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驕陽比任何一天都更為明亮和灼熱,也把正在車廂內沉睡的李順烤醒。
昨夜睡得太晚,這車廂內又是悶熱,李順暈暈乎乎地掀開車簾,見到自己置身在一片綠樹紅花之中。
眼中是美不勝收,鼻中是芳香沁人,耳邊隱約有涓涓溪流之聲,李順昏沉沉的腦袋頓時清醒了些。
環視四周一眼,卻是不見昨夜和他一起睡在車廂中的老常,唯有驢車左方有一間青瓦白墻的屋舍。
屋舍門楣上懸掛著一寫有“清溪書屋”四個大字的牌匾,大門左右的石柱上各刻有一聯。左邊是“清溪清我心”,右方是“水色異諸水”。
想著老常該是在這為秀麗風景簇擁著的書屋之中,李順下了驢車,徑直走入了屋內。
不虧是書屋,整整一個大廳都是古色古香的紅木書架。每一個書架之上都是整整齊齊地擺滿了新舊不一的書籍。
一股陽光曝曬后的干燥書卷氣息撲鼻而來,李順望著這少說有萬卷書的書屋,不由心中驚嘆,想起了南唐王宮中的有神閣。
有神閣取自詩人杜工部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之句,是南唐王室的藏書閣,藏有天下各種典籍數萬冊。
南唐歷代帝王都是多才多藝之人,皆是些喜好詩書之輩,常常讓人搜羅天下書籍納入有神閣中。
有神閣自南唐立國當年便有李念蒼創立,經歷三百余年的積累,藏書之多,據老頭子說在世間可列第二。
第一的,當然是天下最大最為出名的學府經綸院中的一頁樓。
可眼下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清溪書屋,同是海量藏書,并不亞于有神閣,隱隱有超越之象,這自然讓李順十分吃驚。
要想搜羅到如此多的書籍,那可是一項艱巨的浩大工程,世上有能力辦到的寥寥無幾。
很顯然,這清溪書屋的主人一定是身份至高至偉之人。
這讓李順不得不收斂起心中的懶散,神色也變得莊重起來,因為他覺得這清溪書屋的主人,八成是當今的大周天子姬高瞻。
書屋大廳左側的偏室中傳來隱約交談之聲,循著聲音走去,透過一扇鏤空雕花屏風,李順看見了背對著自己的老常和一個為老常遮擋住面容的人。
心中想著那被遮擋住面容的人或許便是姬高瞻,李順的心跳不禁快了幾分,手心有些發潮。
這天下,王國眾多,其中大周疆域最大也最富庶,開朝近千年,無人能夠撼動。
也唯有這近乎無敵的帝國之君,敢以天子自居。
大周天子,在這世上地位僅次于那向來都無敵于天下的夫子。只是夫子不管世俗政事,天子便是世上權力最大之人。
和如此至高無上的大人物相見,李順的確是沒有什么底氣。
好在老常正在和姬高瞻談話,他也不便于打擾,正好可以四處看看書先平復平復心情。
“進來吧。”
轉身瞄準了一個書架剛要抬腿走去,李順卻是聽到了老常在偏室中喊他。
無奈,李順只好做了個深呼吸走入了兩人所在的偏室之中。
那被老常擋住面容的人,在走動間緩緩顯出身形,和老常略有幾分相似,白發鶴顏,臉上帶笑,并沒有想象中那般威嚴萬分,反是極為和善。
想著這面前老人便是姬高瞻,李順將右手至于胸前,躬身低頭,說道:“臣下參見圣上,圣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南唐身為大周鄰國,雖是從大周中分割而出,在獨立后和大周關系卻還算融洽,沒有動過什么干戈,連小沖突都少有。
這得益于南唐第二任國主李治向大周稱臣,才免得南唐在李念蒼這座靠山離世后陷入風雨飄搖的境地。
如今,南唐國勢日強,儼然已是一方雄國,但臣服于大周的傳統一直未曾更改,也沒有機會更改。
大周建國近千年未見衰落,其中底蘊之盛,就算舉世伐大周,怕是大周也有反抗之力。所以,要想在西北有東荒狼國窺覷之下保得南唐安寧,南唐唯有向大周臣服。
質子,便是在這種無奈臣服的形勢下出現的悲劇產物。始開這質子先河的正是南唐,多少有些屈辱的意味。
實際上,大周從未主動向那些臣服于它的國家索要過質子。之所以還會出現這質子,不過是那些被迫臣服的國家想給大周這個龐大到讓人膽寒的帝國一顆定心丸。
如今入了豐京做那可悲的質子,縱使心中不愿,李順也是不得不向姬高瞻稱臣。
“無需多禮。”老者平和一言,身份昭然,正是大周天子姬高瞻。
眼見著李順抬起頭,姬高瞻仔細地打量著李順的面容,口中嘆道:“像,當真是像,怪不得大哥你要親自送他來豐京。”
老常悵然一笑,說道:“我也是為了大周好,怕他在途中有所閃失。”
姬高瞻搖了搖頭,說道:“這話多半是違心的,你其實就是為了崔氏那位姑娘。”
“你說是,就便是。”被說中心事,老常老臉一紅,也不再做辯解。
“推恩之法大好,我準備在大周實施,你怎么看?”
姬高瞻突然就提起了推恩之法,李順不由愣了一愣,緩而明白他是在問自己對推恩法的意見。
推恩法,正是李順代父執政期間意欲推行的削藩之法。
只可惜,因為影響了藩王門閥的勢力,他又不像老頭子那般有一言落地無人敢駁的權威,為朝中大部分權貴反對,不得已胎死腹中。
這是李順心中的一個大遺憾,只覺得一條能讓南唐內政至少安定數百年的好計策就這樣泡了湯,也枉費了他幾日幾夜不眠不休的心血。
現在聽到姬高瞻突然提及自己的推恩法,李順大為驚訝,不知道這是老常告訴他的,還是他通過其它途徑知道的。
心中沉思良久,李順緩緩開口說道:“大周立國千年,王侯門閥勢力根基頗深,雖經屢次削藩頗有成效,但每每都會引起反彈,甚至暴亂,還又無法根治。如今太平盛世之下,門閥王族勢力再度崛起,雖還不至于到禍亂朝綱的地步,但隱隱已威脅到中央統治。”
“臣下想推行的推恩法,是把王侯門閥領下的土地分封給其子孫,以分散家族權利,將原本抱在一團的家族勢力變成散沙,以達到長治久安之效。大周國土遼闊,王侯門閥勢力眾多,正是極為適合推恩之法的土壤。”
“只是,推恩之法雖然看似給那些王侯子弟帶去了福利。但若是真要推行起來,那些個比狐貍還精的王侯門閥勢力的當權者們,定然會看出這實際上就是變相削藩,難保不會像以前削藩那般發生兵變。如果陛下敢承擔這等陣痛,臣下覺得推恩法再適合大周不過了,至少可讓大周再繁榮昌盛個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