖沉重緩慢,可身姿岳鎮淵停,透出一種軒昂的氣魄。老者身前的石桌上擺著文房四寶,以及一卷手記,卷上墨跡未干,卻不知道寫的什么。
老者一臉驚喜的上前扶起東方龍,注視著對方,一樣激動的神情,眼中卻淚花隱隱。
說來也奇怪,這老人明顯比東方龍矮上許多,可是在沈波望去,卻是和東方龍一般的高大,甚至有一種讓人傾倒叩拜的氣勢。
沈波心中再無疑惑,也上前拜倒:“戚繼光將軍,沈波今日有幸見您一面,死而無撼。”
戚繼光?
這老人就是/正是民族英雄戚繼光么?
老人一呆,忙上前欲將沈波扶起:“戚某何德何能,讓小兄弟你說出這樣的話來……”
他,果然就是戚繼光!!
***
自扶桑戰國時期開始,日本分裂成南北朝,年年征戰。不僅扶桑本土戰亂不定,每逢戰后,戰敗一方之殘兵潰將便流亡于各個海島,再與冒險商人結合,屢屢侵犯我中華沿海一帶,是稱倭寇。
元武宗至大年間,倭寇曾焚掠慶元城,殺人無算,城中官署民房幾乎被燒光;明正統年間,又一度攻破大嵩,劫持焚燒而去。但是最慘烈的一次要算明嘉靖二年(1523年)的“爭貢之亂”。
那年,日本封建主大內氏和另一封建主細川氏分別派“貢使”宗設、謙道和瑞佐、素卿來到寧波。大內氏的貢使先到,但細川氏的貢使素卿(姓宋,原籍鄞縣,流亡至日做了引狼入室的漢奸)賄賂市舶司太監,得到優先驗貨的優待。設宴招待時,又讓素卿等上座。宗設一伙認為這是有意讓他們丟了臉,于是鬧翻,引起一場劇烈斗殺。宗設率領的一隊倭寇,不但燒了城內的嘉賓館,還一直迫殺素卿等至紹興,又從紹興折回寧波,奪船出海。在這次變亂中,寧波的備倭指揮劉錦、千戶張鏜等都戰死殉職了,被殺害的群眾達幾萬人。從此以后,明王朝即實行全面海禁。
而海禁之后,明朝內部的漢奸商人則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倭寇聯合起來,倭患尤勝之前,沿海百姓一年苦過一年。公元1553年,在漢奸汪直、徐海的勾結下,倭寇集結了幾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蘇沿海登陸,分成許多小股,搶掠了幾十個城市。沿海的官吏和兵士不敢抵抗,見了倭寇就逃。僅1554年(嘉靖35年)一年,浙江,江蘇地區就有超過48處地方被倭寇肆虐。
這時倭寇侵略越來越嚴重,使躲在深宮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發愁了,叫嚴嵩想法子對付。嚴嵩的同黨趙文華想出一個主意,說要解決倭寇侵犯,只有向東海禱告,求海神爺保佑。明世宗居然相信趙文華的鬼話,叫他到浙江去禱告海神。在這沿海百姓生死流離之際,他們還玩什么狗屁的祭告,在這沿海百姓都三餐不繼的時候,他們還花費大量的錢財玩祭奠從中取利!!他媽的什么狗屁皇帝狗屁大臣啊!
而在這之間,沿海一帶的抗倭將領是換了一個又一個,當時的抗倭名臣名將有浙江巡撫朱紈,提督浙閩軍務王忬,兵部侍郎張經,臺州知府譚綸,總兵俞大猷、盧鏜等。可是朱紈、王忬、張經等均因不肯媚事權臣,向他們重禮厚賂,最后都被嚴嵩、嚴世蕃及其奸黨趙文華等誣陷構罪致死。罪名都可笑之至--殺了漢奸。胡宗憲雖然殺了大漢奸汪直、徐海、陳東,可是同時又阿附嚴黨。嚴氏父子獲罪后,胡宗憲亦下獄死。
倭寇至此在我中華沿海,可真如無人之境,燒殺搶掠,*辱虐,真正的是無惡不做。被倭寇殘殺的百姓,往往成千上萬;所掠之村莊,化為白地。
這時候,在這沿海百姓被蹂躪了數十年后,終于有了一個人站出來了。
在看到了沿海百姓的痛苦之后,在看到了倭寇殘忍囂張的禽獸之行后,
他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他開始了與倭寇長達十多年的交戰,“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這個人,就是戚繼光。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河南衛輝,嘉靖七年閏十月初一生于山東濟寧東南。出身將門,自幼喜讀兵書,勤奮習武,立志效國。17歲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二十七年起,連續五年率衛所士卒戍守薊門,春去秋歸。二十八年十月,以一身過人武功勇奪武舉。二十九年,赴京師會試,時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領俺答率軍威逼都城,上陳守御方略,臨時任總旗牌,督防京城九門。三十二年,實授都指揮僉事,領山東登州、文登、即墨三營24衛所兵馬,操練水軍,整頓軍備,抗擊入侵山東沿海的倭寇。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戚繼光調任浙江都指揮使司僉書,次年,以足智干練升都司參將,鎮守寧波、紹興、臺州三府。在龍山、縉云、桐嶺與倭寇三戰三捷。乘勝追擊逃倭遇伏,沉著應戰,果斷指揮,迫倭寇遁逃入海。其時明軍作戰能力較低,難以抗倭,但是在戚繼光的手下,所有軍士皆無懼生死,配以戚繼光自創鴛鴦陣法,以弱勝強,屢建奇功,至此戚家軍名聞天下。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嘉靖四十年,倭寇萬余、船數百艘蜂擁浙東象山、寧海、桃渚諸地,戚繼光確立“大創盡殲”的滅倭戰策,集中水陸軍先至寧海,而后依次剿除,九戰皆捷,擒斬倭寇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000余,史稱“臺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嘉靖四十一年,福建倭患日趨嚴重,戚繼光奉命率精兵6000入閩抗倭。至寧德,乘退潮率將士攜稻草蓋淤泥,涉海進攻橫嶼島倭巢,斬倭2600余。轉兵福清,深夜攻占牛田(今福清東南),被倭寇稱為“戚虎”。乘勝進至興化府城莆田,偃旗息鼓,出敵不意,奪占林墩(莆田南),先后搗毀福建三大倭巢。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嘉靖四十二年,新倭日增,圍興化,據平海衛為巢。戚繼光第三次赴義烏,募兵萬人,攻克平海衛,斬倭2200余,繳獲器械3900余件,救出被掠男女3000余。同年冬,倭寇萬余圍仙游(即福建),戚繼光領兵僅6000,遂行緩兵計,等待援兵,各個擊破,解仙游之圍。次年,乘勝追至同安縣王倉坪、漳浦縣蔡坡嶺,殲逃倭數千。四十四年,率水陸軍至梅嶺,圍剿勾結倭寇的海盜首領吳平,迫其逃至南澳島。旋與廣東總兵俞大猷合攻南澳島,俘斬吳平部1200余人,焚死、溺死逾5000人,毀船近百只,吳平遁逃。至此浴血奮戰十余年,蕩平東南沿海倭患。
這,就是民族英雄,名將--戚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