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聽過了錢鶯兒的天籟之音,杭城百姓也是一如既往的安居樂業(yè),李順也不再逗留,和錢氏諸人告別,往嶺南而去。
臨別那日,錢鶯兒沒有親身送行,但李順能夠聽見錢鶯兒婉約的曲調(diào)如那出墻的芭蕉葉,從香閨中探出了院外。
無數(shù)飛鳥和粉蝶從錢氏的院中飛出,送李順一路向南,追隨了數(shù)里路,方才折回,才讓李順相信原來錢鶯兒的樂音當真有這般神奇。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李順所去嶺南,便是紅豆發(fā)源之地。紅豆是相思之物,南方的小家碧玉們,手中都有那么一串用紅豆串成的手鏈,等待著有朝一日親手為如意郎君帶上。
錢鶯兒手中也有那么一串紅豆,紅如火,好似戀人盛情,只是一直沒有遇見那個想要親手為他帶上的兒郎。
李順離去后,錢鶯兒便摘了那串用紅豆串成的鏈子,和三尺瑤琴一起鎖入了屋中木柜。
杭城從此再聽不見錢鶯兒的繞梁之音,一曲相思開始傳遍大江南北。
……
嶺南郡和江南郡相連,一路快羚不敢加鞭,李順用了近三天的路程趕到了泉州城,如意門所在。
如意門是地地道道的江湖門派,修得是武宗拳腳功夫,也是泉州本土的第一門派。
不像杭城時有錢雀兒相隨,李順來了這當真是半個熟人都沒有的嶺南,一切都得靠自己。
向當?shù)厝舜蚵犃艘环铐樦獣粤四侨缫忾T就在清源山中,便向清源山而去。
修士修行少不了正氣,修士宗門選址講究氣運,所謂氣運指的就是正氣的濃郁與否。
自古以來,修士宗門大多都選在山巒集聚之地,便是因為山川有靈,正氣濃郁。
南唐南山、大周君望山、北燕的大涼山,每一座都是氣運極為鼎盛的巍峨雄山。當世七宗所在,也都是天下氣運最盛的七座名山。
氣運強,則弟子強。弟子強,則宗門強。這便是占了地利后,得以有人和。
清源山是泉州第一山,如意門泉州第一門的位置也從未旁落。
如此門派,要說每個蓮華境的高手坐鎮(zhèn),那應是不太可能。
以不惑殺蓮華,李順沒有把握。
尤其如意門是武宗,走得是煉體煉血氣的路子,正好克制像他這種走念力路子的儒門學子。
武宗蓮華,血氣陽剛,以他不惑境的念力怕是要被壓制得死死的。想要破除血氣的干擾,唯有學會君子三意。
李順懷中有《不可說》,正是君子三意的修煉秘籍。只是《不可說》脫胎自無字經(jīng),可不是一朝一夕并能悟得了的。
丹書、鐵卷、無字經(jīng),合稱三天書,每一本都有無上奧妙,藏有絕世神通。
《不可說》是太夫子研究無字經(jīng)所得,據(jù)說不過是無字經(jīng)的一個楔子,便能夠壓制住世間氣血最盛的霸王血氣,可見無字經(jīng)之玄妙。
只是,讓李順頭疼的是,這《不可說》不像《趕蟬》,將修煉法門白紙黑字地寫得清清楚楚,而是和無字經(jīng)一樣,除了封皮上那“不可說”三字,再無一字。
李順第一次翻開《不可說》還以為夫子給錯了,但師兄姐們都說是真的,《不可說》就是不可說,說不得只能自悟,李順也只能認為是真的。
大伙沒道理聯(lián)合起來欺負他一個剛入門的小師弟。
以無字之書悟無字經(jīng),天下也就太夫子一人做得出來。
以無字之書悟君子三意,李順感覺自己腦袋有些不夠用,這些日把《不可說》翻了不下百遍也沒摸到什么門道。
機緣未到,李順只能這般安慰自己。
既然學不成君子三意,現(xiàn)在一人一羚殺上如意門就是自尋死路,李順也不敢輕舉妄動。
好在如意門雖在清源山,但畢竟是一方小門派,人氣不怎么興旺,并沒有把整座清源山都占據(jù),也不像夫子那般一人就能把整座君望山的風吹草動看在眼里。
李順偷偷騎著青羚爬上了清源山,竟是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
在一山泉旁的空地上坐下,李順自知急也急不來,便靠在同樣俯下了身子的青羚背上,從懷中取出了《不可說》翻了數(shù)遍。
白白凈凈的紙張,空空蕩蕩的腦袋,毫無所獲,李順也就不再多看,又從懷中取出了二師姐賜的抱山符和一直貼身帶著的天思筆。
沿途路過不少山,也在不少山中休憩研究過這抱山符,卻始終未能達到與山一體的境界,也就畫不出江山如筆下那般逆天的抱山符來。
天思筆握于右手,抱山符攤于左手,筆隨符形走,描摹了數(shù)十遍,空無所獲得讓李順整個人都乏了。
既然師姐說畫符不在畫,而在感,李順也不再做徒勞之事,將抱山符和天思筆都收回了袖中,念力發(fā)散而出,閉目感山。
耳邊有萬千自然之聲,蟬嘶、鳥鳴、風聲呼呼、泉聲淙淙,還有萬千草木的招搖婆娑之聲,匯入耳邊,便是一曲悅人心情的天籟。
聞其聲,李順便能在腦中反饋出是何物在作響,也就有了那種物事的形狀。
心中所守的那片澄凈變得斑斕起來,此刻的李順不僅僅是自己,化成了那蟬、那鳥、那風、那泉和那滿山的萬千草木。
李順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做感。
知者不惑,便是用智慧去推敲事物,才會知根究底,心無迷惑。
感,便是思而知的過程。
思而有感,感而能知。
先有思,才能有感。
二師姐說的感山,便是思山而感山,感山而知山。
何為山?
李順思山。
山自平地拔千丈,是為人間擎天臂。
都說夫子高于天下山,是在夸夫子超凡入圣,實力高過天下任何居于山中的宗門。
七宗皆位于山中,所以夫子是天下修士之首。
但這世上真正最為高大挺拔的,不是夫子,而是山,于巍峨高山前,萬物生靈皆渺小。
山,便是一覽眾生小的胸懷。
有此胸懷,才可感山。
李順意念發(fā)散,胸懷天下而感山,便知了那山之巍峨真意。
山中有我,我心有山,是為山人合一。
于知覺中,李順融入了清源山,整個人都像是有了萬鈞之力。
取出袖中天思筆,一筆繪就抱山符。
李順以意念為臂,抱起心中之山,融入抱山符。
一山正氣瞬間凝于天思筆尖,山落天地寒。
這一日,清源山中起驚雷,響徹泉州千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