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下午上封推,傍晚會正常更新vip章節,封推的幾天,會爭取多更新幾章。
能有今天的封推機會,要感謝起點中文網,感謝支持我的每一個書友,感謝總編大人,感謝所有辛苦的編輯們,特別是責編銳利大大對我的辛勤指導。
本人這個筆名默默無聞,卻沒想到三萬字就能簽約。隨后網站能給的推薦都給了,這讓老牛一直心存感恩。老牛無以為報,只能在這里說聲謝謝了。
關于本書的思路,寫作前就很明確,就是農業帶來的各種變化。關于這個思路靈感,來源于看了數千本架空小說,來源于很多中外史料。
起點有很多以工商立國的杰出作品,本人一直看得津津有味。不過看多了,加上翻閱史料,我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我的觀點是,從古代到近代,從中國到外國,任何能順利發展的國家,都離不開農業的發展,農業,才是一切之母,典型如近代的英國。
沒有英國農業革命提供的廣闊糧食及原料市場,就不會有商業的繁榮,而商業的繁榮,又促進農業的發展,二者相互影響,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生產力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自然就要改進相關技術,于是以機器為主的工業革命就開始了,才有了近代英國的強盛。
在生產力低下,全民努力耕種還吃不飽,一有天災就經常餓死人的古代社會,如僅有商業繁華,農業卻不穩定,再繁華的商業,也如無根的浮萍,風一吹就倒,典型的教訓就是大明。明末的商業己經夠發達了,還是挽救不了北方農業崩潰帶來的惡局。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古時的商業與后世不同,除了流通交換,并不能創造什么價值,也不能創造什么就業機會,如果明末有了大規模的血汗工廠,解決部分流民問題,或許歷史就將改寫了。這也是古時商人地位底的原因,不單是統治階級都是鄙視商人的緣故,他們并不都是蠢人,相反,他們非常聰明。
所以如此,就有了本書,我一直在推演,如果明末農業沒有崩潰,會給各方帶來什么影響?如果大明一直存活后世,那是個什么樣的情形?
電視一報道,就是某某千戶如何如何,某某錦衣衛如何如何,內閣首輔如何如何……國力,影響力,服飾,官職,市民文化,等等等等……
我很好奇,會推演出什么樣的結果來。
最后感謝讀者們的支持。
謝謝,老白牛于2009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