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寧折一直沒有機會,因為慕小暖的存在,他幾乎一直是在隱忍之中,至于那些對于中土的打算,都只能夠一直抑制在萌芽之中,即便他是真的要做什么,也從來見不得光的!
而此刻,便是一個絕好的極會!
中土大唐的****,已經要開始了。
老皇帝一病不起,手底下,幾個皇子正爭先恐后的奪權,原本大唐有太子,還能夠穩定一下局勢,可偏偏的是,太子并非皇長子,反而是二皇子!
如果是放在以前,也就罷了!
老皇帝還能夠鎮住下面那些反對或者頗有微詞的人,可他一病重就廖桃子不管了,那些人又哪里顧得上太子啊,還不是個個都結黨營私了起來?
如果是這樣,也就罷了!
偏偏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還是那個被廢除了的大皇子,可是掌握了二十萬軍隊的邊關將領呢!
這樣以來,朝堂之上,自然又免不得一番波濤洶涌,雖然現在大皇子還沒有明確的表示過要奪位的態度,但手握二十萬軍隊,又有誰敢忽視他的力量?
還有那個據說最受寵愛的十二皇子,他的母族,也不容忽視啊!
寧折閉著眼睛,沉思著這些事情,心里,卻是一點點兒的在滴血,良久以后,他才不由的開口:“叫上你們的總兵,過來吧!”
說這話的時候,聲音有些沙啞,但是在這里,一連歇息了倆天,寧折也只是,此刻時間已經有些刻不容緩,十分緊急了。
不管帝都那邊是什么結果,他都得盡快的趕回去主持大局!
不然的話,還不知道慕小暖又會鬧出什么亂子呢!
對于這個大唐的使者,寧折從來都沒有輕視過!當然,更多的他還是顧忌慕小暖身后的大唐,所以對于慕小暖本人,他雖然微微有些忌憚,卻也不會太過重視!
不外乎,是一個使者罷了!
如果不是因為大唐的關系,他說不定早就騰下手來,收拾了慕小暖一番!
想到這里,寧折微微的嘆了口氣。
而面前的婢女,臉上浮現出一絲驚愕,卻沒有問什么,低低的應了一聲,就趕忙的出了去,見此,寧折的臉上才露出一絲笑意。
“應該,還趕得及吧!”他望著帝都的方向,心里,不知道是何情緒。
……
玉峽關的總兵胡毅深吸了口氣,此刻的他站在玉峽關的關口之上,他的臉上閃過一絲憂郁。
剛剛已經有婢女前來向他通報,寧折醒了!
可是他的心里,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
作為一個軍人,對于南皇,他從來都不曾想要過背叛,他是絕對的忠心于南皇的,但此刻的狀況,也實在是太糟糕了一些。
帝都那邊的保密措施一向不是極好,但這次如果不是遇上了被伏擊的寧折,他絕對不會想到,他們的皇帝陛下會來到這里!
玉峽關,這是很偏僻的一個地方,但有很多兵力,當然,大部分的兵力,都得來抵抗那些羌人,所以一向對于朝堂上的事情,他們是不關心的。
他們所關注的,永遠在怎么抵御羌人的攻擊,怎么取得最大的戰果——胡毅一直認為,軍人,就該立于戰爭之中。
生命不止,戰斗不休!
所以,在他任職的十多年間,他從來都沒有回過帝都,但這,當然不會影響他對南皇的衷心,而寧折想必也是看上了這一點兒,才找上了他。
這事情,他沒辦法不管,所以他覺得十分棘手!
寧折或許還不知道,但就在不久前,胡毅便已經得到了消息,帝都,徹底是亂了!
“七皇子發動叛亂,居然得到了不少的支持,一路的打進皇城,隨后又滅了凱旋的太子寧彬,不出意外的話,這整個帝都,都應該是掌握在了七皇子的手中!”
他還不知道,七皇子也已經被安豫王以平定叛亂的事情給了結了。而且此刻安豫王已經在為沈元的登基做準備了。
但不管怎么樣,就以他現在所得到的消息來說,寧折的情況也是十分的不妙啊!
能夠叛亂成功,七皇子想來,所掌握的力量便不小了,特別是寧折這一路以來所面臨的追殺,更是讓胡毅不禁有些浮想聯翩了起來。
只是,最終,他還是回到了總兵府里。
此刻,寧折已經出了門,來到了院子里,胡毅一進門便看見了寧折,不由微微一躬身,道:“陛下!”
即便是心里再怎么擔憂,他還是硬擠著露出了一絲笑容。
豈料寧折所說的第一句話,便讓其大吃一驚!
“胡毅,此次的情況你也看見了,國家正值危難之時,我從帝都出來的時候,叛亂便已經開始,如今,也不知道是個什么模樣!所以,為了能夠平定這場叛亂,我想從這玉峽關里,抽調倆萬戰兵回去!”
聽見這話的瞬間,胡毅的臉上便不由的有些沉了下來。
什么,戰兵?
那可是他們抵抗羌人的絕對主力啊,比起皇城的那些御前侍衛,近衛軍什么的,都要強上不少,當然,這主要是其幾乎每月都會處于戰斗之中。
位于他們南面的羌人,為了爭奪南國這片肥沃的土地,幾乎每月都會阻止一次大的攻擊,即便是失敗,那也沒事!
羌人的人口眾多,又盡皆是百戰之士,偏偏他們所處的地域,土地貧瘠,根本就養不了這么多人,如果沒有奪到南國的土地的話,這也能夠大大的減少他們人口的負擔。
所以對他們來說,這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了。
可相對于南國來說,卻未免有些糟糕。
這十幾年間,不,應該說是自從寧家遷移到這里,建立南國的時候,他們與羌人之間的爭斗便已然不少!
幾乎沒有停歇過!
雖然南國的將領十分善戰,可真正打起來,也是勝少敗多,好在他們是防御的一方,倒是沒有什么糧草之類的后顧之憂!所以這千年里,南國真正丟失的土地,還是少得可憐。
而南國之所以能夠和那些羌人抗衡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因為那些戰兵。
即便是在這玉峽關里,能夠被稱之為戰兵的,也不過只有五萬人罷了,可寧折一開口,就要抽走一半?
胡毅突然就有些不愿意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