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之所以這么問,原因自然是他曾深受其害。
歷史上,他就因為自己即便兢兢業業為國為民,也還是被言官給無厘頭地噴了個狗血淋頭,而氣得一命嗚呼。
所以,朱高熾不得不承認,真要讓天下漢人都讀書有了智慧,那天子只怕挨罵的機會要更多。
所以,他現在才斗膽問了王錄。
在朱高熾這么問后,崇禎也點了點頭:“仁宗爺這個慮的極是!廷尉,太祖爺,你們不知道,等到孫輩做帝王時,因為天下讀書識字的人太多,使得天下有多難管!這些讀書人,一個個巧舌如簧、乖覺聰明,動不動就彈劾諫阻,關鍵還彈劾諫阻的不一致,一個人今天被罵成是奸臣明天就被褒揚為忠臣。另外,對于同一件事,朝堂之輿論必與民間之輿論相反,民意、官意各不一致。乃至于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孫輩以致于完全摸不準采納誰的言為妥。如今看來,其實令天下民眾不讀書,只知耕織之事,也挺好。”
朱元璋這時候瞪了崇禎一眼道:“糊涂!不令百姓讀書,你是要社稷一直被世家士族把控嗎?”
“有必要!”
在朱元璋質問朱高熾后,王錄才回了這么一句。
朱高熾和崇禎都因此好奇地看向王錄。
他們很想問問為什么。
朱元璋則也有些好奇,他雖然知道不令百姓讀書會使知識被世家士族壟斷,但他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這兩個孫輩說的也沒問題,民智大開,的確不利于皇權。
朱元璋因此對王錄說道:“雖然有必要,但咱能想到的就是以鐵腕革宿弊,以殺止殺,不知廷尉可有更高的見解,還請予以指教,以使我這不肖子孫崇禎的江山可以持久的興盛下去。”
“既然有必要的話,那將來天下當如何統御?難道后世帝王依舊是當在祖父大刀闊斧的改革后,行仁政,還士民以寬松和自由?但這不是周而復始了嗎?”
朱高熾問道。
崇禎更是作揖道:“請廷尉解惑!”
王錄看向崇禎道:“我之所以說有必要,是因為,崇禎和你們的時代不一樣,他會面臨一個陸權即將被海權代替的時代,會面臨一個科技決定一切,即你們所認為的奇技淫巧的價值,會被抬高到一個很高的位置!”
“崇禎面露的真正對手其實不是建虜,而是來自海上的西夷!”
“這些西夷在科技上已經開始超越我們,且控制了海洋,按照原本的歷史,在一百多年后,他們會開啟工業革命,進而大踏步地領先于我們,能利用最先進的火器和火炮迫使我們割地賠款,且被其隨意欺辱達百年之久,且使我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文化,進而才迎來主動使庶民崛起民智開啟的時代。”
“而要避免這一切,不用被西夷侵略的方式來維持華夏的強盛,崇禎他需要做的事還有很多,他要革新的不僅僅是一個王朝,還有整個文明!”
王錄說到這里就又道:“你若不這樣做,將來大明還是難以避免覆滅之厄運,華夏也將不只是遭遇一次大難!”
“這些日子,咱也看了本朝在咱當皇帝后的史料,這個西夷的確不容忽視!火器和戰艦已在我們之上。”
朱元璋說道。
“天文歷法與演算也是。那自鳴鐘也難為他們能造出來,還有望遠鏡。雖說這些是奇技淫巧,但以前可沒有,技藝方面,我華夏這么多不如夷狄的情況。”
朱高熾說道。
崇禎則道:“沒想到,還有西夷的勢力需要重視,而在前世,我連流寇的問題都未能成功解決。”
“廷尉說的對,朱由檢,你遇到的挑戰比咱當年遇到的都要復雜。”
朱高熾這時候說了一句。
王錄笑了笑道:“再復雜都要解決,不能偷懶,不然越到后面越難!”
朱元璋點首:“廷尉說的是。咱當年也一樣很難。不還是趕走了蒙元?只是,若真的民智大開,到那時,我們皇族該如何應對?”
“這就要看你們朱家人愿意為天下漢民做出多大的讓步。”
王錄回道。
三人陷入了沉思。
讓步?
“咱覺得廷尉的意思可能是皇家要在利上有所讓步,但不一定是讓權。以咱執政的經驗看,要想收拾那些貪官劣紳,皇帝只怕還得多操些心,不能當甩手掌柜!只是百年之后,天下百姓可能不用靠皇帝了,自己就能收拾貪官劣紳!”
朱元璋說道。
“那樣的話,可能天子一旦昏聵誤國,或殘暴虐民,就不僅僅是被彈劾,而將是被梟首示眾了。”
朱高熾回道。
“那也比被逼無奈自縊煤山強吧。”
王錄回了一句,又道:“如果積極配合的話,沒準還能留條小命,或者受些優待。但無論怎么說,漢家天下不至于因為人主昏聵無能而亡于異族之手。如果亡國不能避免,至少不能亡天下!”
朱元璋聽后醍醐灌頂:“廷尉說的是,如果亡國不能避免,至少不能亡天下。我大明若到百年后才亡,其實也應該知足,至少多了一百年國運。”
朱高熾和崇禎聽到這里也都不禁苦笑了笑。
“權衡利弊后是不是發現除了開啟民智,別無選擇?”
王錄笑著問了一句。
三人皆點了點頭。
“那就不要想這么多。”
王錄說后就道:“現在就看看,士大夫們,在得知衍圣公剃發從虜且被梟首抄家后,是什么反應。”
“報!”
“曲阜衍圣公府為賊所破!闔家成年男丁被殺,家產被籍沒。”
跟隨王錄和崇禎等一起南遷的文臣們還不知道朱元璋秘密帶兵去曲阜的事,也就不知道曲阜衍圣公被抄家砍死的事,直到錦衣衛也故作才知道這事且來崇禎這里奏報時,文臣們才知道這事。
“竟有這事!”
禮部尚書劉理順在知道這事后就很是感到驚駭。
國子監祭酒李明睿也忙對崇禎稟道:“陛下!臣請朝廷立即派人去曲阜查看。衍圣公到底是圣人后裔,為天下士人所關注,其生死情況,乃至衍圣公府如今是何情況,據需查明,以安天下士人之心啊!”
崇禎點首:“準奏!著愛卿、錦衣衛指揮僉事平安、太監陳譽為欽差,立即去曲阜查看情況,報于朕知道。”
李明睿作為士大夫的代表,也就與平安、太監陳譽二人來了曲阜。
結果一來到孔廟,李明睿等就看見了孔胤植等的首級被吊在了梁上。
“這里怎么全是韃子的頭?”
唯一知道內情的平安還因此故意問了一句。
李明睿則早已認出了孔胤植等人,且道:“這些不是韃子頭,就是衍圣公府有身為的爺們,居中這位就是衍圣公!吾當年來京時,卻衍圣公府做客時,見過他們。”
“只是衍圣公怎么剃了發?”
李明睿狐疑地問道。
“咱家發現了這個!”
太監陳譽這時候從孔廟里面走了出來,且抱出一龍位和二奏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