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沉浸在故事里,心也在不斷的為女主人公而揪疼。
沒有發現左蕭痕和蘇雨的到來。直到蘇雨輕拍他好幾次才回過神,連忙讓出坐位給左蕭痕。
“怎么才來呀?”蘇秦抱怨。
“噓”。蘇雨瞪著他,努了努左蕭痕的方向,并指了指耳朵,要蘇秦專心聽,不要打岔。
“幾個月過去了,管家帶著一身風塵仆仆的歸來,并帶回了司馬相如的家書,并且轉告他的話,讓卓文君即刻回信。
接到夫君的家書,卓文君激動的迅速將信簽展開,可是一張大紙上面只有十三個大字。”
帝青蘇的聲音無比的憂傷和悲憤。
眾人的心也懸了起來,大才子司馬相如寫了哪十三個大字訴衷情,寫相思呢。
“那上面只有十三個大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有人認真思考,重復一遍。
沒有發現不妥啊。
有讀書人驚呼:“沒有億字”。
帝青蘇右手擊打在左手上拍掌:“對!獨獨沒有億字。
無億無億啊,就是無意。
夫君啊,我日日夢你念你,魂牽夢縈,就換來一個無億無意么?
難道你忘了當年玉堂初相逢,忘了文君為你當轤賣酒,忘了長亭惜別,你親口的許諾?
就因為你現在官拜中郎將,竟要棄妻納妾嗎?”
帝青蘇紅著眼眶憤怒的質問!
可聽故事的人卻是淚水在臉上奔涌。
這算不算可惡的鳳凰男!
癡心的女子負心的漢。
該怎么辦?
“卓文君沒有猶豫,立即提筆在那十三個大字的家書下面,顫抖的寫著:
一別之后兩地相思,說的是三四月,卻誰知是五六年,
七琴弦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我望眼欲穿。
百般怨,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憑欄,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三月桃花隨流水,二月風箏線兒斷,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我們共同揍過的瑤琴,我仿佛仍能聽到《鳳求凰》在耳邊縈繞,琴音未逝心已冷。
枉我自挧知音相投,枉我自喜慧眼識英雄,卻原來天下男兒一般樣,紅顏薄命古今同。
上蒼啊,卓文君只求一心之人,白頭不負,卻為何這般難啊!
卓文君將瑤琴狠狠地砸向地面,朱弦斷,明鏡缺,從此與君,長相決絕。
司馬相如收到卓文君的回信,幡然醒悟,痛恨自己的薄情寡義,恨自己對不起一片癡心的妻子。
于是立即回到家鄉,向卓文君認錯,一同去長安,從此再未提過納妾之事,一心一意對待卓文君。
這是一個才子佳人的故事。
個人對這個結局的看法是:傾向于人們對花好月圓大團圓的期待,才有了這個美麗的結尾。
他們各自留下了流芳百世的經典詩句,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一曲《鳳求凰》,
卓文君的《白頭吟》,那首數字詩一直被后世之人傳頌景仰。
他們的故事結束了,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還在繼續。
為了心中所愛,我們甚至逾越了自己的底線全力去愛一個人,而忽略了自己,忘記了最需要愛的是自己。
在相夫教子的同時也分一份愛給自己,做一件漂亮的衣服,
買件華貴的首飾,給秀發添一抹花香,哪怕歲月逝去,容顏已老,
可風云猶存,自有風骨,自信傲然。
在這個凌波大陸,有很多女孩子沒有機會去念書,長輩也說女孩子念什么書,識什么字嘛?
最終還不是要嫁人,在家中相夫教子,差一點的還不是洗衣做飯,何苦折騰?
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就算最終她還是跌入繁瑣,洗盡鉛華,
同樣的平凡卻有一番不平凡的心境,
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
同樣的后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或許就是這一代的不同,家族騰飛,兒郎卓絕。
一個有見識有思想的女孩子能夠富三代!
所以女子更應該上學堂。女子當如卓文君一樣,
學的是拿的起放得下的氣魄擔當。”
帝青蘇沒有等任何人提問便已撥動琴弦,聲音低沉而緩慢:
“或許當初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真心相愛的,我們給予的承諾都是發自肺腑的。
只是時間磨去了激情,歲月帶走了熱戀,生活終究歸于平靜,
在滄桑的生活變遷中,我們的溝通越來越少,甚至變得越來越陌生,于是有了背叛。
面臨背叛,女人只能選擇隱忍,因為那是嫉妒,犯了七出之條,有誰明白那嫉妒的背后是因為愛。
女人隱忍,因為只要被休棄,不管是何原因,女人都會被嘲笑,
視作恥辱的笑柄,不貞不潔的典范,
又有誰曾注意過,又有誰曾心疼過那顆整夜哭泣的心,
整夜不合的眼中寫滿心酸和不甘,流的是血淚和絕望。
做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不容易,可做個女人更不容易,
做一個頂天立地男人的背后的那個女人更不容易。
這一曲《愛的承諾》祝愿每一對夫妻都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