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里的大廚師,是一個叫“柳家的”,一個三四十歲的中年阿姨。
這個“柳家的”,是指夫姓為“柳”,而不是指本人的姓。如果稱為“柳氏”,才是指本人姓“柳”。
古代一般有地位的女主人才能用“氏”,而下人嫁了人,只能嫁姓雞的隨雞姓,嫁姓狗的隨狗姓,原本的姓也得“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沒了,蒸發了,只能用夫姓,“某某家的”。
“柳家的”是賈府內廚房女役,大概是地位低下,又是徐娘半老,又大概長得也不怎么樣,是“是落到人群堆里找不到”的人物,雖然同是自己筆下的產物,但十個手指頭也有長短,曹大師也不耐煩給她取名字,便簡而化之,“柳家的”。
這個“柳家的”呢,是廚房里的小小領班,別看職位微不足道,行當卻是除了管財政的帳房先生或帳房小姐之外,最令人垂涎令人眼紅的肥缺。
想想啦,榮國府這么多人,上下居然達到三四百口人,別說領薪水,單單是采辦米呀油鹽呀柴炭呀魚呀肉呀的,就可以揩無數的油,吃無數的回扣。
一日三餐,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幾年下來,算算,會有多少餐?
如果夠聰明且夠狠的話,單單外快,也得財源滾滾進,待到五十歲光榮退休后,不但用不著親自下廚嗅那可厭的嗅了大半輩子的油煙氣味,還可以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把請來的傭人呼來喚去,吃嘛嘛香的安度晚年。
估計,那揩油和吃回扣的銀子,也夠“柳家的”和她的另一半那個叫“柳家”的男人,風風光光活足一百歲。
——當然,前提是,身體倍兒棒,沒生一場大病去醫院留醫換個腎啊什么的,不要有事沒事坐飛機跑去澳門或拉斯維加斯豪賭,還有一條也很重要,子女要爭氣,不做未“斷奶”的垮掉的一代,不回來剝削與掠奪。
那“柳家的”,不知道是拜了哪一個名師,去了哪家烹調學校學回來的;抑或,是天才加勤奮,虛心好學,竟然是烹調高手,技術一流。
俗話說:“眾口難調”。
寶二爺吃的“一碗火腿鮮筍湯”,便就桌上喝了一口,說道:“好湯!”
那些小姐們,還有小姐身邊的工作人員,一個二個都是好吃懶做,嬌生慣養的主,新新人類呀,得跟著潮流走,與時俱進,要上得廳堂下不了廚房,誰愿意早早做黃臉婆?不過這些小妞們卻也懂得吃,每日都要吃香喝辣的,不但“細米白飯”,“肥雞大鴨子”;還要“雞蛋,豆腐,又是什么面筋,醬蘿卜炸兒,敢自倒換口味。”
寶二爺房里的高級工作人員,晴雯美媚,忽然要吃蒿子桿兒,而且口刁得很,“說葷的不好”,不用“肉炒雞炒”。這難不倒柳家的,小事一樁,想也沒想,隨手就來一個另“炒個面筋兒,少擱油。”
這都是柳家的看家本領,得心應手,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