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翟汝文提起,一時三人都想起了當日歷歷在目的情形。在他倆的組織下,鄉民們按照每戶一名的名額齊聚一堂,用不記名的方法選出了他們的鄉代表,雖然還是原來鄉里的那位大戶,但鄉民們的心思完全不一樣了,如果他干得不好,我們下次就不選你了。而那位當選的大戶,也看上去多了一份熱切,畢竟我代表的是全鄉啊。
當場,這位代表就提出了他的要求:“黃河水沖垮的堤壩要整修,今年的青苗錢還是要繼續發放,青黃不接的時段,最好接濟一下。”
這林山村是河南縣最東邊的鄉村,是全縣十八個鄉村中最貧窮的一個,也是受災最重的一個村落。全鄉200多戶,共有田產2000多畝,全年的賦稅不過是糧1000石。
游酢當場就拍了板,整修堤壩的錢糧縣里出,人工則由村里負責,以抵差役,今年的青苗錢無息貸放,上半年免田賦,下半年的秋糧則不能免田賦,500石。按大宋正常年份每畝2-3石的畝產,這500石是較低的。聽到這個決定,林山村的村民幾乎沸騰了。這可是從來不曾有過的好事啊。
當然,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黃河不發脾氣。連發了兩年,再發的話就沒天理了。
“今年的春汛怕是已經過去了吧?這黃河總算安生了。”翟汝文問道。
“按往年的情形,春汛的確是過去了。去年的這個時候也不曾有問題,下半年才是關鍵啊。治水歷來是河南縣的大難題了。”秦師爺不無憂慮的嘆道。
“今年的夏收應該就快了吧?河南縣總算迎來一個大熟了,我等總算不辜負圣上所托啊。”游酢略感欣慰。
“上半年我們只顧著民生河務,新制的施行進行的還不盡如人意。全縣18個鄉只選了7個鄉。”翟汝文道。
“待夏收之后再說吧。”游酢沉呤著說道。
“兩位大人,老朽也知道有些話不該說,但還是忍不住提醒一下,縣里的有些人的田地的確是不清不楚的,當初張大人都不曾動得。”
“秦師爺,這事和我汝文兄也商量過了,不過我二人的意見卻相當一致。新制只是試行,若此一縣之制都在委曲求全,將來又如何放之以州府?農民為生計所迫,不得已而賣田租種,難道這田賦還要從他們的口糧中收嗎?而那些得了田地,收了田租卻連田賦都不交的地主大戶們就憑借著權勢為所欲為嗎?”游酢憂聲說道。
“不錯,所以以實際田畝數納稅這個原則我們必須堅持下來。”翟汝文贊同道。
“只要給我們兩年時間,我們一定會給皇上和大宋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三日一刊的報紙銷量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2000份。在這2000份中,其中大約200份被邵籍賣到地杭州。盡管遠遠是入不敷出,但在這一點上,眾人的意見出奇的一致:傳播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的江耘,對于報紙的內容基本上不再操心,除了頭幾期的填字游戲是他親自編寫的外,后面就輪不到他了。李大才女這個職業撰稿人評論、詩詞、小說無一不精,送來的填字游戲更是讓江耘這個老手都做不出來了。
“端友兄,這么難的填字游戲也會有人做出來嗎?”
“會,當然會。你不知道這個填字游戲已經是京城文士聚會時必不可少的娛樂節日了嗎?宮內的長郡主更是此中高手,我們送的戲票,她每次都贏走不少。來兌獎的宮女都快和印刷坊的伙計對上眼了,哈哈……”王燁大笑著說道。
江耘聽得目瞪口呆,這長郡主還真是不一般喜歡這個填字游戲,“這,這么多戲票,她……她看得完嗎?”
“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她一次也沒來過。堂堂大宋皇上的妹子,豈會來此平民之所。”
門外,江端禮抱著一大摞文稿走了進來:“大哥,這是趙編輯審核過的文稿,我都看過了,沒什么問題,你再過目一下吧。”他口中所說的趙編輯,正是李大才女未來的老公,趙明誠。
“嗯,趙編輯的學識和眼光都不錯,非常勝任這個工作。”江端友向江耘夸贊道。
“也許,他只是為了能第一時間看到心上人的佳作吧……”聽著眾人的認同,江耘心中暗暗想道。
“對了,江社長,有件事必須和你商量一下,經常會有一些作者未領取應得的稿酬。有不要的,也有不留地址的。本來那些不留地址的,可以不登,但有不少文章確實好,不得不發的。這筆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累積到現在,怕有十幾兩銀子了。”
“想必是士子不言利的思想作怪吧,可能會有賣文為生的意思在里面,讀書人的面子是大,錢財是小啊……”王燁調笑道。
江耘也頗為難,苦思良久,腦中突然浮現出“希望工程”四個字,笑道:
“有了,你們看這樣好不好?我們用這筆錢做基金吧,累積到一定數量之后,可以用來作善事。嗯,我現在能想到的就是辦一個學堂,讓那些讀不起書的平民子弟免費入學!”
江氏兄弟再次為江耘所折服,二人起身離座,向著江耘長稽一禮:“江社長宅心仁厚,心懷我大宋百姓,此至誠至善之舉,我兄弟倆愿將全部薪金投入這個基金會,以助綿薄之力。”
江耘嚇了一跳,連忙扶起二人:“賢伯仲折煞江耘了,快快請起,我只不過借花獻佛,慷的是他人之慨,何故行此大禮。這樣吧,我再從報社的盈利中拿出5%加入這個基金會,至于你們的薪金就免了吧。”
江氏兄弟卻死活不答應,雙方堅持的后果,就是他們拿出薪金的一半。
商議之下,這個基金會的名字定了下來,叫做“滴水基金會”,寓意眾人點滴之水,匯成助人之涌泉。
“東家,那些前來參加報紙招牌位競標的客商們全都來了,正在雅敘廳中候著。”一個印刷坊著的伙計前來通報。
“好的。我馬上就來,對了,叫上齊姑娘,我的客戶說不定就是她的客戶。”
和江氏兄弟打過招呼,江耘離開博聞小筑,來到雅敘廳中。丘蓉早已泡好茶水,侍立一旁。在愛情的滋潤下,她越發出落得清麗可人,不知道她的佶哥哥最近有沒有偷偷的來看過她。
“各位,歡迎參加《大宋天下》第二月度的招牌位競標。和第一月度一樣,這次的招標也是10期,也就是第14期到第23期。每期的起拍價格也不變,第一版5兩,第二版4兩,第三版3兩。這次和上次略有不同的是,決定再增加第四版的招牌畫,起拍價是6兩。”
“江公子,第一版5兩也就罷了,為何這第四版也要這么貴?”廳中一位商家置疑道。
“各位也許不知道,這第四版看得人相當多呢,而且據我們調查,此版是平民百姓們最喜歡的一版。這叫做各取所需,我舉個例子,古玩書畫的招牌畫登在這里,或許不值6兩,但南北百貨,糖餅糕點之類的,在這里做個宣傳,相信效果好得很啊。”
在江老板的如簧巧舌之下,眾位商家開始蠢蠢欲動,看著身邊比第一月度要多得多的對手,眾人手中都捏了一把汗。
“各位,準備好了沒有?我要開始了喔。第14期第一版,5兩起拍!”
“7兩。”
“8兩!”
“有比8兩高的嗎?8兩,8兩,成交!”一聲令下,早有齊玉沅笑吟吟地收取了銀子。
……
一番競價過后,10期40幅廣告位最終拍出了近300兩銀子。“富貴樓”的老板嘗到甜頭之后,這次出手更加果斷,一人拍走了5幅招牌位。看著他交上來的廣告詞,江耘忍俊不禁,看來,這餐飲業的促銷手段,從來都是一樣呵。
“今日特色菜:汴水金鯉魚,每座限點一份。”
“辰時到巳時,全樓八折酬賓。”
……