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大管家來的這么早,奴家倒是來晚了。”一聲嬌滴滴的女音,插了進(jìn)來。
眾人回頭,見來人是吳縣衙門太爺?shù)娜烫獎⑾缠P。劉喜鳳當(dāng)年曾是鄰村有名的美人,而她和衙門太爺?shù)南彩拢趨强h一帶傳為一樁美談。
吳縣每年元宵時,都會舉行花燈會,這時,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參加,就算養(yǎng)在深閨的名門閨秀,都會乘坐花轎,上街觀看花燈。
有花燈,自然就少不了猜燈謎,每年的燈謎都吸引了無數(shù)的才子佳人。
劉喜鳳當(dāng)年就是在猜燈謎時,遇上出游的衙門太爺,燈謎進(jìn)行到最后的關(guān)頭,剩下最后一題‘尖嘴尖耳尖下巴,細(xì)腿細(xì)角細(xì)小腰,生性多疑多猜疑,尾后拖著一叢毛。’當(dāng)時劉喜鳳和衙門太爺同時給出了答案。
那天,約二更時分,只見衙門太爺?shù)娜耍奶幋蛱絼⑾缠P的下落。眾人忙問,太爺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得妻如此,夫亦何求?”
眾人聽罷衙門太爺?shù)脑挘幻庑闹懈袘选?/p>
至次日,衙門太爺就吩咐眾人籌備兩封銀子,四匹錦緞,前往鄰村,向老劉家要喜鳳做三房姨太。老劉家二話沒說,便將此事一力攛掇,當(dāng)日便用一頂小轎,將喜鳳送了過去。
衙門太爺正房夫人整日吃齋念佛,而二房一年得病去世,府中所有事,都有劉喜鳳一人管轄。不是正房,勝是正房。
此事之后,吳縣花燈會猜謎盛行,不少才子佳偶由此促成,吳縣的花燈會也成了蘇杭一帶,有名的盛事,不少外來客商,也挑著花燈節(jié)前來游玩。
大管家一見來人,起身作揖,道,“三姨太,說哪里話,快快請坐!”雖說沈府并不懼一個小小的衙門太爺,但禮儀這可少不得。
大管家終究只是百姓,見著官宦人家,行禮這也是必然。
“大管家客氣了!”一個嬤嬤并著兩個丫鬟,簇?fù)碇鴦⑾缠P來了,削肩細(xì)腰,鴨蛋臉面,顧盼生輝,眨眼的風(fēng)情透著成熟女子的嫵媚多情。
趙夫人見狀,連忙起身,對著劉喜鳳作揖,嬌笑道:“幾天不見,三姨太風(fēng)采奪人,怪不得太爺含著怕化了,端著怕摔了。”
劉喜鳳笑道:“趙夫人說哪里話,今個兒繡娘的西坊開業(yè),總不能學(xué)某些人砸了繡娘的面子才是。”右角輕抬,譏諷掃了趙夫人一眼。
繡娘眼角一抽,面色尷尬,這兩人一見面就抬上,好在二人不似楊大嫂和張二娘那般撒潑,只動動嘴皮子,不然今個兒還真是不好下臺。
忙上前幾步,斟茶,遞上前,道:“今個兒可是咱西坊開業(yè)的好日子,兩位夫人歇歇?dú)猓院螅C娘為大家準(zhǔn)備了細(xì)活。”
古代女人嬌巧,趙夫人雖說身材魁梧,也就一米六的身高,或許這和蘇杭的水有關(guān),都說蘇杭女子水靈小巧,這不,還真對了這句話。
繡娘略微墊著腳,拉著趙夫人和劉喜鳳的手,坐在了大管家的身側(cè),一旁建存見狀,又拿了幾碟腌菜過來,配著小米粥。
二樓的格局是繡娘自個親自布置的,在開窗的角落,都擺放著插屏,而中間穿堂的位置,擱置著一扇轉(zhuǎn)動的屏風(fēng),上面分別繡著琴棋書畫,栩栩如生的繡工,很快就吸引了趙夫人和劉喜鳳的視線,就連不懂繡活的大管家,頓時都被吸引過去。
剛才匆忙,沒來得及仔細(xì)瞧,現(xiàn)在樓下觀禮的賓客,都陸續(xù)入座,大伙也有閑情觀看了起來。
沈家村的眾人,都在一樓,由慕白和玉巧招呼著,繡娘在二樓招呼井泉鎮(zhèn)這些個名望的客商。
“繡娘,這是插屏和屏風(fēng)?”劉喜鳳驚喜的望著雅致的二樓,不是很寬,除了他們這一桌擺放在左邊寬松的位置外,其他人,都三三兩兩的坐在靠窗的地方,旁邊都擺放著典雅的繡活。
可以一邊吃著腌菜配著小米粥,一邊欣賞周遭的繡活,在每個小桌子底下,還擺放著一個小小的火爐,天是放晴了,但還帶著絲絲寒意。
眾人嘖嘖稱奇,暗自佩服西坊的貼心。四周精致絕美的繡活,讓眾人大開眼界,原來繡活還能制成這樣。
繡娘順著劉喜鳳的手,望過去,笑道:“是的,我自個兒琢磨改的。這樣就算擺在大堂,也不顯俗氣。”
結(jié)合現(xiàn)代藝術(shù),以及古代的守法禮儀,繡娘大膽改變了大伙對繡活的認(rèn)知,當(dāng)時繡娘讓慕白做這些用具時,慕白也大吃一驚。
“好看,著實(shí)好看,如果能將這布料換成羽賞閣或是水月商行的布匹,這繡活絕不比宮里司制房差。”后面走出了一名干瘦的中年男子,衣著華麗,手執(zhí)一柄雅致的折扇,扇柄處懸掛著一枚精致的翡翠,一看就知來人身份定然非同尋常。
大管家一見來人,頓時上前,半弓著身子,道:“沈虎見過四爺,繡娘快來見過四爺。”大管家回頭忙朝繡娘使眼色。
大管家這話一落音,周圍頓時響起不少附和聲,紛紛上前結(jié)交沈府四爺。
劉喜鳳微紅著面頰,對著四爺行了一個禮,眼角含春,井泉鎮(zhèn)誰不知道沈府四爺,出了名的喜好花街美人,就愛這筆墨紙硯。
井泉鎮(zhèn)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是能夠登上沈府四爺折扇上的美人圖,就算折壽十年也甘愿。
趙夫人拉著知業(yè)后退幾步,不敢上前。
繡娘面帶微笑,理了理衣袖,道:“繡娘見過四爺,多謝四爺夸贊。”
她在沈家村也有不少時日,對沈府四爺?shù)南埠茫嗌龠€是有所耳聞,以沈府四爺?shù)拿峙虏幌惶欤?zhèn),不,或許整個吳縣,都知道西坊的存在。
在其他方面沈府四爺著實(shí)沒多少影響力,但在‘尋美’一事上,恐怕極少有人能超過沈府四爺?shù)镊攘Α?/p>
“物美人更美,西坊——西施之坊,好!好!好!在下沈府四爺——沈嘉平,字平治,繡娘要是不介意,可喚在下平治。”
聽四爺這話一說,眾人頓時吃驚不小,吳縣誰不知道沈府的名號,誰敢和沈府平輩相交,四爺這番舉動,著實(shí)讓不少人心中泛起漣漪。
就連站在四爺身側(cè)的沈府沈大管家,都不免微蹙眉頭,想不明白四爺這番舉動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