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
“起來了,夫君”阿熏推推忠良
“阿熏我再睡會”忠良昨晚和阿熏從晚餐開始一直瘋狂到后半夜才睡下。
“夫君,快起來了,叔父大人來了三次,你都在睡覺,要是再不起來,阿熏怕被人說起是我魅惑了夫君”阿熏在駿河的遭遇,對這類事情非常敏感。忠良見阿熏這樣說,只有起床。看看天色,大概在上午九點到十點之間。
“我來服侍夫君更衣。”阿熏叫了一聲,就有侍女端水進(jìn)來。
忠良一邊穿衣,一邊打量愛妻:“阿熏,我記得昨晚你不是和我一起睡的嗎?怎么比我還要精神。”
“可能是因為,妾身修行的原因。”阿熏小心地整理忠良的衣服,再盤好忠良的頭發(fā)。“這樣就差不多了。”
“那我先去見見叔父”忠良親了一下阿熏,向大廳走去。
水野忠重確實有一件大事要向忠重稟告。就在昨晚,水野家的鹽場被人破壞:煮鹽的大鍋全被打破,食鹽也丟了不少。
“有人受傷嗎?”忠良一臉嚴(yán)肅,沒了鹽場水野家的收入少了一半。
“死了五個鹽工,都是被苦無殺死的”忠重遞上一把還帶著血的武器。
忠良拿起來發(fā)現(xiàn)上面有很明顯的伊賀標(biāo)志,伊賀忍者千千萬萬,兇手是別想找到了。腦里自動浮現(xiàn)出一副張揚(yáng),霸氣的臉,這次鹽場的事多半是他做的。讓水野家冬季時無暇出兵,好使自家在尾張對峙中不落下風(fēng)。
“負(fù)責(zé)人在是誰?”忠良問道
“已經(jīng)切腹自殺了”忠重一臉痛惜。
“哎~給他家五十貫錢當(dāng)是撫恤,死掉的鹽工一家發(fā)一石米。”忠良嘆了了一口氣:“那些大鍋能修的修,能補(bǔ)的補(bǔ),實在不行就買新的。”
“已經(jīng)沒法補(bǔ)了,只能買新的,而且要一個月時間定做,還需錢兩千貫”誰說起錢,忠重一臉糾結(jié),好不容易存下的家底算是沒了。
“等會我也去鹽場看看”忠良突然想起和煮鹽比起來,曬鹽是一種成本更低,產(chǎn)量更大方法。
在城里用完午飯,忠良就和叔父一起騎馬來到鹽廠。只見一片狼藉,地上原本固定大鍋的架子全都散了架。每口大鍋都被人從鍋口到鍋底敲出一大塊缺口。忠良再到鹽倉一看,倉庫空了一小半。抓起散落在地上的鹽,手一撮感覺非常粗糙,還低點潮濕,顏色泛黃。
“叔父,這種鹽算是好鹽嗎?”來到這個時代,忠良做了十幾年少爺還真沒見過這個時代鹽長得啥樣,今天一見只覺得和前世的鹽天差地別。
忠重拿起一粒鹽放進(jìn)嘴里:“是本家最好的鹽”。忠良也用手指蘸點嘗下,咸中帶點苦澀,口感非常不好。不置可否,丟下手中的鹽和叔父一起走出鹽倉.
“叔父,煮出一石鹽要多少柴火”忠良忠良邊走邊說。
“大概要四百斤柴火”。
忠良算下成本,怪不得鹽自古就這么貴.如果用曬鹽法,成不不知道降低多少,心中決定一試:“不知道叔父有沒有聽過曬鹽法。”
“聽說九州有人使用,可惜離本家太遠(yuǎn),打探不到。”叔父忠重好奇回到。
“侄兒倒是知道一些。”忠良指著面前的大海:“曬鹽法通常分為兩部分:日曬池和出鹽池。現(xiàn)將海水引入日曬池,經(jīng)日曬海水水到一定程度時,再導(dǎo)入出鹽池,繼續(xù)日曬就會逐漸析出食鹽來。據(jù)我所知曬鹽法的實際建造和水田差不多,我想不如用乘機(jī)用曬鹽法試下。”
“這~~”
見叔父有些猶豫,忠良讓步道:“本家煮鹽的大鍋也繼續(xù)買,到時候說不定要用上。”
“嗯,那就這么辦吧!”忠重同意到,
“曬鹽法我先回去畫一張草圖再實施。”
忠良趕回刈谷城叫人準(zhǔn)備一張大的宣紙,在自己的臥室鋪開。
“夫君是要作畫嗎?”阿熏好奇地問著。
“不是畫畫,是要作圖”忠良目光掃視一圈,發(fā)現(xiàn)沒有作圖工具,筆架上放著的毛筆以忠良的水平來說,用來畫圖時萬萬不行的。對著門外叫道:“鍋之助,幫我找些木炭和非常直的木條來。”
不一會小本多找來了一堆木炭,木條卻沒一個:“主公,鍋之助實在找不到那么直的木條。”
忠良想了一下,指著木門:“你把那個門拆了不就有了嗎?”
“好嘞~主公靠我的”鍋之助人小力氣大,兩三下就把木門拆成幾條,忠良選取其中最好的三條當(dāng)成尺子來用。
筆和尺子都有了,忠良開始勾勒心中的鹽田。作為穿越者他對曬鹽也是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鹽田結(jié)構(gòu)和水田差不多,于是在紙上畫出幾塊田字形。鹽田分為蒸發(fā)池和鹵水池兩部分,那就再加上幾個水門隔開兩區(qū)。要是鹵水滲透到地下,那不就浪費了?還得把鹵水池造成不漏水的結(jié)構(gòu)。那么用什么材料呢?青石?沒這么多錢啊。木池?這個好,用木板拼接成池子,再涂上一層漆來防水。忠良又在畫布添了幾筆,算是完成了設(shè)計圖。
接著就是考慮工藝的事情,他記得前世看紀(jì)錄片時,鹽田要用到一種叫做鹽泥的東西。鹽泥其實就是被海水侵過的普通泥土,在大潮過后,鹽工們用鈀子鈀海水浸過的沙土,在烈日下暴曬。等沙土上有白色的小顆粒出現(xiàn),鹽工們將沙土放到過濾池上面,再用海水沖,沖出來的就是鹵水。用來過濾海水、存積鹽分,長期下來,泥土中自然包含了相當(dāng)高的鹽分,所以稱為鹽泥。鹽泥是反復(fù)使用的。如果下午的潮水淹不到這里,接下來的三天,這塊鹽田還要繼續(xù)翻曬。
直到鹽田中的鹽泥曬干了,第二道工序才能開始:將曬干的鹽泥放在過濾池里,下面墊上稻草、竹席來過濾鹽水。鹽泥被拋進(jìn)池子里,下面還要澆些海水,人跳進(jìn)鹽池,用腳密密實實地踩踏,鹽分含量重的鹵水就從鹽池底部滲到側(cè)下方的鹵水池。等鹵水濃度夠了后再把鹵水倒進(jìn)鹽槽,暴曬后可得到結(jié)晶鹽。又一個難度出來了,鹽槽在忠良記憶中是大青石鑿成的,現(xiàn)在卻沒那么多資源去弄青石頭,那還是用木槽吧。
想完之后忠良把他記憶中的工序一一寫在紙上,期間要用的工具也全部畫出來,并且標(biāo)上說明。完工之后再回頭一看,發(fā)現(xiàn)先前設(shè)計的鹽田不不合理,蒸發(fā)池和鹵水池不成比例。這個好辦,忠良隨便改了幾筆加大過濾池的比率。
最后終于做完,忠良對自己的設(shè)計非常滿意,拿去合叔父一起商量。
“叔父,你看這個如何”設(shè)計圖在地上鋪開一大片。
忠重邊看,邊盤算成本,除了建造一些木池之外,其他的都是人工成本,點頭同意:“很詳細(xì),可以一試。不過這件事情還必須忠良全程負(fù)責(zé),不然容易出差錯。”
忠良自己也是這個意思,對曬鹽法有所了解的人只有自己,交給別人反而不放心。“這件事情我親自主持。人手方面,我想繼續(xù)招攬些人才,叔父大人你看怎么樣。”
“一切就依忠良自己的意思來辦。”忠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