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凌煙閣第一功臣。
他與李世民少年相識,一路攜手走過,可說情誼頗深,翻過《舊唐書》,那日太宗垂危,他看著守在身邊的三個人——長孫無忌,李治,褚遂良。太宗開口喚了褚遂良,卻不是托孤,不是托付國事,而是對無忌的深切叨念。他握著褚遂良的手,將他摯愛的無忌托付給對方,他說:今后卿家務(wù)必保護好無忌,別讓那些宵小之輩傷了他。你若做不到就愧為人臣!(爾輔政后,勿令讒毀之徒損害無忌。若如此者,爾則非復(fù)人臣。)
究竟是怎么樣的感情,才讓我們的千古一帝,致死仍念念不忘?
長孫無忌,他少年喪父,與妹妹一起投奔舅舅高士廉,在高士廉門下博覽文史,學(xué)習(xí)儒家禮儀。也正是緣于舅舅的介紹,他遇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李世民,兩人一見如故,遂結(jié)為摯友。不久之后,高士廉將無忌的妹妹嫁與李世民,而她,正是未來以才智和德行著稱的長孫皇后(于是我們就可以聯(lián)想到歷史上若干個兄妹/姊弟同時收入**的例子,武帝啦~苻堅啦~現(xiàn)在有多了一個二鳳啦~)
大業(yè)十三年,李淵起兵太原,渡過黃河之后,無忌前去謁見,得到了一個文書的職位,從此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不離左右。
之后,戰(zhàn)爭從戰(zhàn)場轉(zhuǎn)移到了皇宮,奪嫡之戰(zhàn)有看不見的血雨腥風(fēng)。《資治通鑒》記載,一日世民自東宮飲酒而歸,吐血數(shù)升。那一日,無忌正式懇請秦王定奪嫡之計,長孫無忌開始為李世民多方奔走。玄武門事變中,他跟隨李世民埋伏于玄武門,舅舅高士廉鎮(zhèn)守秦王府,妹妹長孫皇后親自出面安撫士兵,他們一家人全都置身于權(quán)利斗爭的第一線,隨時準(zhǔn)備為秦王而獻(xiàn)身。
在事變成功若干年之后,李二鳳仍舊戀戀不忘長孫無忌的恩情,做《威鳳賦》贈予無忌,詩中,李世民自比鳳凰(還是威鳳~個自戀的人-_-///),無忌是拯救鳳凰的君子,詩曰:“幸賴君子,以依以恃,引此風(fēng)云,濯斯塵滓。”(全詩很長,歡迎百度一下)
縱觀貞觀一朝,太宗對無忌的寵愛冠絕群臣。然而,有一點也值得我們關(guān)注。無忌高居凌煙閣第一功臣,相較褚遂良房玄齡等人,卻未能得到比較有實權(quán)的職位,擔(dān)當(dāng)?shù)亩嗍俏桓邊s空有頭銜的虛職(就是閑著在家也有俸祿拿)。但是不有不可否認(rèn)長孫無忌在貞觀一朝政治中的重要作用,相傳當(dāng)年太宗要搞分封制(就是分土地給王侯,漢初就這制度,后來被武帝廢了)的時候,許多大臣都苦諫,但未果,于是無忌跑出來哭訴:“陛下,您這是要趕我們走么?我我我不要離開陛下。”于是分封制就這樣不了了之了。好吧,這純粹是我yy,這個故事應(yīng)該扣在另一個人頭上,不過扣在他頭上也蠻好的不是么:)總之,無忌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后來立李治(高宗)為太子都是無忌強烈保舉的結(jié)果。于是這些作用是怎么來的?史載“太宗以無忌佐命元勛,地兼外戚,禮遇尤重,常令出入臥內(nèi)”。(二鳳喜歡把心愛的大臣叫到臥室去議事的風(fēng)格,果然是從無忌兄開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