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太宗紀》
太宗諱錦,太祖兄子。從太祖起義,常冠軍。新蔡、朱仙鎮、柿園諸役皆首功。崇禎十六年五月,太祖建制襄陽,授前營制將軍。冬十月,破潼關,先登。太祖入長安,受命略三邊,所至風靡。太祖稱王于西安,定國號為大順,建號永昌,封諸將爵,以功為亳侯,進權將軍。十一月,扈太祖幸米脂。十二月渡黃河,為先驅入晉。
永昌元年,太祖定北京,諸將以大事底定,所部多不法,獨帝約束所部如故。吳三桂違命,太祖議出師,而以帝所部勁,命從征。以東虜叵側,恐間道入古北口,留帝守京,別以羸卒萬人隸。而以果毅將軍劉體純領帝部。
帝守城,止追餉,人心稍定。
太祖失利山海,他部多奔潰,獨劉體純部完,太祖太息良久。
太祖歸北京,議守秦晉策,以姜瓖新降,心不測,命帝檢銳卒急赴大同。至大同,瓖謀劫帝,以有備寢其意。
五月初八日,太祖中流矢,創甚不能視事,而首總劉宗敏已歿,軍中惶恐,平章政事牛金星與制將軍劉芳亮、袁宗第議矯詔召帝。
帝馳至太原,與諸將議后事。時晉中多叛,或議分兵彈壓,帝中沮,言“今無羈姜瓖策,且觀兵勢不能久守固關,則全晉終非我有。彼之叛,為明也,非為虜也,不妨留之困虜。”乃命袁宗第屯兵臨汾以為呼應,自與牛金星、劉芳亮護太祖歸長安。
太祖既歸,十月初四日崩,太祖無子,親族以帝為近,故諸臣請皇后高氏嗣帝,帝舊字過,以不吉改錦。改元興國。
時虜以連勝,意甚輕,乃命葉臣以偏師攻太原,而以多鐸、阿濟格分兵下江南、陜西。太宗得報,以手加額。命劉芳亮守潼關,田見秀節度關中如故。而自統兵北上。阿濟格以索騾馬枉道土默特,十二月始入邊墻,帝命陳永福守榆林分虜軍勢,自守延安,七戰而五勝,以兵少不得全破虜師。
興國元年元月,虜以西征不利命多鐸移兵陜西,時多鐸既降許定國,全師已渡淮,聞命而返。二月二十三日,多鐸兵迫潼關。帝原意以虜既入南省,四鎮必力戰,多鐸兵未可即至,故悉銳北上,后聞以左良玉有東下意,馬士英移黃得功、劉良佐御上游,故多鐸進退無所阻礙,愕然。
劉芳亮守潼關十三日,以眾寡不敵告帝,帝知陜西事不可為,乃命澤侯田見秀、義侯張鼐護太后高氏及眷屬、輜重,道商洛入宛。而自與陳永福合,會寧夏、西寧、甘肅守軍。
三月十二日,巫山伯馬世耀戰死,劉芳亮與袁宗第奔長安,潼關失守。三月十八日,多鐸占長安。
四月,田見秀軍與襄陽高一功合,從白旺謀,以經營荊襄逾二載,民心可用,乃集兵守襄陽,令張鼐東下武昌以為后距。時左良玉已死,子左夢庚自立,與張鼐戰于荊河口,大敗,乃與黃澍謀,以清君側名東下避戰,臨去焚武昌。
帝西退河西收邊兵,事機密,軍中莫知所在,謠言蜂起。有太祖族弟李孜,貌與帝類,從征死,有獻其首于虜帥阿濟格者,阿濟格以多鐸后至而先入長安,心嫉之,又以枉道失期見責,遂以已獲帝報虜庭。虜攝政王多爾袞乃命多鐸自淮揚直趨南京,阿濟格取中游。
五月,虜師抵鄧州,高一功定策,棄襄陽城,伏兵荊山,而阿濟格以天暑,無久留荊襄意,且急于下江南,乃命巡撫徐起元駐襄陽,自帥師自武昌趨九江,降左夢庚,及知多鐸已渡江獲福王,竟班師。
帝合河西諸守軍,入漢中,欲順漢水赴襄陽,而漢中賀珍等已變節降虜,帝連擊破之,入蜀,自夔州沿江下,六月,至荊州,與田見秀、高一功諸軍合,兵勢復振。以兵多地少,頗艱于糧餉,乃命袁宗第自江陵渡江取常德,劉體純自巴陵渡江取岳州。明將黃朝宣來敵,大破之,進迫長沙。以專力抗虜,從明湖廣巡撫堵胤錫議,以澬水汨水為界息兵。
六月初五,虜庭下剃發令,天下騷然。江陰、嘉定、昆山等處士紳,率以此起兵。
閏六月,鄭芝龍等立唐王聿鍵。
七月,復襄陽,殺徐起元,降王光泰。
十二月,圍武昌,虜湖廣總督佟養和求救于南京。陜西賀珍降虜后以不自安反,攻西安不克。
興國二年正月,虜平南大將軍勒克德渾溯江上,與戰不利,解圍。虜靖遠大將軍豪格統大軍入陜西。
二月,虜陷岳州。襲虜偏師,殺奉國將軍巴布泰。時起兵者雖眾,皆旋被夷滅,覆軍殺將者唯此。此后兩軍峙于德安、揚武間。
三月,豪格抵西安。命劉體純入漢中援賀珍,珍以過往罪,不敢會。
五月,虜以蒙古事召還勒克德渾軍,以勒克德渾久無功,奪其兵,而命多鐸征蒙古。
六月,虜陷浙東。
八月,滿洲入關以來,耗損頗多,乃以孔有德為平南大將軍南來,是虜首以漢軍代滿人也。以豪格兵勢大,劉體純退興安。虜陷福建,殺唐王聿鍵。
九月,虜陷江西。明何騰蛟攻岳州,大潰。
十一月,豪格入四川,殺張獻忠。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將軍等引兵南下。明桂王唐王爭立。
十二月,虜自福建陷廣東。
興國三年元月,孫可望等取貴州。
二月,孔有德抵岳州,以湖北兵勢強,乃南下長沙,何騰蛟等棄城遁。
三月,孫可望等入云南。
五月,取鄖陽,盡殲虜援師,殺湖廣總督孫定遼。
九月,孫可望等降明。虜輔政王濟爾哈朗大征八旗兵。
十一月十一日,帝與高一功以全軍圍長沙,射殺總兵徐勇。十六日潛師北上。
十一月二十三日,李定國入湖廣,以奇兵取衡陽,殺虜湖南將軍、續順公沈永忠。
十二月,初聞圍長沙,濟爾哈朗倍道往救,頗艱于路途,及聞圍解,乃屯德安境內休養。守將白旺等依帝策斂兵自守以示弱。濟爾哈朗既得衡陽報,意軍仍在湖南,而故分兵旁掠諸縣以足軍需。會帝以全軍掩襲,虜師大敗,震動天下。
興國四年正月,以德安捷,武昌檄定。留權將軍高一功守荊襄,加平章軍國,準便宜行事。以制將軍白旺浮江下,帝自領兵出英霍阻虜南援。
二月,白旺取九江。虜江西提督金聲桓于南昌反正,贛州、廣信外江西以全省應。旺從胡澹謀,命果毅將軍王得仁以清兵旗號服色順流下襲南京,以事瀉敗。乃以金聲桓屯吉安收贛南。白旺東下攻安慶。
三月,以隔絕南北,虜廣東提督李成棟以全省降明。
閏四月,敗虜征南大將軍譚泰。命制將軍劉希堯入山東,會榆園軍。
六月,克安慶。
七月,圍南京。
八月,李定國取寶慶、長沙,孔有德自殺。劉文秀入四川,連捷,吳三桂奔漢中。
九月,南京以食盡降。既克南京,進白旺權將軍節度江南,分兵招撫江南。明魯王欲爭江南,自舟山大發舟師,而虜守兵懼其報復,多西納款于南京。
十二月,虜大同總兵姜瓖反,山西多應者。
興國五年二月,虜攝政王多爾袞親征大同。虜參將王永強與姜瓖通謀反,占榆林。虜移漢中吳三桂等兵討,高一功曰:此千載一時也,盡起荊襄留守軍與劉體純會,大舉入關中。
三月,高一功、劉體純取長安,敗吳三桂于富平。吳渡河遁。甘州土官米喇印起兵應一功,連克甘州、涼州、肅州、臨洮、蘭州、洮州、岷州,殺虜甘肅巡撫張文衡,與劉體純會攻鞏昌。時虜以盡失南方,思保河而守,故竭兵力付多爾袞,從征親王凡四。姜瓖不支,請兵使不絕于涂?;蜓援斁炔划斁日?,一功曰瓖多反復,不救則降虜,救則必觀兩軍斗,乃陳兵黃河,分虜兵勢而不戰。
七月,劉希堯克曹州。
八月,帝親領兵破歸德。多爾袞歸北京。留尼堪圍大同,以博洛領兵赴山東、河南。以八旗兵不敷用,命尚可喜、耿仲明從征。時尚可喜、耿仲明以隱匿逃人觸虜律,不自安,乃約降,而以本部兵襲博洛。兩軍自相攻擊,帝籍其亂大破之。有獻策攻北京者,曰:未可也。命趙應元等分兵召撫山東、河南。
十月,帝不豫,急召權將軍平章軍國高一功、平章政事牛金星等。帝無子,以高一功為國戚,命牛金星草詔,傳位一功。一功誓死不敢受,帝曰:李氏親族從太祖征,多物故,雖有養子來亨,年幼非能經國者,且疏族,今方擾亂,不可以大事付稚子。曉喻再三,一功乃受。帝笑曰:昔高氏以軍授李氏,今李氏以天下還高氏,商賈營借貸者,可以詳參之。
十一月,帝崩。年四十一。廟號太宗。
論曰:自古得天下艱難者,未有如大順者,太祖起兵十六年,遇危殆者不可計,甲申入北京,觀者咸以大業定矣。而東虜入寇,大局幾糜于山海。時虜勢方張,取江南如反掌,太宗獨以荊襄數府之地,輾轉抗衡,終有扭轉。惜天不假年,未親集大勛,然從容安置,即方之堯舜,又何以加焉!數年間大業底成,雖世祖天命之才,亦太宗之詒謀也。
本書是著名設定黨人早慢熊架空作品《新順》的外傳,三千美嬌娘的歷史進程大致與早慢熊撰寫的本文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在三千里,順并不使用興國年號,而是一直延用永昌年號到高一功初期;二、根據最新版的新順設定,永昌三年的襄陽攻防戰轉變為襄陽保衛戰,順軍始終控制著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