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百態,光影同行。
初中,最愛干,也是學生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家長會。
每個學期的家長會也都如期而至。
學校每個學期都會對考上前五十的學生發一些獎狀,以示鼓勵。然而黃逸軒是沒有得到過這樣的殊榮的。
學校建造的地方比較偏僻,教學質量卻是杠杠的,在全縣都響有名譽。
所以,每年都還有一個環節就是,感動環節。
希望身在大山深處的孩子們,不要忘記為了自己努力賺錢的爸爸媽媽,總是能把一大堆人弄得稀里嘩啦。
黃逸軒自然不在其中,從小到大,家里沒有種過地,沒有養過牲口。
爸爸媽媽也天天在家陪伴自己長大,可謂是養尊處優,在學校成績不好,父親卻也不說什么,他不怪黃逸軒。
來了初中,黃逸軒沒有自己坐過車,所以一直都是由父親接送,無一例外。
初一來到學校,父親便開始了一周一接送的漫長日子。
春天濕氣嚴重在送;夏天烈日炎炎在送;秋天潮冷在送;冬天嚴寒也在送。
一周一次,基本上從無間斷。
這個學校的高度,足以碾壓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地理環境高度,冬天的雪可以說比拳頭還大的往下砸,風力能將房子吹得動搖。
最夸張的一次黃逸軒將雪接在手里,能看見雪花一片一片的分離的,都是六邊形的形狀,就和電視劇里面演的一樣。
可是父親依然沒有怨言的來接送,哪怕將車綁上鏈條,也要固執的送來。
父親開車穩健,倒是從來沒有出現過摩擦,這讓黃逸軒很是放心。
每次黃逸軒回家,想要給父親捶捶背,基本上都是能感受到父親堅實的臂膀,毫無松散的肌膚,可也正因為這樣,每次捶打,黃逸軒都得牟足了勁。
這讓黃逸軒很是心疼,卻也是克服不了自己內心的恐懼,自己只身一人面對這個社會的恐懼。
父親好強,卻也和黃逸軒一樣,喜歡多想。
黃逸軒在家,卻稍微也是能安定父親的心,和父親聊聊天。
父親曾經也將黃逸軒叫在車里,帶到安靜的地方,給黃逸軒述說自己的不易。黃逸軒不懂,可是他知道父親的辛苦,心里有淚,但是哭不出。
他又何嘗不是呢,在學校,有人欺負他,瞧不起他,給他黑暗和無光,他也是很困難,卻無人述說。
那年,他才13歲,父親卻是繼續任勞任怨的送他到了15歲。
他從孩子變成了一個年輕人,父親在他的心里,卻是無限在擴大,不知什么時候,已經是一個巨人的形象了。
所以黃逸軒基本上跳過了青春期的叛逆,因為在父親面前,他喜歡乖乖聽話,這種感覺,很好。
山川莊嚴一世,溫暖伴左右,有他在,似乎不在有無助的時刻。
父親是山岳,更是那一抹無法抹去的光,有了他。
便能劈開風浪,去闖。
所謂所愛,所謂山海,卻哪有父親愛的偉大。
父愛如山,往后定當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